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博拉前线》热播,让你了解埃博拉前线的中国力量,起底埃博拉

2022
01/17

+
分享
评论
罗医生健康说
A-
A+

是抗埃博拉病毒疫苗重组黑猩猩腺病毒血清型,其中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为针对扎伊尔型和苏丹型的二价疫苗,另一种是只针对扎尹尔型的单价疫苗。

随着电视剧《埃博拉前线》的上线热播,埃博拉这个病毒再次出现在大众的视野里,在2014年的西非,不仅几内亚、利比里亚、塞拉利昂这三国受到较严重影响,一些欧美地区也受到一些波及。是爆发过最大、最复杂的一次疫情,造成了近万人的感染和死亡。

2014年8月8日,世界卫生组织把此次疫情定为“国际公共卫生紧急事件”。我国也先后派出三批医学专家组去疫区最严重的三个国家进行援助。

让我们重新认识下它。首先,我们要先知道电视剧里提到的生物安全四个级别的实验室标准是什么?

按照生物安全等级,根据病毒传染人类的概率和危险程度可分为四个等级:

第一等级:适用于已知其特征的,在健康人群中不引起疾病的,对实验室工作人员和环境危害最小的生物因子的工作。如格式阿米巴原虫、麻疹病毒、腮腺炎病毒等;

第二等级:适用于对人和环境有中度危害的生物因子的工作,如甲、乙和丙型肝炎、大肠杆菌、流感病毒等;

第三等级:适用于主要通过呼吸途径吸入使人感染严重的甚至是致死疾病的微生物及其毒素,如汉坦病毒、炭疽芽孢杆菌、鼠疫杆菌、结核分枝杆菌、狂犬病毒、SARS病毒、禽流感病毒等;

第四等级:适用于对人体、动植物或环境具有高度的危险性,通过气溶胶途径传播或传播途径不明,目前尚无有效疫苗或治疗方法的致病性微生物或未知传播风险的的关病原体及其毒素,如埃博拉病毒等。

其中,第一、二级别为基础实验室,第三级别实验室为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第四级别实验室被称为高度生物防护实验室。由此可见埃博拉病毒对当时而言的高危性和高致死性。

每种病毒的实验生物安全等级不是一成不变的,可能会随着实际情况改变。

埃博拉病毒病的命名源自于首位发现患者的地名而得,是由埃博拉病毒引起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这个病主要流行于非洲,无明显的季节性,从1976年以来在非洲已经暴发了数次,其实,在中非、东南非的热带雨林及大草原地区流行了几个世纪,只由于经济落后,通信不发达,以前也没引发大规模死亡,才没被大众所熟知。

其致死率约50%-90%,是那时人类发现的致死率最高的一种病毒。临床表现主要为高致死性的出血热,高热、全身疼痛及广泛出血、多器官功能障碍和休克等。

埃博拉病毒可感染猴、乳鼠、田鼠和豚鼠,引起动物死亡。是一种典型的动物源性病原体,野生动物是埃博拉病毒的自然宿主,特别是蝙蝠、非人类灵长类动物。

埃博拉出血热是一种具有高度传染性的疾病,人群普通易感。动物之间、人类和其他灵长类动物、人与人之间都可成为传染源。

埃博拉病毒属于丝状病毒科,病毒颗粒为多形性的细长丝状,长短不一,是非节段的单股负链RNA病毒。

根据埃博拉病毒抗原的不同,由发现地命名,可分为几个亚型,分别为埃博拉-扎伊尔、埃博拉-苏丹、埃博拉-塔伊森林型、埃博拉-科特迪瓦和埃博拉-莱斯顿等,其他基因突变型待需要发现。其中莱斯顿型只能引起人类隐性感染但不致病,但可引起非人类灵长类动物发病。而致病力最强的为扎伊尔型,也是西非几国暴发疫情的病原体。

埃博拉病毒的抵抗力不强,在温度60度,30分钟的条件下死亡,在室温20度左右,可稳定地保持其感染性。对紫外线、脂溶剂、酚类等敏感。

埃博拉出血热的潜伏期为2-21天,临床特征是突发起病,起初表现为高热、头疼、肌痛、乏力等不明显的症状,加重后出现呕吐、腹痛、腹泻等;发病5-7天后,可发生出血现象,表现为呕血、黑便、瘀斑、黏膜出血及静脉穿刺流血不止。患者会明显消瘦,虚脱和感觉迟钝。病后7-16天常因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碍、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和肝肾衰竭而死亡,此时病死率可高达90%。而埃博拉病毒病患者的最后死亡原因多见于低血容量休克或多发性器官功能衰竭。

传播途径有:

1.接触传播:接触患者的血液、分泌物、呕吐物、排泄物以及其他体液,均含有病毒,有高度的传染性,是产生感染病例的最重要的原因,也是导致该病暴发流行的主要因素;

2.注射传播:使用受到污染、未经消毒的注射器和针头也可造成埃博拉出血热的传播;

3.气溶胶传播:猕猴中埃博拉出血热的传播可因气溶胶引起,人也要注意。吸入感染患者的分泌物、排泄物也可能是感染埃博拉病毒的重要原因。

4.性传播。

基于埃博拉病毒是一个具有高致病率和高病死率的病毒传染疾病,对于埃博拉病毒的治疗与预防,疫苗是缓解埃博拉病毒持续传播最有效的方法,目前尚没找到用于该疾病的特效药物,但是,有由我国的工程院院士、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生物工程研究所所长陈薇率领团队,远赴非洲。并成功研制出全球首个2014基因突变型埃博拉疫苗。这为抗击埃博拉疫情作出的杰出贡献,使得在2020年9月8日,陈薇院士被颁授为“人民英雄”的国家荣誉称号奖章。

目前,研究比较成熟的有两个疫苗:

其一,是抗埃博拉病毒疫苗重组黑猩猩腺病毒血清型,其中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为针对扎伊尔型和苏丹型的二价疫苗,另一种是只针对扎尹尔型的单价疫苗,这种后来被大量制造且广泛使用;

其二,是抗埃博拉病毒疫苗重组水泡性口炎病毒疫苗。但要大规模使用还需要一段时间。

查考资料:

[1]黄建荣著. 埃博拉病毒病黄建荣2016观点[M]. 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16.09.

[2] 张鹏主编. 常见传染性疾病预防与控制[M]. 南昌: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8.07.

[3]高潮,汪宏良主编. 临床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M]. 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9.07.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罗医生健康说

本文由【罗医生健康说】原创,作者为中国抗癌协会会员、中国医师协会健康传播工作委员会会员、健康科普作家,欢迎大家转发、评论、点赞,或者私信与我交流,非常感谢!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由“健康号”用户上传、授权发布,以上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不代表健康界立场。“健康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转载、侵权等任何问题,请联系健康界(jkh@hmkx.cn)处理。
关键词:
埃博拉病毒,实验室,气溶胶,起底,疫苗,生物,疾病,传播,动物,疫情,途径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 医生交流群 加入
  • 医院运营群 加入
  • 医技交流群 加入
  • 护士交流群 加入
  • 大健康行业交流群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剩余5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