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时分,刚回家坐到沙发上,看到艾力彼发布了《医院蓝皮书:中国医院竞争力报告(2020~2021)》。这个名字太长,业内一般都把这个名单叫:艾力彼排名。在中国做医院排行有几个版本。最权威的是复旦版排名,业内第一家,给行业树立了体系。还有后来居下的: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发布《中国医院影响力综合排名》;胡润研究院与平安好医生联合发布《胡润•平安中国好医生榜》;加上前不久医院国考排名放榜(参考是绩效,而非综合实力)。其实,做医院管理的,每年都得有一段日子和这些做医院排行的打交道、做公关。今天咱们不说这些细节,聊聊医院排行对老百姓就医有多大的帮助。某患者想从上海逆流回河南做一个手术,问我熟悉的医生,能办急诊吗?患者说,异地就医,如果是通过急诊,回上海能报销,如果不能办理急诊,我不去了。(可能是单位要求,也可能是医保政策,具体不清楚,没有详细去了解)在医疗圈待的时间不长不短,我一直搞不懂的就是异地报销政策。有时候和医生聊天,问起来,他们也不说出个子丑寅卯来。总之,一个原则,在外地看病,无论路程、报销还是想找熟人,整体不如在本省看病方便。随着这两年分级诊疗的推进,医院的建设速度加快、技术水平提高,再加上医生之间的交流加强,大部分患者在本省、本市甚至是本县、本乡镇都能解决问题。按照政策要求,90%的患者在县域内就诊。协和、华西医院排名是高。看病我也参考不到啊。对于河南这种医疗洼地,全国百强名单通常只能上榜1~2家医院,那是不是其它医院就一棍子打死了?这三家医院,历史上,都曾经挂过“河南省妇幼”的牌子。即使有差别,应该也不会差太多。论医院排名,这三家医院几乎没有登上各个版本的全国百强医院。论专科排名,后两者经常上榜,但就意味着比前者强吗?同一个病,在同一个科室,找不同的医生治疗效果都不同。原因至少有两种:一是每个人擅长的病种不一样,二是水平高低、经验丰富程度也有差别。再具体点,同一个病名,不同的阶段,找同一个医生治疗效果都不一样。比如肝癌,有人擅长做巨块型肝癌,有人就不擅长。分期不同,建议找不同的医生。大卫城是正弘城营收的两倍,排名本省第一。同样都是买口红,我觉得大卫城的迪奥未必就比正弘城CPB好。逻辑虽不同,但道理是相同的。以我的标准, 医生满意度排名>专科排名>医院排名。在河南,其实有一份官方榜单相对(也只是相对)靠谱。那就是河南省预约挂号服务平台(官方平台,河南所有的三级医院都已经入驻)发布的《最受患者信赖的河南百佳医生排行榜》。排行榜上的医生,是根据患者的满意度、抢号紧俏的程度等维度排出来的,整体评价都高一等。如果是非百佳医生,按照专科分布排名较高的专家,也是相对靠谱的,信得过。在我心中,对于大部分疾病,找对医生,意义大于找对医院。责编丨任盈盈
编译丨韩申翔
医疗的事离不开人,有人的地方就有故事,在讲述故事中理解医疗。
我们坚持并尊重原创版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授权请联系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