协和医院麻醉科姚尚龙教授:麻醉让人生有尊严,活有价值,死有安慰

2022
04/10

+
分享
评论
米勒之声
A-
A+

 “现在这个时代,每个人这一生或迟或早,总要和...

1331648940621479  

  “现在这个时代,每个人这一生或迟或早,总要和麻醉打交道。麻醉让人生有尊严(分娩镇痛),活有价值(舒适化医疗和快速康复),死有安慰(临终关怀)。”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麻醉科姚尚龙教授近日接受《医师报》记者独家专访时表示,从生到死,麻醉伴随着人的一生。遗憾的是有很多人还不了解麻醉,或者尚未关注到麻醉。 96311648940622113

►►

麻醉科是医院质量水平的窗口

没有麻醉的年代,手术极为痛苦,历史上无麻醉的手术死亡率300%。麻醉作为外科发展史上的里程碑,不仅为外科手术的进步与发展保驾,也为生命维护和美好生活护航。 “国外及国内高级领导出行时,常会带着麻醉医生随行。” “一个医院好不好,看它的麻醉科就知道,麻醉科强,这个医院一定强,麻醉科弱小,这个医院不可能强大。” “现实是,很多人往往没注意到幕后的麻醉医生。患者甚至不知道,他做手术痛不痛取决于谁。”从医40多年来,姚尚龙教授遇到过不少令他心情复杂的场景——患者拉着外科医生的手说:“您医术真好,手术一点都不痛”;新闻报道手术成功案例,文中却只字未提麻醉医生,等等。 麻醉医生不是只要给患者打一针或能熟练使用麻醉药物这么简单。在姚尚龙教授看来,“手术是创伤性操作,麻醉医生要为患者提供全程安全、舒适的医疗,还要能快速建立气道,维持患者呼吸及循环功能稳定,以降低手术创伤风险,并帮助患者快速康复。” 从各种层面而言,麻醉科能力水平是医院医疗质量和水平的支撑与保障。大型医院中,除检验科、放射科外,麻醉科拥有全院最先进的设备和现代化医疗环境,是医院现代化的标志。围手术期,患者病情变化快,易危及生命,麻醉医生担负着抢救危重患者的重任,是急危重症患者救治主力军。随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医院向数字化、高质量、高安全性方向发展,麻醉科的工作领域也在不断拓展,在重症救治、疫情防控、舒适化医疗、儿童数字化医疗等多个领域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回顾麻醉医学在国内的发展历程,姚尚龙教授指出,当前我国麻醉医学水平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受限于多种因素,存在一定的差距。发达国家麻醉学走过了一百多年历程,而我国麻醉学真正迎来大发展,仅是在改革开放以后。40余年快速追赶,在设备和人员素质水平等方面,历史“欠账”不少。同时,我国社会对麻醉学认识不足,尚未把麻醉上升到重要临床学科对待。 “至今,很多人只看到了外科医生手术,却还未看到幕后的麻醉医生。要知道,麻醉是手术开展的前提和保障。没有麻醉,手术是难以想象的。” 姚尚龙教授强调,手术患者的快速康复,患者舒适化医疗,医院医疗质量和水平的提升都离不开麻醉医生的无私奉献。

►►►

麻醉要从幕后走到台前,走向社会

面对几个月大的婴儿和年逾百岁的老年患者,外科医生主要厘清两者解剖差异,而麻醉医生对两者的处理方法则截然不同。“优秀的麻醉医生既是医学科学家,更是艺术家,能根据患者不同情况做出最正确选择。就如同样的油盐酱醋,好的厨师总能做出美味佳肴。” 如何让每个麻醉医生都能做出麻醉的“美味佳肴”,如何才能高质量推进麻醉专科建设?这也成为了当下麻醉领域的重要议题。在追赶先进方面,麻醉医生的步伐从未停歇。对于近期由《医师报》主办、《临床麻醉学杂志》协办的“麻醉专科建设——高质量发展论坛”,姚尚龙教授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会上,董家鸿院士作为外科医生,探讨了麻醉与外科关系。手术给患者带来创伤,而麻醉则帮助消除创伤,减少伤害性刺激。外科医生和麻醉医生是同一战壕的战友。可以说,没有麻醉学发展,就没有外科学的今天。 “跨学科探讨麻醉发展,对提高社会对麻醉的认知具有重要价值。” 姚尚龙教授说,而要推动麻醉学高质量发展,则需多管齐下,共同发力。 首先,还是要提高麻醉医生自身的能力,打铁还需自身硬。“最佳的麻醉医生,是不管多危重的手术患者,都能让主刀医生有安全感。” 其次,社会应当予以麻醉更多关注和关爱,让更多人了解麻醉工作内容,使麻醉走向社会。管理部门更应重视,要把麻醉学作为临床学科来建设,改善工作环境,提高薪资待遇,体现出麻醉价值。“我们呼吁在医保定价、DRG管理时,要充分考虑麻醉,使麻醉学价值得到体现。” 此外,麻醉学科也要拓展工作领域,在舒适化医疗,重症救治,临终关怀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姚尚龙教授还指出,当前很多青年医生不愿从事麻醉事业,一方面是因为做“幕后英雄”体会不到英雄的乐趣,社会认知度偏低;另一方面是待遇不佳。“此前美国麻醉医生紧缺,提高了待遇后大大缓解,相信我国也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吸引更多优秀人才从事麻醉医学。” 推进高质量建设麻醉专科,大力宣传也必不可少。广大媒体强有力的宣传可帮助麻醉从幕后走到台前。 “媒体在宣传外科学成就的同时,要不吝展现麻醉医生的风采。不仅如此,我们也要不忘倾听基层尤其是偏远地区麻醉医生的声音,这样大家才能一起发展强大!”

►►►

ERAS ,要雷声大雨点也大,真正落到实处

“‘让你麻你就麻,让你醉你就醉’,这就是麻醉医生呀。” 这是多年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麻醉科制作的《协和麻醉Style》视频中姚尚龙教授最喜欢的一句台词。他说,如今麻醉医生不仅关注患者“麻得倒醒得来”,更要关注麻醉在改善患者预后,加快术后康复(ERAS),减少手术创伤带来的负面影响等方面的运用。 其中,在ERAS定义中,明确了要通过外科、麻醉、护理、营养等多学科协作来实现。具体来说,麻醉科在ERAS中应发挥何种作用?姚尚龙教授有独到见解,“目前国内的ERAS,主要问题在于没有形成有效的MDT团队机制,不能充分发挥各个专业特长。实际是各为孤岛,没有形成完整的诊疗链条”。 ERAS中,外科医生的首要任务是制定完美而正确的手术方案,减少患者痛苦,缩短手术时间;麻醉医生则配合外科医生,应用药物等手段降低伤害;术后则需要护理部、康复科、心理辅助等共同介入,合理用药,用最小代价赢得最大效果。在这样的链条中,唯有高效团队及核心人物,才能将整个流程串联起来,形成有中国特色的ERAS。 术后患者最担心四件事:不能吃、不能喝、不能动、不能睡。手术让患者身体受到伤害,而麻醉的作用便是尽早让患者恢复正常生活。姚尚龙教授介绍,ERAS最早应用在胃肠外科,国外教授提出了无胃管快速康复,减少术前生理干扰时间,不过分强调胃肠道准备。随后逐渐普及到妇产科、骨科等众多领域。我国ERAS起步较晚,但追赶迅速。 “干实事、干成事,最终才能干大事。要减少花架子,多落在实处。”姚尚龙教授以术后镇痛为例对ERAS中麻醉学的作用做出分析。他认为,镇痛是连贯的,术前、术中及术后,是延续性、全方位、多模式镇痛。但目前各个科室都在关注术后镇痛甚至各自为政,随之而来的是术后和术中、术前镇痛治疗不连贯,反倒会增加并发症风险。未来需完善相关制度,让麻醉医生术前、术中及术后全程主导镇痛以降低应激反应,既不过度减轻疼痛,也不让患者感受过多痛苦。同时,携手外科医生等建立真正的MDT团队,从不同层面解决影响患者快速康复的各种因素。“我们要在实践中齐心合作,沉下心来,做好所有细节,形成以外科医生和麻醉医生为核心的MDT团队。”

►►►

促进患者快速高质量康复,是麻醉医生的最终目标

“就手术而言,外科手术导致应激反应,麻醉医生则应用各种技术和手段维持内环境稳定,使用包括镇痛药在内的药物去减轻手术刺激。”姚尚龙教授强调,这也给麻醉医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围手术期,麻醉医生要维持患者内环境稳定——血压正常、体温正常等。传统的麻醉理念中,术前一晚即须禁食,但禁食太久也给康复带来不利影响。如今观点革新,短时间禁食后即可手术,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即可适当恢复饮食,缩短恢复时间,减少外界干扰。“麻醉管理是围绕降低应激反应进行的,保障患者安全,促进快速高质量康复,是麻醉医生的最终目标。” 伴随ERAS理念深入人心,术后疼痛管理也经历着变革。其中,“阿片类药物主导型镇痛”向“阿片类药物节约型镇痛”的转变格外引人注目。 “麻醉医学的近来发展,是麻醉人员数量和素质的增加,是麻醉规范的完善,是药品的进步,也是监测手段提升和理念的改变!”姚尚龙教授指出,自选择性类药物以其选择性作用的优势,取代副作用较大的广泛性镇痛药物吗啡以来,其使用量便迎来激增。从阿片主导型镇痛转向节约型镇痛的理念很先进,但也要认识阿片类药物仍是围术期镇痛的金标准,先进理念落地绝非易事。若不能让麻醉医生全方位、多模式、全程镇痛管理,而仍是术后病房简单止疼针镇痛,这种转变将是纸上谈兵。 当前,不少外科医生提出少阿片甚至无阿片的理念。对此,姚尚龙教授认为,“阿片仍是镇痛主导药物,无阿片时代尚未到来”。但也越来越多麻醉医生在努力依靠局部神经阻滞等手段减少对阿片类药物应用,并用选择性阿片受体激动拮抗剂,如地佐辛,布托啡诺,纳布啡等,代替选择性不强的阿片类药物,拒绝“眉毛胡子一把抓”。 镇痛药物是麻醉医生主要的“武器”之一,也在ERAS中扮演重要角色,客观认识和对待至关重要。需要强调的是,临床应用镇痛药物应与时俱进,进行优化管理,从而保障临床合理应用。 每年3月的最后一周是“中国麻醉周”。3月28日至4月3日是“2022年中国麻醉周”,今年的主题为“敬畏生命,关注麻醉!无我,手术曾经痛苦难耐;有我,安全无痛得以保障。” “值此之际,我们将携手广大新闻媒体大力宣传麻醉医学,改变社会固有观念,推动其发展,助力我国早日从麻醉大国成为麻醉强国。” 这些年来,姚尚龙教授也将提高麻醉社会认知度作为自己的义务和责任,一直在行动!

来源:医师报

免责声明:

本微信公众平台所刊载原创或转载内容不代表米勒之声的观点或立场。文中所涉及药物使用、疾病诊疗等内容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

68331648940622463   —           END—

编辑:Michel.米萱

校对:Mijohn.米江

米勒之声编辑部 米勒之声,用心相伴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由“健康号”用户上传、授权发布,以上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不代表健康界立场。“健康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转载、侵权等任何问题,请联系健康界(jkh@hmkx.cn)处理。
关键词:
患者,医生,镇痛,教授,手术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 医生交流群 加入
  • 医院运营群 加入
  • 医技交流群 加入
  • 护士交流群 加入
  • 大健康行业交流群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剩余5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