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6日是 世界青光眼日。
3月6日是
世界青光眼日。
65岁的周老伯来到我院眼科门诊就诊,跟医生说:“大夫,最近几年我眼睛看东西越来越模糊,您看看我是不是得白内障了?”
经过眼科系统检查,医生遗憾地发现,周老伯的白内障并不严重,造成他视力下降的主要眼病是“青光眼”,而且因为就诊时间延误了好几年,病情已经发展成了晚期青光眼,一只眼睛已经失明,即使经过积极治疗,视力也不能恢复。
随着健康知识的传播,
越来越多的老年人
已经知晓“白内障”,
了解到随着年龄的增长,
会因为老年性白内障的发展
引起视力下降。
但是,
很多老年人误认为
“老年人视力下降=白内障”,
不用着急去医院看,
想等到
“白内障成熟了、视力看不到”
才去治疗,
却忽略了除了白内障以外,
还有很多眼病
会引起视力下降,
其中发病率最高的
就是“青光眼”。
如果把“青光眼”
误认为是“白内障”,
延误治疗,
有可能错过
疾病治疗的黄金时期,
造成不可逆的
永久性视功能损伤,
给自己和家人
留下终身的遗憾。
那么,
青光眼和白内障
究竟有什么区别呢?
中国医大一院
眼科副主任马小力教授
和您说说。
发病原因不同
老年人中常见的老年性白内障是晶状体老化后的退行性变,就像年纪大了长皱纹、长白头发一样,是人体自然衰老的结果, 80岁以上的老年人100%患有白内障。
而青光眼虽然随着年龄的增加发病率增多,但并不是衰老所致,更不是所有老年人都会患病,它的病因是眼内的压力超过眼底视神经的承受能力,造成眼底视神经的损伤。
如果错把青光眼当成白内障,延误就诊,升高的眼压不断压迫眼底的视神经,会造成不可逆的损伤。
症状不同
白内障最明显也是最重要的症状是无痛性、渐进性视力下降。
而青光眼有两种临床表现,一种是急性发作性,另一种是慢性隐匿性。
急性青光眼多于傍晚或夜间发病,发作时视物模糊、看东西雾蒙蒙的,看灯会出现虹视,眼红、眼胀痛、鼻根酸痛,发作程度轻的经休息后可自行缓解;病情重的则眼痛剧烈,视力急剧下降甚至仅存光感,伴随头疼、恶心、呕吐等症状。
虹视,看灯光出现彩虹一样的光圈
慢性青光眼病情则较为隐匿,很多患者并没有眼部胀痛的症状,首先出现周边视野缩小,也就是眼睛“余光”范围减少,而中央视力并不受影响,即使病程已经发展到了晚期,中央视力还保持完好,视力表可以看到1.0,但视野严重缺损,就像在单筒望远镜里看东西一样,“管中窥豹”,只能看到中央一点点范围。
因为大家对眼睛更关注的是视力情况,对视野没有直观的认识,所以很多患者来就诊时已经错过了疾病治疗的最佳时期,青光眼发展到了晚期,慢性青光眼因此也被成为“光明的窃贼”,不知不觉中偷走了患者的视力和光明。
治疗方法不同
白内障至今尚无有效治疗药物,手术治疗仍是主要治疗手段。
青光眼根据发病机制的不同,有药物、激光和手术多种治疗方法。
预后不同
白内障可以治愈,经过手术治疗实现复明、恢复视力,并且最先进的白内障手术可以达到屈光手术的效果,在治疗白内障的同时治疗近视、远视、散光甚至老花眼。
而青光眼是终身性疾病,并且是不可逆性致盲性眼病,特别是慢性青光眼即使经过积极的治疗,最好的结果也仅是维持现有视功能,已经损伤的视力、视野是不可恢复的。
青光眼病情的
不可逆性
决定了
早发现、早治疗的
重要性。
所以,老年人如果出现视物模糊、视力下降,不要想当然地认为是得了白内障,“老年人视力下降≠白内障”,一定要及时到医院眼科就诊,明确诊断,避免贻误病情,误把“青光眼”当成“白内障”,造成终身的遗憾。
专家简介
马小力,眼科学博士,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医师协会眼科分会青年委员会委员,辽宁省医学会眼科分会常务委员,辽宁省医学会眼科学分会青光眼学组副组长,曾于日本庆应大学访问留学并获得沈阳市拔尖人才称号。
从事眼科临床工作近20年,全面掌握各种眼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主要从事各种难治性青光眼和白内障的手术治疗。
承担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内的省部级以上课题三项,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获得国家专利10项。
END 供稿:眼科 马小力
部分图片源自网络
编辑:宣传工作部 宋田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