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军,1998年毕业就从事重症医学。2006年成为我省第一批掌握ECMO技术的重症医学医生。之后他多次参与省内危重病人抢救,2020年作为浙江援鄂医疗队一员,去武汉抗疫50多天。
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袁家军讲话
(图片来自:浙江新闻客户端)
第四个“中国医师节”来临之际,我省表彰了一批先进医疗机构、优秀医务工作者。
13日下午,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袁家军,省委副书记、省长郑栅洁在省人民大会堂看望了浙江省“十佳医院”主要负责人,浙江省“医师终身成就奖”“仁心仁术奖”和“最美浙江人·最美天使”获得者等先进单位、先进个人代表。省领导陈奕君、史济锡、成岳冲、蔡秀军一同看望。
袁家军向获奖代表表示祝贺,并通过他们向全省医务工作者致以节日的问候和祝福。他说,大家医德高深、医术高超,甘于奉献、大爱无疆,勇攀高峰、追求卓越,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守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是全省60余万名医务工作者的优秀代表。大家身上体现的优秀品质和优良作风,值得我们所有人学习。
★
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浙江)
★
国家紧急救援队(浙江)是以浙江省人民医院为依托建立起来的华东地区第一支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由何强、蔡文伟等66人组成。自2011年承建以来,至今已参加9次大型国内外救援实战,积累丰富救援经验,曾获省政府集体一等功。2020年2月4日至3月30日,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驰援武汉56天。期间转战江汉、黄陂、光谷日海、袁家台共4家方舱医院,队长何强副院长被武汉市委组织部两次任命为方舱医院院长,为新冠防控工作做出重要贡献,得到国家卫健委的嘉奖。队伍在党建宣传、医院管理、医疗救治、院感防护、人员培训、物资后勤等方面卓有成效,实现了医护人员零感染、病人零死亡的目标,圆满完成抗疫任务。
新冠疫情爆发后,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浙江),在短短几小时内,迅速集结,应急指挥车、救护车、检验车、水电油保障车、应急物资保障车、运兵车等6辆特种车辆31名队员勇挑重担,于2020年2月4日清晨出发驰援武汉,至3月30日撤离回杭,历时56天,为国家为人民健康全力以赴。
奋力探索新模式,齐心书写生命之舱
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浙江)转战四家方舱医院,磨炼中积累宝贵经验,创新救治新模式,彰显中国力量。其中,在黄陂方舱医院和袁家台方舱医院,何强队长担任院长,全面负责整个方舱医院的运行和管理工作。 期间规范了方舱医院的入院出院流程、患者评估转运流程、危重患者抢救流程、核酸检测流程、影像学检查流程等医疗相关流程,确保医院工作安全开展。改造集装箱为放射检查室,自制了胸片架,连接网络、安装程序、调试设备,实现了方舱内医生下医嘱、护士确认执行、放射确认检查申请摄片并出具报告这一流程。同时通过5G网络利用“全球影像”云PACS系统实现了和浙江省人民医院放射科的对接,实现了远程阅片、远程会诊、远程人工AI辅助诊断等功能,提高了影像诊断的精度和效率。黄陂方舱医院还引进了 “超声机器人”,在浙江省人民医院5G智慧医疗创新实验室远程超声技术支持下,通过手柄操作,远程控制着距离杭州700多公里外的黄陂方舱医院的超声机器人,隔空为患者进行超声检查。
因地制宜,发挥团队优势,凸显工作成效
2月4日到达武汉后,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浙江)因地制宜,重心放在院感防控上,建立方舱医院返回酒店流程,在入住酒店设置缓冲区。“三区二通道”,专人负责。同时加紧练习防护服的穿脱,确保人人过关。自2月24日进入袁家台医院,首先对三区二通道进行规范布置,制定各类流程如防护服的穿脱、护目镜的消毒、医疗废物的分类、打包、处置转运的流程、污水的处理流程,使得进舱人数约1万多人次没有发生感染,完成护目镜消毒8千多付,转运医疗垃圾废物20多吨,处理污水排泄物约1千多吨,消毒环境200余次。由于出色工作能力与医疗队的信任,在期间救援队承担了人员培训之重要工作,对浙江省第三批援鄂医疗队、海南国家队、辽宁国家队、湖南国家队、贵州国家队等多支医疗队进行经验传授,共累计培训医务人员800多人次,并组织院感防控培训28场,对司法部门干警和保洁总共培训了28场次,约1250人次,培训安保、保洁人员约1250人次。
党建引领,传承抗疫精神,凝集青年力量
2月14日,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浙江)成立并召开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浙江)临时党支部会议,期间队员们自觉地以战地日记的形式来记录抗疫过程中发生的感人事例和心得体会,被中央、省级各大媒体广泛报道,共计160余篇。如央视新闻客户端的《“你不在我终成一家之主”……这些“疫”线家书哪一句戳中你的泪点?》,《医师报》的《最美逆行者·院长访谈|何强:用“浙江精神”和“浙江速度”啃下“方舱”硬骨头》等。
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浙江)以青年为主力军,在疫情面前勇于担当、敢于牺牲、甘于奉献,赢得广泛认可,荣获“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集体”称号;何强副院长、俞平护士长荣获“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个人”称号;何强副院长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
★
洪军
★
洪军,1998年毕业就从事重症医学。2006年成为我省第一批掌握ECMO技术的重症医学医生。之后他多次参与省内危重病人抢救,2020年作为浙江援鄂医疗队一员,去武汉抗疫50多天。
深夜11点,ECMO团队从杭州急驰海宁,只为一个年轻的生命
“洪主任,烦请你跑一趟,一位30多岁男子心跳、呼吸骤停……”近日晚上10点多,浙江省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ICU)副主任、主任医师洪军接到海宁市中心医院医生急促电话,立即带领医院ECMO团队4人及设备从杭州急驰海宁。
海宁市中心医院随即派出120救护车将患者接回医院抢救。当晚8点50分,病人到达医院抢救室时,瞳孔已经散大,但在场的抢救人员依旧没有放弃,持续胸外心脏按压、人工通气、静脉用药……用上了所有的抢救措施。
“我们得想尽一切办法救他。”当地医院ICU医生认为当务之急得上ECMO,于是,紧急联系了浙江省人民医院ICU洪军副主任。
从杭城到海宁要1小时车程,还需准备时间,洪军ECMO团队4名成员立即以最快速度从四面八方聚集,将ECMO全套抢救设备搬上车,然后飞速往海宁赶。但等待的时间总是如此焦灼,当地医院医生护士不停地给患者反复电除颤、用药物维持心律……同时急切地询问洪军ECMO专家团队,恨不得他们马上从天而降。
“救兵到了!”晚上11点半,洪军带领团队到达海宁市中心医院,推着ECMO设备很快来到患者跟前,来不及喘口气,接过了抢救接力棒。在场医务人员屏息凝神,充满期待。
时针指向12点,洪军团队成功建立ECMO,很快,患者的心率恢复正常,氧饱和度达到100%。次日凌晨1点多,病情稳定后,患者被转往浙江省人民医院进一步治疗。在浙江省人民医院,患者得到了确诊,属于凶险的急性心梗,回旋支完全闭塞,前降支狭窄60%。心内科医生马上施行心脏介入手术,闭塞的血管开通了。这是我院ECMO救援团队又一次出动,与众多医生护士合力成功抢救一位濒临死亡患者。
浙江省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ICU)主任孙仁华介绍,2006年在省内首次完成成年人ECMO技术;2016在下基层帮扶基础上,建立ECMO流动救援团队,由三至四名医生护士组成,主要面向市县基层医院。至今已帮助30多家市县医院利用ECMO技术抢救危重病人。其中近七成由洪军领衔出动。
“一开始一年出动近20次,慢慢少起来了。我们就像播种机,下基层医院救治患者的同时,还把技术传授给当地医生护士。像天台县人民医院,根据我们建议购置ECMO设备,带教三四次抢救后,现在基本能独立开展了。现在全省市级医院都能开展,越来越多的县级医院也拥有 ECMO设备,我们团队携带设备的下基层次数也相应减少。”洪军笑着说,起初,完成自己医院繁重的抢救病人外,无论白天黑夜,一接到基层医院申请就立即出动。现在出动少了,但作为一名工作20多年的重症医学医生则由衷地高兴,这表明有更多的基层医院开展这项能救命的技术。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