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强主任:感控工作,力度在领导,精度在部门,深度在临床一线!

2022
02/13

+
分享
评论
感控说
A-
A+

付强主任就卫生健康系统和医疗机构做好感控核心任务 提出5点建议。

2022年2月7日,在北京市医疗机构感染防控工作视频会议上,付强主任就近期国内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发生新冠感染的原因进行了深度剖析,并就调查、督导中发现的问题和如何改进进行了交流。   首先,付强主任就地坛医院两名医护人员感染新冠病毒事件的调查情况进行了简要通报和分析:

发生感染的医务人员在收治感染德尔塔毒株的患者的病区工作,但他感染的是奥密克戎毒株;

地坛医院自2020年新冠疫情开始,一直承担确诊患者救治任务,病区的布局流程符合要求,医院和医务人员具有丰富的救治和感控实践经验。调查组通过现场查看和访谈,认为由于个体防护不到位或者是已知的系统管理风险导致此次医务人员感染发生的可能性不大。

目前的调查证据表明,这是两起医务人员的感染事件,但是否定性为医院感染,还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证据。 付强主任讲到,地坛医院医务人员感染案例对医务人员感染调查工作,甚至是医院感染暴发调查工作都有极好的启示作用。这起案例告诉我们,医务人员和/或医疗机构内发生感染,其真实的感染原因、传播链条远比我们基于常规思维和经验得出的预判要复杂的多;医务人员感染的原因不仅仅是当事医疗机构和当事人的问题,也反映出整个系统、整个体系可能存在一定缺陷,只有准确找到真正的风险点,并给予针对性干预,才能彻底消除隐患。

  付强主任用 “5个未必” 概括了这两名医务人员感染案例对疫情防控工作的启示作用和警示意义:

1、感控未必能完整准确地还原事实。如果地坛医院医务人员感染的是德尔塔毒株,调查人员基于经验和常规思维进行调查,可能会导致调查方向出现偏差,从而使我们无法找到真正的原因。这起案例使我们认识到,对于新冠病毒流行病学特点的认知,仍然是一个逐步完善、逐步提升的过程。

通过感染事件的调查,全面、系统地梳理出医疗机构甚至整个体系中所有真实存在的风险点和漏洞,进而有针对性的进行改进,远比通过调查仅仅给事件定性重要。

2、医务人员发生感染,未必就是暴露在工作岗位,甚至是医疗机构内部。这起医护人员感染案例提示我们,医护人员感染的风险场所不仅在医疗机构,还应该延伸至闭环管理所涉及的全部场所,包括驻地酒店、通勤车辆甚至是社区。特别是当疫情出现社区流行时,我们应充分认识到闭环管理的重要性,要做好全流程、全环节规范管理,要避免医务人员在医疗机构外暴露和非工作岗位暴露。

3、医务人员发生感染,未必是暴露在病区的污染区。在收治确诊患者的病区中,没有绝对的安全区。隔离病区的清洁区、潜在污染区和污染区是从工作功能的角度进行划分,不同的区域医务人员工作内容不同,采取的防护级别不同,但清洁区并不等同于生活区、安全区。医务人员不得在清洁区内从事住宿、吃饭、洗澡等生活事务,也不应在清洁区内从事采集核酸等相关医疗事务。

在实际工作中,由于管理不到位或者工作人员数量无法满足正常排班,导致医务人员需要长时间在隔离病区工作,从而不得不在清洁区休息、吃饭等。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应从行政管理角度进行干预和改进,增加医疗资源投放,使医务人员生活等后勤工作得到保障,同时医务人员应提高感控意识,规范行为。

4、现有的两名医务人员感染案例未必一定存在直接传播关系。地坛医院两名医务人员是否暴露于相同的风险,是否有直接传播关系,还需要基因测序、CT值检查以及抗体水平检测等一系列检验检查证明,更需要进一步完善流行病学调查,厘清彼此之间的三间分布和因果关系,进行综合研判。

5、医务人员感染未必只是个体防护或者是行为缺陷导致的暴露。系统存在的风险,尤其是截止目前尚未被感知或者关注到的系统风险需要引起我们高度重视。

付强主任强调,无论引起此次医务人员感染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只要调查中发现问题和隐患,都应该积极整改。 以上“5个未必”告诉我们,医务人员发生感染,不能轻易下结论,详尽的调查不一定能够完全还原事实,在调查中,我们要做的是找到可能的风险,并且按照风险的严重程度和轻重缓急,采取有力的措施进行风险消除。

 最后,付强主任就卫生健康系统和医疗机构做好感控核心任务 提出5点建议

1、完善体系建设和预案,确保平疫转换快速进入。 区域内发生新冠病毒社区流行的时候,对不同患者进行分类收治是第一位的。应第一时间对执行不同任务的医务人员进行储备和集结,做到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而不备。对集结的医务人员要进行本底筛查、摸排和基于新冠症状的健康监测和主动报告,避免发生社区感染或存在感染高风险的医务人员参与诊疗工作。要合理调整各医疗机构诊疗业务和医务人员资源投放,确保执行疫情防控任务的医疗机构、部门和团队,不因为配置力量不足导致人员班次安排不合理、工作时间过长、强度过大,从而增加暴露风险。 

2、找准职责定位,抓住主要和准则。 感控制度、机制的设计和执行,关键在一把手。医疗机构的感控工作,力度在主要领导,精度在主责部门,深度在临床一线。只有力度、精度、深度都做到位,才能真正构成感控的高度。因此,做好感控,要抓主要领导,抓主要部门。

  3、分门别类、划区接诊。 划区接诊和收治患者不仅要有必要的物理隔离,更关键是要落实行为隔离。不仅要关注布局流程等硬件是否合理到位,更要关注、管住人员,防止人员的不规范行为带来的交叉感染风险。

  4、落实标准预防,落实关键防控措施。 标准预防不是单纯的手卫生、环境清洁、PPE使用等。标准预防更主要是按照疾病不同传播途径、不同疾病的发生发展机理进行标准的预防。对于新冠病毒,目前的所有证据和实践均证明,规范佩戴口罩是最优先级、最有效、效率最高的防控措施。手卫生、通风也是必不可少和低成本、高收益的防控措施。

  5、坚持“短、小、精、干”策略。 短,即暴露时间要短。隔离病区内没有绝对的安全区,所有工作人员不应在病区内吃饭、洗澡、休息,要最大限度减少在隔离病区停留时间,减少暴露时间;小,即暴露规模要小。在保证基本诊疗需要和满足救治要求前提下,尽可能减少进入隔离病区的人员规模。但应注意,不能为了减少医护人员暴露规模而压缩必要的诊疗活动;精,即防控措施和策略要精准。医务人员应认识到,规范佩戴口罩、严格落实行为隔离是最为关键、精准、有效的个人防护措施,而不是过度依赖负压病房、防护服等。干,即落实。在各地督导中发现,很多工作不是没有规定和要求,而是落实不到位。做好感控,重点是关键防控措施的执行和落实。 人人都是科学感控实践者。感控出现问题后,不应一味的医院追究感控部门责任,行政部门追究医院责任,政府追究部门责任。发生医务人员、医疗机构感染,可能存在四方责任都落实不到位的情形,这一点,需要我们不断思考和完善。 

来源:sific感染视界 以上文字为根据付强主任在北京市医疗机构感染防控工作视频会议上的发言进行的要点提炼。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由“健康号”用户上传、授权发布,以上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不代表健康界立场。“健康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转载、侵权等任何问题,请联系健康界(jkh@hmkx.cn)处理。
关键词:
医务人员,地坛医院,清洁区,感控,精度,力度,部门,深度,临床,医疗,感染,病区,风险,机构,防控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 医生交流群 加入
  • 医院运营群 加入
  • 医技交流群 加入
  • 护士交流群 加入
  • 大健康行业交流群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剩余5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