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规划,确定了中医药发展6个重点

2021
03/19

+
分享
评论
基层医改思考者徐毓才
A-
A+

让中医药走向世界,目的是让中医药优质的健康医疗服务惠及世界、造福人类。

作者/徐毓才

3月11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的决议。3月12日,新华社授权全文发布。

“十四五”规划虽说是以往五年规划的延续,具有常规性,但又面临新时代、新阶段,新矛盾、新问题,新机遇、新挑战,新目标、新任务等一系列新情况,具有新的时代特征和继往开来的里程碑意义。

在历史方位上,是迈进新时代的第一个五年规划。在指导思想上,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的第一个五年规划。在奋斗目标上,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规划。在世界格局上,是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第一个五年规划。因此,《规划》对各项工作的安排更加具有非同凡响的重要意义。

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为中华民族繁衍生息作出了巨大贡献,对世界文明进步产生了积极影响。

那么《规划》对中医药发展做出了怎样的部署?

98901616112021280

《规划》原文

第十三篇 提升国民素质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第四十四章 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

第四节 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

坚持中西医并重和优势互补,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健全中医药服务体系,发挥中医药在疾病预防、治疗、康复中的独特优势。加强中西医结合,促进少数民族医药发展。加强古典医籍精华的梳理和挖掘,建设中医药科技支撑平台,改革完善中药审评审批机制,促进中药新药研发保护和产业发展。强化中药质量监管,促进中药质量提升。强化中医药特色人才培养,加强中医药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

在“全民健康保障工程”中安排的“中医药发展”项目有:打造20个左右的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20个左右的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20个左右的中医疫病防治基地,100个左右的中医特色重点医院,形成一批中医优势专科。

61601616112021367

从《规划》中可以看出六个重点

重点之一:中西医并重和优势互补

中西医结合是将传统的中医中药知识和方法与西医西药的知识和方法结合起来,在提高临床疗效的基础上,阐明机理进而获得新的医学认识。

中西医结合是新中国建立后政府长期实行的卫生工作方针。

1950年,第一届全国卫生会议确定了“面向工农兵”“预防为主”“团结中西医”为卫生工作的三大原则。

1952年,第二届全国卫生会议增加了“卫生工作与群众运动相结合”。

1991年,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提出了新时期卫生工作方针:“贯彻预防为主,依靠科技进步,动员全社会参与,中西医并重,为人民健康服务”。

199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提出新时期卫生工作方针是“以农村为重点,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依靠科技和教育,动员全社会参与,为人民健康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016年8月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后通过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明确新时期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是:“以基层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人民共建共享。”

不管时代如何变化,“中西医并重”一直是我国卫生工作方针中不变的内容。

2017年7月1日起实施的《中医药法》也规定,中医药事业是我国医药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家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实行中西医并重的方针,建立符合中医药特点的管理制度,充分发挥中医药在我国医药卫生事业中的作用。

发展中医药事业应当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坚持继承和创新相结合,保持和发挥中医药特色和优势,运用现代科学技术,促进中医药理论和实践的发展。

国家鼓励中医西医相互学习,相互补充,协调发展,发挥各自优势,促进中西医结合。(第三条)

97341616112021430

2019年年末,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再一次彰显了发挥中医药优势,坚持中西医结合的强大活力。2020年9月8日总书记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也指出,“我们全力以赴救治患者,不遗漏一个感染者,不放弃每一位病患者,坚持中西医结合,费用全部由国家承担,最大程度提高了治愈率、降低了病亡率。”

由此可见,坚持中西医并重和优势互补是我国医学科学最大的优势。

因此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坚持中西医并重和优势互补,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健全中医药服务体系,发挥中医药在疾病预防、治疗、康复中的独特优势。加强中西医结合,促进少数民族医药发展。

与十三五规划相比,尽管在中医药发展方面,少了“发展”两个字,但多了“创新”两个字,反而显得更符合实际有张力。(十三五规划开头是:第六节促进中医药传承与发展。健全中医医疗保健服务体系,创新中医药服务模式,提升基层服务能力。)

特别提醒:

1.坚持中西医并重和优势互补,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是发展中医药事业的基本思路,也是形成中国特色的医疗卫生体系的基本要求。

2.提出中西医并重和优势互补,既要反对中医黑,也要反对西医黑,更要反对中医高级黑,正确的做法是二者并存并重,不是一个消灭另一个,也不是将二者分割。流传很久的成立“中医委”的帖子就很有代表性。

3.未来我国医学体系应该是西医干西医,中医干中医,还有第三条路就是中西医结合。所以《规划》要求加强中西医结合。

4.中医药的独特优势就在疾病预防、治疗、康复中,因此要发挥好。

47061616112021549

重点之二:古典医籍精华的梳理和挖掘

毛泽东同志历来重视中医药。1954年,他作出关于中药问题的重要批示:中药应当很好地保护与发展,我国中药有几千年的历史,是祖国极宝贵的财富,如果任其衰落下去,那是我们的罪过。中医书籍应进行整理。应组织有学问的中医,有计划有重点地先将某些有用的,从古文译成现代文,时机成熟时应组织他们结合自己的经验编出一套系统的中医医书来。1958年10月,毛泽东对几千年来为保障人民生命健康作出巨大贡献的中医药学给予充分肯定,指出:“中国医药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

屠呦呦青蒿素获得诺贝尔奖,就是再一次证明毛主席说的“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是完全正确的。对于这样一个伟大的宝库,确实不能任其衰落下去。

9411616112021618

这一点《中医药法》也有规定。该法第三十九条指出,国家采取措施支持对中医药古籍文献、著名中医药专家的学术思想和诊疗经验以及民间中医药技术方法的整理、研究和利用。

国家鼓励组织和个人捐献有科学研究和临床应用价值的中医药文献、秘方、验方、诊疗方法和技术。

基于此,《规划》提出,加强古典医籍精华的梳理和挖掘,建设中医药科技支撑平台,促进中药新药研发保护和产业发展。

这一相关内容在十三五规划中的安排是:加强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和科研机构建设。发展中医药健康服务。开展中药资源普查,加强中药资源保护,建立中医古籍数据库和知识库。加快中药标准化建设,提升中药产业水平。建立大宗、道地和濒危药材种苗繁育基地,促进中药材种植业绿色发展。

28491616112021679

重点之三:改革完善中药审评审批机制

关于中药的审评审批一直以来都存在认识上的分歧,一个最基本的共识是对待中药不能跟西药一样。

这一点,《中医药法》有明确规定,国家鼓励和支持中药新药的研制和生产。国家保护传统中药加工技术和工艺,支持传统剂型中成药的生产,鼓励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开发传统中成药。(第二十九条)

生产符合国家规定条件的来源于古代经典名方的中药复方制剂,在申请药品批准文号时,可以仅提供非临床安全性研究资料。具体管理办法由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会同中医药主管部门制定。(第三十条)

国家鼓励医疗机构根据本医疗机构临床用药需要配制和使用中药制剂,支持应用传统工艺配制中药制剂,支持以中药制剂为基础研制中药新药。(第三十一条)

国家鼓励科研机构、高等学校、医疗机构和药品生产企业等,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传统中医药研究方法,开展中医药科学研究,加强中西医结合研究,促进中医药理论和技术方法的继承和创新。(第三十八条)注意:包括传统中医药研究方法。国家建立和完善符合中医药特点的科学技术创新体系、评价体系和管理体制,推动中医药科学技术进步与创新。(第四十条)国家采取措施,加强对中医药基础理论和辨证论治方法,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和重大疑难疾病、重大传染病的中医药防治,以及其他对中医药理论和实践发展有重大促进作用的项目的科学研究。(第四十一条)

2017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审评审批制度改革鼓励药品医疗器械创新的意见》指出,建立完善符合中药特点的注册管理制度和技术评价体系,处理好保持中药传统优势与现代药品研发要求的关系。中药创新药,应突出疗效新的特点;中药改良型新药,应体现临床应用优势;经典名方类中药,按照简化标准审评审批;天然药物,按照现代医学标准审评审批。提高中药临床研究能力,中药注册申请需提交上市价值和资源评估材料,突出以临床价值为导向,促进资源可持续利用。鼓励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开发传统中成药,鼓励发挥中药传统剂型优势研制中药新药,加强中药质量控制。实际上对中药新药创新提出了极其重要的指导意见。

2020年12月,国家药监局印发关于促进中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对改革完善中药审评审批机制,促进中药传承创新发展进行了整体规划。

实施意见提出促进中药守正创新、健全符合中药特点的审评审批体系、强化中药质量安全监管、注重多方协调联动、推进中药监管体系和监管能力现代化五方面共20项改革措施。为构建符合中药特点的审评审批体系,实施意见提出改革中药注册分类,构建中医药理论、人用经验和临床试验相结合的审评证据体系,完善中药审评审批制度。在促进中药守正创新方面,坚持以临床价值为导向,推动古代经典名方中药复方制剂研制,促进中药创新发展和二次开发,加强中药安全性研究。

因此《规划》中提出改革完善中药审评审批机制,将之置于“加强古典医籍精华的梳理和挖掘,建设中医药科技支撑平台,促进中药新药研发保护和产业发展”之中,显然重点在于对法律和之前政策的落实。

53081616112021726

重点之四:中药质量提升

药品质量直接关联临床疗效。特别是中药,作为非化学合成药,影响因素更多,因此其质量把关更重要。业界一直在呼吁,中医不能毁在药上。

《中医药法》专列一章“中药保护与发展”(第三章)对中药材种植养殖、采集、贮存和初加工做出了明确安排,要求国家制定的技术规范、标准,加强对中药材生产流通全过程的质量监督管理,保障中药材质量安全。同时,明确道地中药材要重点保护。

2020年10月16日,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中心以2020年第31号通告发布了《中药新药用药材质量控制研究技术指导原则(试行)》、《中药新药用饮片炮制研究技术指导原则(试行)》、《中药新药质量标准研究技术指导原则(试行)》三个研究技术指导原则对保证中药新药研发质量的药材、饮片和质量标准进行了规制。

然而,从目前看,中药质量问题仍然不可掉以轻心。中药潜在的安全隐患不少,必须以科学的态度对待之,首先不能视而不见。

这次《规划》提出,要强化中药质量监管,促进中药质量提升,就有非常强而明确的针对性。也显示出目前解决中药质量的紧迫性。不能解决这个问题,中医药不可能走向世界。这一点,在十三五规划中并未提及。

30561616112021882

重点之五:中医药特色人才培养

关于中医药人才培养,一直以来也存在不小的争议。争议的焦点在于培养途径,到底是以院校教育为主,还是以师承教育为主。

自1956年,我国第一批中医学院成立以来,中医的院校教育不断壮大。一方面院校持续增加,另一方面规模不断扩大,学历层次也从中专、大专、本科到硕士、博士,但培养出来的中医临床能力并没有随着学制的延长和学历的提高而提高,甚至很多从事临床的中医主要并不使用中医中药为主来治病。特别是,很多科班中医成了中医的叛逆者。因此,人们总是想起,中医是不是应该重视师承教育,也许只有这种教育模式才能培养出真的大师级中医。

这次《规划》提出,强化中医药特色人才培养,具体怎么做,也许才是更值得思考的问题。但不管怎么说,十三五规划并没有这方面的规划。

在《中医药法》里,关于中医药人才培养,也是专章安排。

60761616112021947

第四章 中医药人才培养

第三十三条 中医药教育应当遵循中医药人才成长规律,以中医药内容为主,体现中医药文化特色,注重中医药经典理论和中医药临床实践、现代教育方式和传统教育方式相结合。 第三十四条 国家完善中医药学校教育体系,支持专门实施中医药教育的高等学校、中等职业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的发展。 中医药学校教育的培养目标、修业年限、教学形式、教学内容、教学评价及学术水平评价标准等,应当体现中医药学科特色,符合中医药学科发展规律。 第三十五条 国家发展中医药师承教育,支持有丰富临床经验和技术专长的中医医师、中药专业技术人员在执业、业务活动中带徒授业,传授中医药理论和技术方法,培养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 第三十六条 国家加强对中医医师和城乡基层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和培训。 国家发展中西医结合教育,培养高层次的中西医结合人才。 第三十七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中医药主管部门应当组织开展中医药继续教育,加强对医务人员,特别是城乡基层医务人员中医药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培训。 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应当按照规定参加继续教育,所在机构应当为其接受继续教育创造条件。

98021616112022018

重点之六: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

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是十四五规划中一个响亮的口号,在十三五规划尽管也提出“推动中医药服务走出去”,但并没有如此响亮。

但具体怎么走向世界?2018年11月15日,人民网-人民日报刊发了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学院院长张其成教授的一篇文章《让中医药走向世界》。文章指出,中医药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让中医药走向世界,是习近平同志在广东考察时提出的振奋人心的号召。这不仅是全体中医人的时代使命,而且是摆在当代中医人面前的历史考卷。

文章指出,让中医药走向世界,目的是让中医药优质的健康医疗服务惠及世界、造福人类。让中医药走向世界,需要深入发掘中医药宝库中的精华。明确从哪里挖掘,更要明白挖掘什么。这可以从“道”和“法”两个层面下功夫。在“道”的层面,应挖掘中医药宝贵的价值观念和原创思维,如天人合一、调中致平、顺应自然、整体和谐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等。中医药注重人体自身形神的和谐统一,注重人的内稳状态和抗病潜能的激发,注重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统一,注重疾病预防的“治未病”思想。这是中医药的“魂”,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体现。在“法”的层面,应梳理历代中医药行之有效的中药方剂,以及针灸、推拿、导引等技术方法。历代中医的方剂数量是惊人的,《中医方剂大辞典》收方近10万首,需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让中医药走向世界,需要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和成果,还需要实现产业化和现代化。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医药走向世界的过程就是文明交流互鉴、共建共享的过程。

2019年10月25日,全国中医药大会召开,习近平主席对中医药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指出,中医药学包含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华文明的一个瑰宝,凝聚着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博大智慧,他强调,要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加快推进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化。

这也许是中医药走向世界的根本。

23001616112022145

本文由作者自行上传,并且作者对本文图文涉及知识产权负全部责任。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邮箱:nanxingjun@hmkx.cn
关键词:
中医药,规划,中药,技术,创新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剩余5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