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关学生接种疫苗。
由于微信公众号试行乱序推送,您可能不再能准时收到《预防界》的推送。为了不与《预防界》失散, 请将“预防界”点亮为星标账号,并常点文末右下角的“在看”。
在此之前,教育部、国家卫健委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学校卫生管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进一步增强师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意识,严格落实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学校卫生管理工作各项要求与措施,保障广大师生身心健康。先来看《通知》要点——
《通知》明确,要毫不放松抓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深刻认识疫情防控工作的艰巨性和长期性,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教育改革发展,切实增强防控意识,坚决杜绝松懈心态。把适龄人群新冠疫苗接种工作作为当前学校卫生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合理规划接种节奏和接种进度,加强疫苗接种服务保障工作,分批稳妥有序推进。
《通知》要求,要切实落实人物同防、多病共防。增强疫情防控常态化下人物同防、多病共防意识,强化教室、卫生间、食堂、宿舍等重点场所环境监测、通风换气和消杀工作,加强传染病知识和消毒知识技能培训,完善管理流程和监督机制。学校要通过多种形式每学期至少开展一次传染病宣传教育,加强对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肺结核、流感、麻疹、水痘、腮腺炎、手足口病、细菌性痢疾等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宣传,引导师生养成勤洗手、常通风、科学佩戴口罩等良好个人卫生和生活习惯。
《通知》要求,要规范日常卫生管理。加强师生员工健康管理,做好中小学晨午检、全学段因病缺勤、缺课登记和病因追踪,师生健康状况达到学校防疫要求时方能返校。坚持科学、精准、有效防控,积极运用信息化手段,通过数据的收集整理、智能分析,提供预警提示,适时优化调整卫生管理措施。深入开展新时代校园爱国卫生运动,主动联系社区及交通、公安、城管、市场监管等相关部门,保障校园周边卫生安全,加强校内环境卫生整治。
《通知》要求,要拓宽健康教育渠道。将健康教育贯穿教育全过程,落实各学段健康教育教学活动时间,教育学生树立自我健康第一责任人意识,形成自我健康管理习惯,提高健康素养。创新形式、持续开展“师生健康中国健康”主题健康教育,构建学科教学与实践活动相结合、课内教育与课外教育相结合、经常性宣传教育与集中式宣传教育相结合的健康教育模式。
《通知》要求,要增加体育活动时间。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着力保障学生每天校内、校外各1个小时体育活动时间。没有体育课的当天,学校要在课后组织学生进行集体体育锻炼并将其列入教学计划。全面落实大课间体育活动制度,中小学校每天统一安排30分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每节课间应安排学生走出教室适量活动和放松。寄宿制学校要坚持早操制度。
《通知》强调,要完善家校协同机制。告知家长传染病防控规定和要求,普及传染病防控知识和技能,指导家长培养、监督孩子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和健康生活方式,加强对孩子的健康监测,如有发热、咳嗽、呕吐、腹泻、皮疹等传染病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及时上报学校,按要求返校复课,完善家校协同的传染病防疫管理模式。
《通知》强调,要健全长效管理机制。按照国家标准配齐配足学校卫生保健人员,保障学校开展卫生保健相关工作的条件和经费保障。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在卫生健康部门的技术支持下指导学校完善卫生管理规定,健全学校与属地医疗卫生机构的联防联控机制,制定应急预案。中小学校要建立校长负总责、分管校领导牵头、相关部门具体落实的学校卫生管理工作体制机制。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推广选聘“健康副校长”做法。
《通知》强调,要加大督导检查力度。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统筹本区域学校卫生管理工作,督促地方做好相关工作。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将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纳入日常监督范围,定期组织开展对重点地区、重点场所、重点人群防控以及应急处置演练、能力储备等工作的督导检查,将结果作为考核学校的重要依据,确保全面细致落实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学校卫生管理工作各项要求与措施。
一起看通知全文——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卫生健康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卫生健康委,部属各高等学校、部省合建各高等学校:
为进一步增强师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意识,严格落实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学校卫生管理工作各项要求与措施,保障广大师生身心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八版)》要求,现就有关工作通知如下。
一、毫不放松抓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各地和学校要深刻认识疫情防控工作的艰巨性和长期性,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教育改革发展,切实增强防控意识,坚决杜绝松懈心态。要把适龄人群新冠疫苗接种工作作为当前学校卫生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配合当地卫生健康部门、疾控机构,合理规划接种节奏和接种进度,加强疫苗接种服务保障工作,分批稳妥有序推进。要在依法依规、自愿知情同意、免费接种的前提下,加大疫苗接种宣传引导力度,提高疫苗接种知晓率和接种意愿。
二、切实落实人物同防、多病共防。各地和学校要增强疫情防控常态化下人物同防、多病共防意识,强化教室、卫生间、食堂、宿舍等重点场所环境监测、通风换气和消杀工作,加强传染病知识和消毒知识技能培训,完善管理流程和监督机制。学校要通过多种形式每学期至少开展一次传染病宣传教育,加强对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肺结核、流感、麻疹、水痘、腮腺炎、手足口病、细菌性痢疾等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宣传,引导师生养成勤洗手、常通风、科学佩戴口罩等良好个人卫生和生活习惯。
三、规范日常卫生管理。各地和学校要加强师生员工健康管理,做好中小学晨午检、全学段因病缺勤、缺课登记和病因追踪,师生健康状况达到学校防疫要求时方能返校。要坚持科学、精准、有效防控,积极运用信息化手段,通过数据的收集整理、智能分析,提供预警提示,适时优化调整卫生管理措施。要深入开展新时代校园爱国卫生运动,主动联系社区及交通、公安、城管、市场监管等相关部门,保障校园周边卫生安全,加强校内环境卫生整治。
四、拓宽健康教育渠道。各地和学校要将健康教育贯穿教育全过程,落实各学段健康教育教学活动时间,教育学生树立自我健康第一责任人意识,形成自我健康管理习惯,提高健康素养。要创新形式、持续开展“师生健康中国健康”主题健康教育,构建学科教学与实践活动相结合、课内教育与课外教育相结合、经常性宣传教育与集中式宣传教育相结合的健康教育模式。
五、增加体育活动时间。各地和学校要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着力保障学生每天校内、校外各1个小时体育活动时间。没有体育课的当天,学校要在课后组织学生进行集体体育锻炼并将其列入教学计划。全面落实大课间体育活动制度,中小学校每天统一安排30分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每节课间应安排学生走出教室适量活动和放松。寄宿制学校要坚持早操制度。
六、完善家校协同机制。各地和学校要告知家长传染病防控规定和要求,普及传染病防控知识和技能,指导家长培养、监督孩子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和健康生活方式,加强对孩子的健康监测,如有发热、咳嗽、呕吐、腹泻、皮疹等传染病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及时上报学校,按要求返校复课,完善家校协同的传染病防疫管理模式。
七、健全长效管理机制。各地要按照国家标准配齐配足学校卫生保健人员,保障学校开展卫生保健相关工作的条件和经费保障。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在卫生健康部门的技术支持下指导学校完善卫生管理规定,健全学校与属地医疗卫生机构的联防联控机制,制定应急预案。中小学校要建立校长负总责、分管校领导牵头、相关部门具体落实的学校卫生管理工作体制机制。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推广选聘“健康副校长”做法。
八、加大督导检查力度。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统筹本区域学校卫生管理工作,定期向省级党委和人民政府汇报,督促地方做好相关工作。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将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纳入日常监督范围,定期组织开展对重点地区、重点场所、重点人群防控以及应急处置演练、能力储备等工作的督导检查,将结果作为考核学校的重要依据,确保全面细致落实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学校卫生管理工作各项要求与措施。
教育部办公厅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
2021年7月16日
近日,全国多地接连发布消息,公布当地12-17岁人群的新冠疫苗接种工作安排。下面为大家解答下未成年接种新冠疫苗的疑问。
12-17岁主要覆盖哪些人群?
覆盖在京12-17岁人群(接种时需年满12周岁),含在校学生(包括小学、普通中学、大学、中专学校、职业高中、技工学校、工读学校、特殊教育学校等教育机构的学生)及非在校适龄人群。
12-17岁人群接种如何组织?
在校学生按照高中(含技工学校)、初中、特殊教育学校的接种顺序有序安排12-17岁在校学生集中接种,各区以学校或学区为单位开展组织工作。
非在校12-17岁人群按照就业和非就业安排接种。
16-17岁就业人群由各行业主管部门与各区协同配合组织至指定接种点进行疫苗接种。
非就业人群(含12-17岁出国留学人员)由所在街道(乡镇)组织至指定接种点接种。
未成年人接种新冠病毒灭活疫苗
是否安全有效?
国务院联防联控发布会公布:国药中生北京所和北京科兴中维公司研制的灭活疫苗在获得附条件上市批准以后,继成人使用之后,继续开展了3—17岁人群的扩大临床试验,积累了更多的数据,这些数据及时上报国家,经过专家的认真审评论证,充分证明了在3—17岁这个人群是安全的。这些结果显示了它们诱导产生抗体的能力也都非常强。
图源:摄图网
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广州市预防医学会专家王鸣表示,“上述研究表明,3岁以上的人群接种新冠病毒疫苗,无论在安全性、有效性都是经过严格的科学实验验证的,家长们无须对此担忧,建议根据有关部门安排,积极接种。”
未成年接种哪种新冠疫苗比较好?
上述两款新冠疫苗都好,重点是积极配合响应号召。
图源:视频截图
灭活新冠疫苗需要接种两剂次,两剂接种间隔时间最少21天,最长56天。不过若超过56天,无需重头开始接种,只要尽快补种完成相应剂次即可。
未成年哪些情况不能/能接种新冠疫苗?
1.对疫苗中任何成分包括辅料和制备工艺中使用的物质等过敏,既往发生过接种疫苗后严重过敏反应,不能接种。
2.患急性疾病、如荨麻疹发作,诺如病毒引起的急性腹泻、急性阑尾炎、内出血、急性胰腺炎、急性肺炎等,不能接种。
3.有伤口感染、炎症等引起发热,不能接种。
4.有惊厥、癫痫、格林巴利综合征,其他进行性神经系统疾病、脑病或精神疾病史或家族史,不能接种。
5.白血病或自身免疫性炎症性疾病,不能接种。
6.严重呼吸系统疾病、严重心血管疾病、肝肾疾病,不能接种。
7.恶性肿瘤,使用抗肿瘤药物等免疫抑制剂,不能接种。
8.接种流感疫苗、HPV疫苗等未超过14天,不能接种。
9.青霉素、头孢、牛奶、鸡蛋、花生、芒果、海鲜、酒精、麦麸、花粉、尘螨过敏等,可以接种。
10.轻微感冒、无发热,可以接种。
11.月经期,可以进行接种 。
12.慢性湿疹、慢性荨麻疹、慢性鼻炎、乙肝病毒携带者(非药物治疗期),可以接种。
13.骨折、外伤,无感染发生,可以接种。
未成年接种前中后需要注意什么?
接种前:
1.接种前,请学生家长配合接种人员做好健康询问和知情告知工作,仔细阅读并签署《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疫苗(Vero细胞)接种知情同意书》。
2.接种前避免学生空腹、劳累,要让学生在一个放松的状态下进行疫苗接种。
3.请佩戴好口罩、穿宽松衣物。
接种时:
1.12-17岁人群接种新冠病毒疫苗时,需家长或监护人现场全程陪同。
2.主动告知医生孩子有没有禁忌症和过敏史。包括:是否有严重慢性疾病,如先天性心脏病等心脏疾患、肝肾疾病、活动性肺结核、皮肤化脓性疾病;是否有急性传染病或尚未超过检疫期。
此外,如果孩子正在接受皮质激素、放射治疗或抗代谢药物治疗,或近期注射过丙种球蛋白,都应主动告知医生并询问是否需要推迟预防接种时间。
接种后:
1.在接种现场留观30分钟,如出现不适,请及时联系留观现场的工作人员。
2.接种后24小时内,注射部位可能出现酸胀、疼痛、触痛、红肿和瘙痒症状。少数可能出现发热、乏力、恶心、头痛、肌肉酸痛、淋巴结肿大等。一般通过适当休息,症状将于2-3天内自行消失。
3.高热不退或伴有并发症、局部反应加重或持续不退烧者,需及时联系接种点医生并寻求临床治疗。
4.保持接种局部皮肤的清洁,避免用手搔抓接种部位。
5.如有食物过敏史,慎吃海鲜河鲜和其他有过敏风险的食物。
6.注意休息,保障充足的睡眠。
接种新冠疫苗会不会影响孩子免疫力?
疫苗不会削弱孩子免疫系统,反而会增强预防疫苗对应疾病的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接种疫苗保护力并非100%,仍需注意日常防护。不过,相对于不接种疫苗者,其患病后的临床症状要轻很多。
12岁以下儿童何时可以接种?
浙江省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表示,12岁以下人群的接种工作,浙江省将根据疫情防控工作需要,按照国家统一部署适时开展。
从北京市公布的接种安排获悉,关于3-11岁人群的接种时间,国家有关部门已批准两款新冠病毒灭活疫苗紧急使用的年龄范围扩大到了3岁以上,北京市下一步将结合疫情形势、防控需求、人群特点等情况,按照国家统一安排开展相应人群的接种工作。
来源:河南省教育厅、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基层医师公社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