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这种罕见病极易被误诊!他罹患“硬脊膜动静脉瘘”两年苦不堪言

2021-04-27   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
我行我show!中国医院管理案例评选,医院卓越管理实践大秀场。点击查看

腰痛、麻木感常常被诊断为骨质增生、腰椎间盘突出等,大多数人并不会太在意……

  腰痛、麻木感……大多数人并不会太在意,即使治疗也往往被诊断为骨质增生、腰椎间盘突出等。张琪博士提醒,长时间的双下肢乏力、麻木感有可能是罕见的脊髓血管病变——硬脊膜动静脉篓。来自山东烟台的66岁郑大叔(化名)就罹患这种病,两年来,随着病情加重他逐渐不能行走,长时间卧床,还形成臀部压疮,苦不堪言。幸运的是,近期在张琪博士团队的的努力下,郑大叔有望重新站立起来。

  大叔双腿无力卧床半年

  两年前,郑大叔无诱因出现双下肢无力伴麻木,行走不稳。在医院检查后,郑大叔被诊断为“椎管狭窄”,之后进行了营养神经治疗,出院后定期入院进行康复治疗,但是症状并没有改善。去年10月中旬,郑大叔病情加重,无法行走,麻木感如初,只能卧床。期间,跑了当地多家医院,均束手无策。由于长期卧床,其臀部产生两块大面积压疮,恶臭难闻,郑大叔如坐针毡,寝食难安,饱受折磨。

  经过检查,张琪博士发现了端倪——脊髓有水肿,且脊髓表面的血管有虫蚀样改变。张琪博士仔细研究和分析他的病情后,判断这不是简单的腰椎病,高度怀疑是比较容易被忽视的硬脊膜动静脉瘘。

  硬脊膜动静脉瘘是一种脊髓血管畸形,发病率低,但致残率高。“简单来说就是,动静脉间形成了“瘘口”,动脉血流入到静脉中,致使静脉无法正常回流,从而影响了脊髓的正常血液供应,造成了脊髓水肿,引起下肢功能障碍以及排便、排尿困难等。”

  作为一种罕见病,硬脊膜动静脉瘘病例少,年发病率为(0.5~1)/10万,同时也是一种最常见的脊髓血管畸形,约占其总数的70%。大多数患者为自发起病,发病原因不明,可能与硬脊膜外静脉丛或静脉窦循环障碍有关。且发病多为中老年患者,症状也容易被忽视,当出现下肢感觉障碍时,人们往往先考虑是常见的腰椎退行性变,导致该病常被漏诊或误。


  在郑大叔一家的支持下,张琪博士制定了一个全面的治疗方案,先用高分辨率的磁共振初步明确病灶位置,再用DSA造影找到具体血管,再用特殊方法找到动静脉血管相通处进行手术切除。在这一系列过程中,精准定位至关重要,张琪博士决定在复合手术室下进行,利用复合手术室的优势,将外科手术和介入治疗很好地结合起来,找到瘘口后可立即动手术切除,避免患者搬运过程中定位改变的隐患。

  手术成功了,目前郑大叔双下肢乏力症状明显改善,日后有望重新站立行走。

  40岁以上中年男性下肢乏力不应忽视这种病

  硬脊膜动静脉瘘属于脊柱脊髓血管畸形中的一种类型,一旦患上该病,症状会进行性加重,导致神经系统不可逆地损伤。虽然此病发病率较低,但致残率较高,在早期极易被误诊为“椎间盘突出”“脊髓炎”等较常见的疾病。如果被误诊误治,即使使用大量药物,却不见疗效,有些患者进行相关手术治疗后仍不好转,甚至症状急剧加重,后果不堪设想。

  张琪博士提醒,年龄大于40岁的男性,如出现不明原因的双下肢麻木乏力和大小便功能障碍,应高度警惕此病,及时去有能力的医院就诊,以便明确诊断,“早诊断、早治疗、早康复,这是决定治疗效果和术后恢复情况的关键性因素”。

动静脉瘘,硬脊膜,罕见病,麻木感,血管,障碍

相关阅读

相关推荐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