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讯|我国科技抗疫实践得到《自然》杂志高度评价​

2021
10/16

+
分享
评论
生物谷
A-
A+

张伯礼分析,全球疫情趋缓有多方面原因,与民众普遍接种疫苗、加大防护措施等都有关系。

1、新疆乌鲁木齐经济技术开发区报告1例无症状感染者

10月15日0时至10时,新疆乌鲁木齐经济技术开发区(头屯河区)报告1例无症状感染者。

10月14日,乌鲁木齐经济技术开发区(头屯河区)在对货场工作人员1天1次常态化核酸检测中,发现1人核酸检测结果异常,10月15日,乌鲁木齐市疾控中心复核后结果为阳性,经专家诊断为新冠肺炎无症状感染者,目前已转运至定点医院进行隔离医学观察。

当日,乌鲁木齐市疫情防控工作指挥部立即启动应急响应,已排查出的密切接触者全部落实隔离医学观察措施,相关流调排查、核酸检测、场所消杀等工作正在进行中。

2、张伯礼:与新冠病毒的“持久战”还处于相持阶段

“从全球范围来看,整体疫情趋缓。”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日前在宁夏银川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全球疫情形势趋缓,但人们与新冠病毒的“持久战”还处于相持阶段,“外防输入 内防反弹”的防控压力仍然存在。

数据显示,近一个月以来,全球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整体呈下降趋势。“不管是欧洲、美洲,还是东南亚,整体的疫情是趋缓的。”张伯礼分析,全球疫情趋缓有多方面原因,与民众普遍接种疫苗、加大防护措施等都有关系。

“但说疫情已经控制住还为时过早,特别到了冬季,往往是病毒最活跃的时期。”张伯礼表示,人们与新冠病毒的“持久战”现在还处于相持阶段,仍不能松懈。

张伯礼为此建议,民众应继续坚持戴口罩、勤洗手等有效措施,注意好维护自身的身体状况,已经完成疫苗接种满6个月的18岁以上人群,可以鼓励其接种新冠疫苗加强针。

3、我国科技抗疫实践得到《自然》杂志高度评价

“在中国信息化、数字化驱动健康医疗领域的科技创新与模式变革下,中国学者通过信息与医学交叉合作,在‘科技抗疫’及‘慢性病远程防治’中取得了一系列世界瞩目的研究成果。”10月7日,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刊发文章,高度评价了中国在数字医疗及健康医疗领域科技创新与模式变革取得的成绩。

文章介绍,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中国人工智能(AI)与生物医学研究学者、北京邮电大学网络与交换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王光宇研究员,与来自中国各地机构和医院的生物医学工程师、放射学家、呼吸专家和临床医生合作组成专家团队。在两个多月夜以继日的研发工作中,专家团队应用胸部影像(X-ray、CT)、医学文本等多中心、多维度的医疗大数据,开发了可以检测包括COVID-19在内的呼吸系统疾病的肺部疾病通用智能识别框架,推动了应急救治模式的智能化变革。

文章指出,该系统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时期及时部署到了中国湖北等地多家医院。研究资料和算法代码发布到中国国家生物信息中心云平台,对解决国际社会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起到了推动作用。作为全球信息抗疫的重要研究成果,肺部疾病通用智能识别框架相关工作已在学术期刊《细胞》《自然-生物医学工程》等国际期刊发表。

4、世卫组织:全球新冠肺炎新增死亡病例数降至近一年来最低水平

当地时间13日,世卫组织举行新冠肺炎例行发布会,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表示,全球新冠肺炎单周新增死亡病例数量继续下降,已降至近一年来的最低水平,但根据世卫组织统计数据,全球每周仍有近五万人死于新冠肺炎,实际数字肯定更高。除欧洲外,各个区域的新冠肺炎新增死亡病例数量都在下降。

谭德塞指出,在获得疫苗最少的国家和人群中,新冠肺炎的死亡率最高。目前全球共有56个国家和地区未能为其10%的人口接种疫苗,其中大部分在非洲。到今年年底,可能有更多国家无法实现为40%的人口接种疫苗的目标。谭德塞强调,控制全球疫苗供应的国家和公司应优先向“新冠肺炎疫苗实施计划”提供疫苗。

‍ ‍ ‍ ‍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由“健康号”用户上传、授权发布,以上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不代表健康界立场。“健康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转载、侵权等任何问题,请联系健康界(jkh@hmkx.cn)处理。
关键词:
新冠肺炎,世卫组织,头屯河区,张伯礼,持久战,抗疫,疫苗,疫情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 医生交流群 加入
  • 医院运营群 加入
  • 医技交流群 加入
  • 护士交流群 加入
  • 大健康行业交流群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剩余5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