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医院还将不断建立更新优秀人才的引进机制和激励机制,全面推进人事制度改革,让人才愿意来,并留得住。
记者:裴燕 通讯员:颜旭生
来源:健康县域传播平台
近两年,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东风正盛,山东省泗水县人民医院制定了“远交近融、内外兼修、软硬兼施”的发展思路,对医院专科建设、人才梯队完善、服务水平、文化建设等进行了升级,高质量发展之路越走越顺。2021年年底,泗水县人民医院还被山东省相关机构认定为“县域医院创新发展典范”。
泗水县人民医院党委书记、理事长孙庆才
近日,记者就高质量发展相关话题采访了泗水县人民医院党委书记、理事长孙庆才。
“近两年,医院发展步伐加快,今年门诊量为86.2万,相比去年的63万,前年的55万相比,有了大幅度提高。”孙庆才用鲜明的数字展示了医院的发展成果。
人才是核心,是不竭动力
“对医院发展来说,人才是核心问题,是不竭的动力,科室建设、服务质量、文化建设等都与人才梯队的完善息息相关。”孙庆才介绍,泗水县人民医院现有职工1102人,其中硕士研究生学历40人,本科学历690人。“与省市级等大医院相比,县级医院人才短缺问题较为突出,引进不易,流失率高的情况较为普遍。”
为缓解这一难题,近年来,泗水县人民医院围绕校地人才引进战略,不断加大引才引智力度,积极营造尊重、关心、支持人才创新的良好氛围,为人才兴院、科技兴院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保障。
孙庆才介绍,在人才问题上,“远交近融”主要表现为:与青岛大学医疗集团、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山东省肿瘤医院等上级医院的开展合作,共同培养人才,引导各科室间融合发展。
在院级层面,泗水县人民医院聘请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谢颖光主任担任派驻“第一院长”,参与医院的发展规划和各项重大事项决策;在科室管理层面,医院先行先试,聘请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博硕团3位专家担任神经外科、重症医学科、肛肠科科室主任,不断规范科室制度建设,每周开展科室业务学习,强抓病人管理,推动科室绩效改革,明显提高了科室业务水准和工作积极性;在专业技术提升方面,医院邀请来的博硕团专家和周末门诊专家覆盖了医院全部临床一线科室,通过临床带教指导和开展新业务新技术带动医院整体技术水平提高。
在人才引进方面,医院积极开展备案制人才引进工作,并积极到各大医学院校开展“掐尖行动”,大大提高了青年人才的占比。为降低人才流动率,医院不断加大人才培训学习力度,医护人员所有培训费用均由医院承担。此外,医院不断更新培训硬件设备,临床技能培训中心教学操作相关配套设备,腹腔镜手术模拟训练器、中心静脉置管模型、完整静脉穿刺及注射训练手臂模型等教学操作设备均已完备,给大家提供了操作培训物资基础。“这也是整体思路中‘内外兼修’体现。”
孙庆才说,医院的人才建设问题还得到了泗水县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2月3日,医院举办了“2022年急需紧缺人才引进推介会”,县人社局、县委组织部副、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县人事考试中心等单位共同参与,为医院选拔人才。
2022年急需紧缺人才引进推介会现场
他表示:“未来医院还将不断建立更新优秀人才的引进机制和激励机制,全面推进人事制度改革,让人才愿意来,并留得住。”
伴随着人才问题的缓解,泗水县人民医院的专科建设也越来越强。
目前,医院有儿科、产科、消化内科、肛肠外科、眼科5个市级重点学科;心衰中心通过国家心衰中心联盟认证;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达到二级医院呼吸学科优秀标准;骨外科与齐鲁医院骨科建立专科联盟;肿瘤科与山东省肿瘤医院成立肿瘤规范化诊疗基地;卒中中心顺利通过省级初评,创伤中心、胸痛中心、癌症中心、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全部通过济宁市卫健委评定验收。
孙庆才介绍:“‘千县工程’文件要求的临床服务五大中心和急诊急救五大中心都建设完善,在济宁市医疗机构中拥有较强的竞争力。”
专家下来了,患者就不用上去了
孙庆才1990年从山东省中医药学校毕业分配到泗张乡医院工作,1992年调入泗水县人民医院,在急诊科、传染科、医务科、办公室多部门历练,2006年被调到泗水县中医院担任党支部书记、院长,2019年他又被调回人民医院担任医院党委书记、理事长。
多年的基层医生工作经验让他对基层医疗卫生情况有着很深的体会,也十分清楚医共体的重要意义。
“部分基层医疗机构存在专业技术人员缺乏、年龄结构偏大、基础设施薄弱、医疗设备配备不齐全、信息化建设滞后等问题,导致群众到基层医疗机构就诊意愿低。”孙庆才说,这也正是医共体建立的原因和要解决的重要问题,“远交近融”思路同样适用。
对上,对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泗水县人民医院与其达成专家常驻型医联体合作模式,挂牌成立了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泗水院区,启动了博硕医疗团三年工作计划,先后两批共37名涵盖30个专业的博硕团专家扎根医院工作,带动医院各科室医护人员诊疗技术不断提升。
医院积极与青岛大学医疗集团、山东省肿瘤医院、山东省立医院等上级医院开展交流合作,邀请上级专家来院坐诊。通过从院级和科级等多个层面开展全方位、全覆盖的交流合作,充分发挥上级医院高层次、高学历专家的带动引领作用,借助他们丰富的科室管理经验和临床一线实战经验,极大提升了业务水平,和服务质量。
对下,对乡镇卫生院,2019年,泗水县人民医院按照山东省卫健委下发的《山东省城乡医院对口支援工作实施方案(2019-2021年)》通知要求,与县域内9家乡镇卫生院签订对口帮扶责任书,建成医共体关系。“我们要持续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加快推进建立分级诊疗制度,进一步改善人民群众看病就医感受。”
医院根据受援医院功能定位和建设发展实际,结合当地医疗服务需求,制定了三种帮扶方案:
一是选取优秀骨干人员担任下派业务副院长。截至目前,共计派出9组27位专家在各成员单位进行帮扶,通过业务讲座、专家坐诊、教学查房等方式帮助加强基层医院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医院诊疗服务水平。
二是建立对口支援医疗机构双向转诊绿色通道,遵循急慢分治、治疗连续、科学有序、安全便捷的原则,引导建立患者配合、运行顺畅的双向转诊渠道和服务流程。
三是加强与帮扶医院的信息化连接工作,充分发挥远程医疗服务在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方面的作用,开展远程诊疗工作。
“专家下来了,患者就不用上去了。”孙庆才如此总结医共体给基层医疗结构和基层百姓带来的好处。他进一步解释,上转单位作为牵头单位,下转单位作为医共体成员,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一方面,上转单位医疗服务水平相对突出,可以将先进的部分医疗技术下行分享给下转单位;另一方面,下转单位可以为上转单位筛选病人,将病情较轻的患者留在乡镇医院,缓解县级医院病患压力。两者只有协力合作,才能互利共赢,更好地为群众服务。
泗水县人民医院医联体建设为泗水百姓带来了更多健康福利,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认可,被业内人士称为“泗水模式”。
暖语像家,让患者如到家般温暖
谈到满意度的问题时,孙庆才禁不住笑了。“这两年,医院内部交流最多的就是满意度的问题,医护人员怕什么?不怕熬夜加班,不怕疑难杂症,就怕患者不满意。”
为提升群众满意度和群众就医获得感,泗水县人民医院确立了“打造一家最有爱最有温度的医院”的宗旨,不断强化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比如畅通意见建议接收渠道、开展“暖语像家”活动、改善医疗服务质量、优化就诊流程、健全患者回访制度等措施。
孙庆才重点介绍了医院制定的“暖语像家”活动方案。“作为医护人员,说话办事要让患者感受到家庭般的温暖,要不断改善服务态度,增强服务意识,要杜绝‘生、冷、硬’现象发生,决不能‘恶语’伤人。”
医院编印了“暖语手册”,人手一册,收集服务用语2119条、禁语1923条,要求全院干部职工规范用语,增强服务意识,不断提升医护人员与来院群众沟通效果。他笑着说:“目前,医护人员对病人的称呼都很亲切,爷爷奶奶、叔叔阿姨、帅哥美女等称呼已成为常态。”
为巩固“暖语”成果,激发护理人员的工作热情,医院还开展了“暖语天使”评选活动,通过临床推荐、现场访谈、网络投票和专业试题作答等方式评选优秀护理人员,促进优质护理服务工作持续发展。
孙庆才介绍:“在收集服务用语的过程中,我们意识到,大家都知道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但为什么有时候做不到呢?这就需要管理者刚柔并济,软硬兼施。一方面要鼓励大家,要让大家意识到这样做的意义,另一方面,也要通过制度约束,更好地达成目标。”
自活动开展以来,群众看病就医方面满意度提升巨大,医院荣获了2020年度泗水县群众满意度先进单位,“暖语像家”活动被济宁市委市政府作为年度重点工作在全市推广。
上门回访时,为患者送上点牛奶和鸡蛋;在门诊导医台和住院病区配备便民服务袋,内装针线、笔纸、老花镜等;在不同门诊提供针对性更强的服务……像这样“暖心”的举措,泗水县人民医院还有很多很多。
“群众满意度永远在路上,没有尽头。怎么做才能走得更快,获得更多,是医院努力的方向,也是不懈的追求。”孙庆才这样说。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