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行我show!中国医院管理案例评选,医院卓越管理实践大秀场。
点击查看
IVD化学发光是免疫诊断中的主流方法
,
IVD整个大行业的投资逻辑主要是行业的高速增长
(
2020预计超过800亿
,
复合增速18%左右
)
;
国内人均体外诊断产品消费远低于发达国家
(
目前只有10-20%左右的水平
)
。
化学发光市场规模2019年233亿元
,
2020年数据未知
,
大概率因疫情受损
,
但目前主流观点都认为化学发光赛道未来3-5年仍然能保持20%以上的增速
。
核心投资的逻辑是国产替代
,
目前国产产品合计大约只占20%市场规模
,
目前预期3-5年后国产市占率翻倍
,
叠加行业增速
,
国产未来几年增速约30%+
。
推算2020年市占率
:
迈瑞
、
安图
、
新产业大约4%-5%
,
为第一梯队
,
迈克生物预计接近2%
,
与亚辉龙为第二梯队
。
各家仪器投放情况及增速由于年报还没出来
,
各家信息披露程度不一样
,
叠加受疫情影响
,
今年单仪器产出数据可能不准确
,
参考多方资料
,
这里就先说一个大概情况
。
新产业
:
仪器投放一直最多的
,
2020年国内外累计仪器预计超过15000台
,
国内机单产20W左右
,
海内外合计2020收入约16-17亿
,
yoy 30-40%
,
未来五年CAGR预计40%+
。
安图生物
:
2020年累计5400台
,
单产约30W
,
受疫情影响2020预计12左右亿
,
具体不确定
,
yoy可能是0上下10个点左右
。
未来对其这块业务5年的预期是30%+的增速
。
迈瑞医疗
:
迈瑞由于仪器强
、
渠道强
,
切入这个赛道非常快
,
2020海内外仪器预计7-8000台
,
平均单产20W+
,
高端机的单产在40W以上
。
海内外合计2020收入约18亿左右
,
yoy 60-70%
,
未来五年CAGR预计35%左右
。
迈克生物
:
2020年累计装机量3700台
,
2020年预计收入近5亿
,
同比略有增长
,
单产13万左右
,
高端机2020年单产也有45万
。
未来5年预期的CAGR为50%左右
(
公司预期21年有60-70%的增长
,
因为2020年其实仪器的投放量是比较大的
)
。
仪器
,
试剂
,
单产
,
技术路线
,
项目等维度去评价仪器方面简单排序一下
,
迈瑞>新产业
、
迈克生物
>
安图生物
。
试剂及原材料排序大致认为安图>新产业
、
迈克>
迈瑞医疗
。
迈瑞
由于是仪器强
,
通过强大的仪器和渠道后发制人快速切入了化学发光赛道并很快坐上了第一的位置
,
据我了解其仪器的口碑在业内还是相当好的
,
目前仪器及试剂均可实现全自产
,
但是试剂的技术难点是在上游的原材料
,
迈瑞原材料目前还是全部外购
,
但是已经着手开始进行自研
。
新产业
这个有点特殊
,
虽然仪器的总投放量很大
,
但是始终是聚焦于二级医院以下
,
其号称业内最快速的新仪器X8实际上单产仍然不高
,
一方面是虽然新产业可诊断的项目目前有100多项是同行最高
,
新产业的检测项目覆盖的始终还是有点偏
,
真正医院需要做的项目不多
,
而且其仪器之前在业内口碑不是特别好
,
故障率比较高
,
此外就是新产业采取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
,
先渗透的是低级医院
,
也着手投放了海外市场
,
但是仪器的单产都不太理想
,
因此虽然新产业虽然仪器总投放非常多
,
我不好判断这种打法是否最后能走出来
。
另外新产业的原材料自主研发率大约是50%
,
水平尚可
。
但其在研发上的投入力度目前来看是这4家里最低的
。
安图生物
的强项是在试剂上
,
其试剂的的自研率在75%以上
,
并且每年在研发上的投入比重相当的高
,
我觉得它的问题可能更多的是技术路线上的隐患
,
依然采用的是酶促间接发光的技术路线
,
这种方法相对而言检验效率会相对低一点
,
且稳定性可能更差
,
这种方法后进的化学发光厂都不采用了
,
像
迈克生物
最早的技术路线也是间接发光
,
后来在2014
、
15年左右主动放弃了这种技术路线
,
转而采用直接发光法
。
虽然说技术上来讲改变技术路线其实不算太难
,
难点是改变技术路线之后需要重新拿证
,
往往需要1-2年
,
容易丢失客户
。
仪器相对是安图的弱项
,
它的仪器A2000速度是同行中较低的
(
200速
)
,
新仪器之前一直是明年复明年的在讲
,
今年可能可以出来
。
最近拿到到了30亿的定增
,
用于扩产IVD的产能
。
总体而言安图依然是 化学发光的第一梯队
,
技术路线是否会影响未来发展现在看不清楚
,
就算未来可能遇到发展瓶颈
,
现在暂时还没显现出来
。
迈克生物
,
这里我多讲一点
,
其实我认为迈克目前业务上没有太明显的短板
,
是最早做化学发光的国产企业之一
,
早年是做IVD代理业务起家
,
因此和外国的厂商的关系还比较好
,
例如跟
日立
的合作了20多年
,
这使得
迈克生物
在渠道上尤其是西南地区根据地的渠道还比较强
,
从迈克切入三级医院的速度比较快这点我觉得可以侧面的印证
(
这里就引申到了迈克的定增项目达产后销售
、
业绩的确定性我认为是比较强的
,
因为其定增项目主要做目前比较火的POCT快诊赛道
,
属于横向拓展
,
如果还是从西南地区开始切入
,
不会跟之前的化学业务重复
)
。
其化学发光业务由于前几年改变了技术路线导致了其暂时的落后
,
但是目前来看
,
迈克追赶的速度还是很快的
,
2020年中大约只有30多个检测项目
,
在研项目7-80个
,
近期拿证的速度很快
,
估计检测项目已达到40-50个
,
公司预计2021年将达到70-80个项目
,
基本上可以覆盖医院绝大多数主流的检测项目
,
预计2024年达到130多个
。
试剂原材料自主研发率目前数据50%以上
,
属于较好的水平
。
从研发投入的角度跟同行对比
,
低于安图
,
高于新产业
,
迈瑞的研发投入不好拆分
。
参考券商报告和之前提到的几家化学发光业务增速预期
,
迈克在这块业务潜力和弹性可能是最大的
。
1
)
疫情期间快速做出应对做出了核酸检测产品
,
使得今年的业绩得到了保障
,
并且一定程度上敲开了海外市场的大门
,
虽然这块业务后面肯定不是主要增长点
,
我觉得更多的是反映了公司IVD全平台的研发能力和管理层的能力
,
同期其他几家化学放光企业在新冠检测这块则收入很少
(
当然核酸检测属于POCT企业的强项
,
化学发光厂做的不太好也正常
)
。
2
)
迈克当初果断放弃比较好做的间接发光法
(
间接发光法最大的优势就是原材料易获得
,
相对好做
)
,
冒着丢失先发地位的风险
,
着眼于未来
,
并且现在追赶的势头很强
。
3
)
公司释放信息相对比较清晰
,
无论是电话会议或者是定增公告
,
迈克对自己的业务各方面都讲的比较清晰明确
,
对未来的业绩预期也定的比较明确
(
至于其历史上对业绩预期的完成度如何需要后续打听
)
,
对我来说这是一个加分项目
,
相对而言安图的定增公告就写的太简单了点
。
总结
:
迈瑞目前看起来确实很无敌
,
但是有点贵
;
另外三家从性价比的角度更看好迈克
,
但是IVD集采的达摩克里斯之剑始终是不确定性
作者:圆圆的鸣
链接:https://xueqiu.com/7682956460/170920231
来源:雪球声明:注明来源的稿件均为转载,仅用于分享,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尽快联系我们,我们第一时间更正或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