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魅力在于充满挑战性。
记者:万笑笑
来源:健康县域传媒
“生离死别天天上演,起死回生也时时重现”是医院急诊科的常态,急诊科医生也经常“救人于生死,济人于危难”。对在急诊科工作了20多年的吴鑫虎来说,急诊更像战场,急诊科医生更贴近“特种兵”,需要24小时待命,随时应对各种急危重症患者。
急诊魅力在于充满挑战性
吴鑫虎,今年46岁,是浙江省乐清市人民医院副院长兼急诊科主任。1998年从浙江医科大学毕业后,就一直在急诊科工作。乐清市是浙江省辖县级市,常住人口有145万,地形属浙南中山区和沿海丘陵。乐清市人民医院是三级乙等综合医院,年门急诊约138万人次。作为当地龙头医院的急诊科负责人,吴鑫虎深知责任重大。
在县级医院,急诊医学科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已经是共性问题。“更别说20年前的条件了,仅仅是个通道,场地小、设备设施差、医疗力量薄弱,远远不能满足群众急重病救治的需求。”吴鑫虎坦言,自己选择定岗急诊科的原因,就是喜欢急诊科本身的挑战性。
“在县级医院,发展好急诊医学科这个学科,争取人员、资金、政策等全方位的投入,具有挑战性;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急诊科医生也同样充满挑战——急诊科医师需要面对急危重症的救治,风险大,在短时间、少资源的情况下要做出基本正确的决策,医疗过程具有很大的挑战性。”既然选定了专业方向,吴鑫虎下决心做好,这一坚持就是20多年。为了提升业务水平,还在工作之余攻读了温州医科大学内科学硕士。
功夫不负有心人,吴鑫虎在2011年10月开始担任乐清市人民医院急诊医学科负责人。经过十年的发展,急诊科团队更加强大——现有医生41名,其中高级职称8名、中级职称10名,住院医师23名,硕士7名;护理人员有65名。
为了增强科室团结凝聚力和荣誉感,在院领导的支持下,吴鑫虎大胆创新:通过开设EICU、急诊医学病房等平台建设举措,让急诊科医护有职业成就感;在绩效分配方面,根据急诊不同岗位、不同工作量,做到优劳优得、多劳多得;在科室文化建设方面,获得“温州市工人先锋号”、“乐清市青年文明号”等集体荣誉;通过科室工会对职工的慰问以及平时工作中的点滴关爱,建立团结、互助、进取、仁爱的科室理念。
“在以前,县级医院急诊科往往被视为‘院内转运通道’,留不住患者,也留不住优秀的医生。随着大家对急诊科定位理念的变化,急诊科得到了重视,成为急危重症患者救治的第一站。”吴鑫虎总结急诊科的发展时感慨道,有为才有位,急诊人要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作为,不能等靠要。
提升团队应急能力
突发性和群体性事件,是急诊科经常遇到的接诊问题。乐清又是百万人口大县和经济强县。那么,提高应对公共突发事件能力,是一道摆在急诊团队面前的必答题。
吴鑫虎告诉《健康县域传媒》记者,从规章制度上,乐清市人民医院建立了院、科群体事件应对制度(333制度),定期演练并总结完善;严格落实院前急救群体事件预警机制,完善群体事件信息播报手段;设立针对不同群体事件的院、科应急梯队并定期培训,尤其针对群体伤,通过创伤中心建设完善流程、提升能力,落实以急诊科为主导,全院多学科、多部门协同救治的一体化救治方案。对气道管理技术、复苏技术、床旁超声、血流动力学监测等关键技术的掌握,进行反复培训、应用和总结。
今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文件要求大力推进院前医疗急救网络建设,创新急诊急救服务模式,有效提升院前医疗急救服务能力。早在2019年6月,乐清市人民医院启用建筑面积8000余平方米、分四个楼层的急救中心。
在救治能力提升方面,以急诊科为中心、院内多学科协作的胸痛中心、创伤中心、卒中中心、中毒中心、危险消化道救治中心已经起步,通过重点病种的规范化救治提升救治能力。
2017年11月,乐清市人民医院成功通过中国胸痛中心的评审,成为温州地区第一家获得中国胸痛中心认证的标准版胸痛中心;同年,乐清市人民医院成功创建为温州市卫计委认证的县域卒中中心,提高了县域内卒中患者的溶栓治疗率和救治有效率,并在2020年通过国家脑防委卒中防治中心认证;加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院急诊医学科为指导单位的急性中毒专科联盟,并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院急诊医学中心中毒救治团队紧密联系,为县域内中毒病人的救治提供了有效的保障。
对严重创伤患者的救治,结合县域特点和本院实际,以急诊科为牵头科室,整合普外科、神经外科、骨科、胸外科、泌尿外科、介入科、重症医学科、麻醉科等专科,组建成创伤联合救治团队,制定创伤救治流程和实施细则,反复培训、不断整改优化,同时加强创伤外科医师培养,为县域内严重创伤病人的救治提供人员、技术、流程上的坚实保障。2018年9月22日,乐清市人民医院成立乐清市创伤中心,与中国创始救治联盟签约成为“中国创伤救治联盟创伤救治中心建设单位”。
吴鑫虎笑称,急诊科医生更像是“特种兵”,在各种病情面前,都要有救命的能力。
多措并举,让急诊更强
在吴鑫虎看来,县级医院急诊科的建设,离不开三方面的努力:一是客观的评价县域急诊急救的需求,寻求政府、医院支持;二是急诊人自强不息,不断提升自身能力,服务好群众,获得美誉度;三是主动创造与医院其他专科共赢共同发展的局面。
谈及科室的下一步规划,吴鑫虎的计划是重点加强急诊重症监护室的建设,将床位规模扩大到10床;1-2年内开展ECMO,以急诊重症监护室为技术依托和培训平台,快速提升急诊能力。进一步规范急诊抢救室阶段的创伤救治,提升EICU的创伤管理水平,由急诊医师开展创伤介入,1-2年内建立杂交手术室,努力成立创伤外科或创伤组。在急诊信息化建设和急诊科研、培训方面更规范化和同质化。
吴鑫虎预判,县级医院急诊科的未来,一定是以急诊重症为核心的急诊科医疗能力建设、信息化智能化为核心的急诊科管理建设、更加以人为本的救治理念和急诊亚专科化的发展格局。
“我们将朝着这个方向更加努力。”吴鑫虎说。
责任编辑(见习):吕博
审核:汪言安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