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防急症

2022
01/25

+
分享
评论
达医晓护
A-
A+

寒冷的气温和天气特点对人体产生多种不利影响,是造成各种急症高发的重要原因,我们应做好充分的预防准备,安度寒冬。

这是 达医晓护 的第 3565 篇文章

今日小寒

每年的1月5日或6日是我国传统二十四节气的“小寒”。尽管两个月前的“立冬”节气是冬季拉开帷幕的标志,但是根据以往积累的气象资料分析,在我国秦岭-淮河一线以北的地区冬季的最冷时段多出现在每年1月中旬,恰好处于“小寒”节气以后,而南方地区冬季的最冷时段往往出现在1月下旬,相当于“大寒”节气前后的一段时间。所以,对于我国大部分地区而言,“小寒”以后才是真正的“寒冬”,也正是民间传统的“三九”、“四九”。尽管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我国冬季的平均气温也偏高,但是在局地局部时段仍然会出现极端低温或急剧降温,而这些时段也正是各个医疗机构急诊接诊量的高峰期。寒冷的气温和天气特点对人体产生多种不利影响,是造成各种急症高发的重要原因,我们应做好充分的预防准备,安度寒冬。

 防心脑血管急症

当环境温度显著低于体温时,为了减少体表水分蒸发、保存更多的热量,人体皮肤毛细血管、外周小血管会明显收缩,循环血流速度也会减慢。老年人和患有心脑血管基础疾病的患者,如高血压病、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血管病变等,由于血管“弹性”变差,舒张和收缩的功能协调性和调节能力下降,在气温急剧下降或温度时冷时热变化时,就会诱发动脉血管收缩和舒张障碍、外周血管阻力急剧增加、动脉血管痉挛,加之循环流量降低,就会造成血压明显升高,或冠状动脉、脑动脉急性严重血流下降甚至血管阻塞,或者心脏收缩和舒张功能障碍,从而引发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急性脑梗死、脑出血、高血压急症、严重心律失常甚至急性心力衰竭等心脑血管急性病变。

防病提示1

在气温急剧变化、“断崖式”降温的天气条件下,老年人和慢性基础疾病患者需及时做好防寒保暖措施,尤其重视头面部、颈部和下肢御寒,并避免在气温较低的早晚时段进行室外活动,也应避免室内外温差过大的情况;同时注意日常的规范药物治疗,发现有血压明显波动、头痛、头晕、胸闷、心慌、气短、胸痛等症状发作频次增加、持续时间延长或程度加重等情况,需及时就医,及早发现和处理病情的急性变化,请医生指导必要的药物调整。

防呼吸系统急症

寒冬中低温且干燥的空气气流使人们的呼吸道粘膜血管收缩、分泌物减少、纤毛活动和清除侵入物(病毒、细菌、粉尘、细颗粒物)的能力下降,导致呼吸道粘膜的屏障保护能力大大下降,从而使感染及过敏反应的可能性大大增加,因而呼吸道急性病症在寒冬呈现明显高峰,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的患者也常在此时因感染而导致病情急性加重。寒冷空气本身对于气道粘膜敏感性较高的人群还是致敏因素,导致过敏性鼻炎、支气管哮喘易在气温骤降时急性加重。在呼吸过程中,为了使吸入的空气充分加温和湿化,气流经过鼻腔的时间必然要比气温高时更长,于是鼻腔会显著扩张以增加吸入气流停留的空间,因而会使接下来呼气时气道出口顺应性下降及阻力增加,这种变化对于健康人而言影响不大,但却会使一部分较严重的COPD患者原本较大的呼气阻力进一步增加,使病情有进一步加重的风险。冬季经常出现的雾霾天,高浓度的细颗粒污染物也是诱发呼吸系统、乃至心血管系统急症的突出致病因素。

防病提示2

除了防寒保暖措施外,外出及前往公共场所时佩戴符合防护要求的口罩是重要防病措施,不仅可以阻挡大部分病原微生物和空气中的污染颗粒物,还可以减缓寒冷空气进入呼吸道的速度和对呼吸道粘膜的直接刺激。室内空气注意保证必要的流通性。在严重空气污染时减少室外活动。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在平稳期注重康复锻炼,可增强抗病能力;在寒冬低温时尤其需注意药物治疗的规范性,可在专科医生指导下进行药物雾化吸入治疗,以加强呼吸道粘膜的屏障功能和治疗的疗效。出现鼻塞、咽痛、咳嗽、胸闷、气促等症状加重,或发热、鼻腔明显脓性分泌物、咳黄脓痰增加或咳痰困难等情况,应及时就诊。

防消化道急症

不仅寒冷的直接刺激会导致胃痛、呕吐、腹泻等消化功能不良症状,而且饮食不合理也是冬季导致消化道急症的常见原因。为了抵御寒冷,人们会选择辛辣的食物、高脂高蛋白、热量较高的食物及饮酒,这些饮食如果适量、搭配得当,确实可以暖胃、御寒,但如果大量、经常食用,反而会刺激消化道,引起急性消化功能不良、急性胃肠炎,甚至可能诱发急性胆囊/胆道疾病、急性胰腺炎等严重急性病症。

防病提示3

寒冬中饮食既要避免寒凉,也要避免过量的辛辣、高脂高蛋白高糖食物和过量饮酒。

防痛风急性发作

天气寒冷,尿酸在血液中的溶解度下降,加之血流速度相对减缓,更容易使尿酸从血管中析出,在关节、皮下、肾脏形成尿酸结晶(痛风石),从而痛风急性发作(主要是痛风性关节炎和肾绞痛)的可能性增大。同时,冬季不恰当地增加高热量饮食也可诱发痛风急性发作。

防病提示4

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患者在寒冬需注意防寒保暖,合理饮食,定期检测评估血尿酸水平等相关指标。

防烫伤、跌倒损伤等意外伤害

冬季取暖工具使用不当,尤其是一些老年人、慢性疾病患者的触觉敏感性下降,贴身取暖器具温度过高易发生烫伤;冬季在家中采用艾灸等保健理疗的人越来越多,如果使用不慎也易发生烧烫伤。

冬季室外路面常有冰冻,如果行走匆忙、奔跑和骑行中未能察觉或鞋底防滑性不佳,易造成摔倒导致骨折等伤害;尤其是老年人衣物的增添会一定程度增加活动不便,帽子、围巾在穿戴时可能遮挡视线和听觉,使反应和协调性下降。

防病提示5

寒冬取暖要得当,贴身取暖器具要选用质量可靠的产品,避免直接与皮肤接触,而应有衣物隔档,温度宜控制在45℃以下。家庭艾灸操作宜采用隔物灸,时间不宜过长,以局部感觉温热、皮肤均匀微红为度;若感觉局部温度持续上升或有灼热感,或局部皮肤明显潮红,应及时终止操作。

防病提示6

寒冬穿着尽量选择保暖性好且对肢体活动度影响小的衣物,穿戴避免遮挡视线和明显阻碍听觉;选择防滑性较好的鞋,行走、骑行注意避开有冰冻的路面区域;雨雪天减少室外活动,宜缓行和集中注意力;老年人肌肉力量和平衡协调能力减弱,建议行走时使用手杖助力。

作者: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急诊科

何淼 副主任医师


13601641441870585

42161641441871098

31461641441871391

部分图片摘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予以删除。

所有人名和地名均为化名,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由“健康号”用户上传、授权发布,以上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不代表健康界立场。“健康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转载、侵权等任何问题,请联系健康界(jkh@hmkx.cn)处理。
关键词:
呼吸系统,呼吸道,急症,寒冬,血管,饮食,尿酸,鼻腔,粘膜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 医生交流群 加入
  • 医院运营群 加入
  • 医技交流群 加入
  • 护士交流群 加入
  • 大健康行业交流群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剩余5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