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急诊危重病科主任王瑞兰荣膺“2021年度全国三八红旗手”

2022
03/17

+
分享
评论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A-
A+

在王瑞兰看来,带教学生,是传道,是授业,更是一种全方位的“人生解惑”。

51371646436424753

19211646436425068

88611646436425449

医生之美,是由内而外的。全国三八红旗手、中国最美医师获得者,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危重病科王瑞兰主任就是一个生动的例子:在患者们的心目中,她是随时上阵、不分昼夜的救治者;在同事们的眼里,她是举重若轻、妙手仁心的同行者。她曾说,最大的安慰,是自己救治成功的患者笑了。为了能看到更多的笑容,她不断尝试新技术、创新研究、大胆施治,只为将危重患者拖离死亡线。

33911646436425497   60111646436425543     逆行,救治103岁老人    

2020年1月28日,王瑞兰作为重症医学领域的专家,随上海市第三批援鄂医疗队支援武汉三院光谷院区。

“早上六点多起床,七点一刻准时从酒店出发,八点正式上班。进入病房后开始查房,挨个地了解病情变化情况,进行相应的处理。”ICU是战场中的战场,忙是必然的,可说起自己当时每天的工作,王瑞兰的声音十分镇定。危重病房的人数会不断变化,患者的病情变化往往难以预料,王瑞兰经常要超时工作,一早查房,王瑞兰会带领监护室医生查看每一位患者,确定诊疗方案,梳理各类医嘱,查体,床边B超,呼吸机参数设置。常常在病房里一待就是一整天,ICU中没有椅子,必须站着工作。“我们也不敢坐,怕把防护服弄坏了。”王瑞兰回忆起在武汉的日子,更多的不是累,而是坚守着希望的信念。

有一次,在医院设施仍不是很完善的条件下,王瑞兰决定为一位氧饱和度始终低下的患者施行俯卧位通气治疗。吸痰、固定管路、皮肤保护……物品及患者准备完毕后,在王瑞兰的指挥下,3位医生加3位护士,妥妥地把患者翻到了俯卧位通气的体位,当看到氧饱和度那一栏出现95的数字时,大家相视而笑,完全忘却了厚重防护服里已全部湿透的衣衫。

4781646436425589

王瑞兰说:“每将一位危重病患从死神手中抢救回来,都是医生莫大的安慰,期间付出再多的辛劳都值得。”

有一天,ICU来了一位103岁高龄的无症状病毒感染者。李奶奶的“犟脾气”令科室里的医护人员都头痛不已,除了王瑞兰。“老小孩老小孩嘛,小孩就是要哄的。”每天查房,王瑞兰都会热情地与老太太打招呼。起初,护士喂饭,老太太都不肯吃。王瑞兰亲自上阵,给老太太“开小灶”,想方设法地哄老太太吃饭、吃药,接受治疗,老太太终于露出了笑容。

“对我来说,最大的安慰是自己救治成功的患者笑了。”王瑞兰说。

在武汉三院为期55天的工作中,王瑞兰带领团队每天都奋战在隔离病房一线,共收治109位重症和危重症患者,并成功救治103岁高龄患者。

60111646436425543     坚守,她是患者和家属心中的“定海神针”    

南昌大学医学院毕业后,王瑞兰以优异的学习成绩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后成为澳大利亚Flinders医学中心、美国Toledo大学医学中心、美国NYP医学中心的访问学者,从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临床与基础研究。在从事危重病医学工作的30多年里,她坦言,每一日都能感受到肩上不轻的份量,那是生命的重量。

2009年,王瑞兰团队就曾成功救治上海市首例H1N1甲型流感重症患者。

那是一个深夜,王瑞兰接到值班医生的电话,称急诊科收治了一名从外省市返沪的发热患者,呼吸窘迫。“呼吸困难”“外省市出差”“高烧”“白细胞水平不高”几个关键词在王瑞兰的脑海中闪现成“病毒感染”“甲型H1N1”。她通知医生清空抢救室、分流其他患者,立即按照传染病急救预案实施防护救治。经过团队共同努力,患者最终痊愈出院。此后,该名患者被确诊为上海首例甲型H1N1流感重症患者,王瑞兰当时的处置完全正确。

“医生要敢于为了患者大胆创新,因时因地采用超常规的手段进行抢救。但治疗方案的选择制订一定要有充分的经验和理论支持。”王瑞兰说。

65371646436426191

2019年,王瑞兰荣获“第二届中国最美女医师”称号。最美女医师的美,不在于哪个侧面,而在于治病救人的每一帧瞬间!

从医30多年,除了学习以外的所有时间,王瑞兰几乎都披着白大褂,穿梭于一间又一间病房,流连于一张又一张病床。她执着地将青春和爱心献给了她珍爱的医疗事业,可以说那就是她不可言说也无需言表的初心不渝。

由于面对的多是重症患者,王瑞兰总是一接到急救电话就立即投入到救治赛跑中去。每日都在和死神抢时间,争分夺秒的抢救,精准的判断,果断的救治,王瑞兰在,大家就心定。她就是患者和家属心中的“定海神针”。王瑞兰一直钻研病毒性重症肺炎,积累了10多年的临床经验,其团队救治病毒性重症肺炎的成功率高达83%。另外,针对多脏器功能障碍,她率队开展了国际领先的ECMO、CRRT、肝脏替代的集束化治疗,挽救了大量患者。

60111646436425543     创新,搭建一流梯队    

“作为医生要不断学习新技术、新知识,善于总结临床经验。这是医生勇气和自信的来源。”王瑞兰主任说,她每天都会翻阅最新的研究,并分享到工作群。“我对新技术特别关注,也乐于尝试。”她率先在上海开展床旁肺部超声监测,随时可以无创监测患者的情况。新技术的引入直接提高了救治患者的成功率。“应用床旁超声可及时发现患者体内的栓塞情况,并针对性开展取栓、溶栓治疗。”

临床工作的繁重没有阻碍王瑞兰求知的欲望和科学严谨的态度。她带领团队积极开展基础和临床研究,在她的指导下,2016年学科获得首批上海市重要薄弱学科的资助,2018年成为医院的高原学科,2021年再度成为医院第二批高原学科,2020年入选上海市公共卫生建设重点学科。王瑞兰带领团队获得1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此外,她还连续获得4项上海市级重大课题,发表文章100余篇。目前科室已经成为上海市乃至全国为数不多的急诊医学博士点,还承担了国际、国内、上海市14个合作科研项目,为学科的发展和建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如今,市一医院急诊危重病科已拥有由100多名医生组成了急诊ICU治疗队伍。科室组建了ECMO治疗小组、心肺复苏小组,CRRT小组、血流动力学监测小组等多项核心技术小组,随时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的发生。

多年来,她为上海交通大学和南京医科大学的本科、硕士生及博士生授课、带教,作为博士生导师培养出了一批批优秀的临床及科研骨干,其中6名毕业后获得国家自然基金的资助。2020年,科室派出支援武汉及支援上海公卫中心的医生中,其中5名是她的硕士和博士研究生,老师的行为深深影响到学生。

36511646436426652

在王瑞兰看来,带教学生,是传道,是授业,更是一种全方位的“人生解惑”。王瑞兰一方面在工作业务上对学生严格要求,另一方面又在生活及各方面给学生提供帮助。她悉心关怀学生的生活及思想状态,她把自己丰富人生阅历中的宝贵经验分享给年轻人,业余时间,王瑞兰还常常邀请学生们到她的家中做客,亲手“下厨”,犒劳学生们的“胃”,她时常与学生们促膝长谈,也经常为他们纾解困惑,对她而言,亦师亦友是最快乐的相处方式。

多年来,王瑞兰先后获得全国巾帼建功标兵、市三八红旗手、全国及上海市最美女医师、市卫生计生系统三八红旗手等。刚刚又获得2021年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对王瑞兰而言,荣誉的获得从来不是她的目的,她的每一步努力、每一次尝试、每一份探究,都只为给别人带来生的希望。

本文转载自2022.3.4《学习强国》

2021.8《支部生活》

作者/胡杨、陆红

编辑/宣传处 蔡诗诗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由“健康号”用户上传、授权发布,以上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不代表健康界立场。“健康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转载、侵权等任何问题,请联系健康界(jkh@hmkx.cn)处理。
关键词:
红旗手,王瑞兰,病科,急诊,荣膺,主任,危重,全国,三八,患者,医生,救治,重症,病房,科室,学科,经验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 第九季擂台赛官方群 加入
  • 手术室精益管理联盟 加入
  • 健康界VIP专属优惠 加入
  • 健康界药学专业社群 加入
  • 医健企业伴飞计划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5秒后自动关闭

您已认证成功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忽略 去看看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