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不阳刚,女孩太野蛮!第二性征颠倒的假象
首播时间:2021年2月10日(腊月二十九)
锁定健康界,看医院春晚
文末有精彩预告
“因为你是男人
你可以愤怒,但不能害怕
你可以暴力,但不能脆弱
你可以痛苦,但不能说出来”
近日在网络上,“阳刚之气”引起了火爆争论,至今不息。
起因是全国政协委员向教育部提交的《关于防止男性青少年女性化的提案》得到了教育部答复。
这项提案的提出者认为,当今社会的青少年有逐渐女性化的倾向,这导致了他们的柔弱和胆怯,因此,教育部有责任避免这种现象的进一步扩大。
针对这项提案,教育部的答复中认可了培养学生“阳刚之气”的重要性:
然而不少网友表示,“男性需要有阳刚之气”这个观点,本身就令人质疑。
越来越多的人不再认可传统的性别气质划分,以及对女性气质的矮化,并且开始挑战性别刻板印象。
传统男性气质,
正在衰弱没落?
看看你的微信或者QQ性别图标,它们是什么颜色?
很多社交软件上会以蓝色图标标别男性,并用红色或者粉色标别女性。然而,粉红色在1900年代初期被社会主流认为是阳刚的颜色,而现在反而被视为是阴柔的颜色,而蓝色的情况刚好相反。
所以,在社会文化发展和进步的路上,这些刻板的定义可能终有一天变成荒谬。
实际上,有知名媒体做过一项调查:近十年间,97%的人认为自己对男性气质的期待在过去十年间不断改变,48%的男性对这些改变感到满意。
这些正在转变的男性气质,被研究者称为“新型男性气质”(new masculinity),拥有这样气质的男性有更强的情绪感受力,能够真实展现自己的情感和想法,尊重女性。简言之,他们同时兼具“男性”和“女性”气质,并不会活在传统上“只有男人和女人”的思维框架里。
心理学家认为,传统上的男性气质,本质是力量和英勇,并且与性力量息息相关。它可以被概括为以下这五种特质:
1.通过竞争维护男性地位
2.约束情感、自力更生
3.与冒险和攻击相关的强硬特质
4.坚决避免柔弱等“女性感”
5.对性持有非关系的、客体化的态度 (例如,一定程度上视女性为“行走的子宫”)
传统男性气质不仅意味着男性要有进攻性、不表露个人情感,并远离非男性气质,同样还意味着男女是截然不同的两种类别,其中男性是主导,女性是附属,为男性提供带有色情或者抚养意味的服务。对于这些男性来说,女性是弱者,也是证明他们男子气概的工具。
但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曾经占居主流的传统男性气质,逐渐走向衰落。
独立女性的崛起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伴随着第二波女权主义运动和民权运动,女性获得了更大范围的权利,开始在职场中发挥更大作用,同时寻求多元的性别表达。
传统男性气质已经从“便利”变成了“限制”。在旧有框架中,男性的角色固化,这不仅影响着男性与女性、与自己的关系,甚至影响着他们与其他男性的关系。不少男性开始意识到这种伤害性,并寻求改变。
更多的男性,不再忽视情感和内心的真实需求,而是将身心整合在一起——敢于直视自身欲望,关注身体的状况和自己的感知,允许自己与朋友、伴侣进行情感交流和对话。
男孩不阳刚、女孩太野蛮
时间长了会造成“错位发展”吗?
首先,医学告诉我们这不可能。
男性与女性的外形区别在生物医学界统称为“第二性征”,而第二性征基本是由性激素(雄性激素、雌性激素)掌控的。
男性与女性的外在形态天生具有差异,早在胚胎时期就已开始分化,决定第二性征的是雄性激素和雌性激素。除了先天因故导致异性性激素分泌过多,缺乏理应占据主导地位的性激素,或者后天人为影响性激素的分泌状况,以及通过整容途径改变外貌,可致使男生女相、女生男相的情况产生外,没有第四种可能会造成第二性征颠倒的现象。
正因为雌性激素带来的面貌特征落在男性身上,也意味着生理“出现了错误”,身体早晚必定会出现各种健康问题。
即便在现代科技发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整形来改变外貌,但内里却不会发生任何改变。男性不可能在纯天然的自然情况下能健康的拥有这些属于女性的外貌特征,一个雄性荷尔蒙四溢的男人是断然不可能拥有外貌上的女性式可爱的。
这么可爱,是男孩还是女孩?
那么,男孩女孩的心理上又会有多大差别?这张图可以说明一切:
“男女之间,人性更多,相似更多,差异更小。”
科学家曾做过一个测试,给五万名女孩做心理测试,结果成钟形曲线,再给五万名男孩做同样的心理测试,结果同样以钟形曲线呈现。
将两个曲线图叠加,结果会有90%的重叠。
两边未重叠的部分,则代表着社会对于性别的刻板印象。
所以,本质上男女心理差别并不大,相连的部分都是“人性”。
刻板印象教育
对未成年的伤害有多大
当男孩长大点,父亲会告诉他:我们家不许有人哭,谁欺负你就用拳头还回去,因为你是男人。
男人意味着你可以愤怒,但不能害怕;你可以暴力,但不能脆弱;你可以痛苦,但不能说出来。
而这样的刻板印象,可能对心理带来致命的负担。
当男孩们的精神痛苦和孤独无处言说,酒精和大麻会成为他们最好的伙伴。
在美国,34%的男孩十二岁开始喝酒,平均在十三岁开始尝试嗑药。
“如果只有你是清醒的,你会格格不入。”
男孩们通过酒精和药物释放自己的情绪和压力,因为嗑药醉酒的人可以哭,可以喊疼,可以拥抱朋友说爱你,不需要在意男女。
男女的气质并非是天生的天然鸿沟,不断地研究证明,所谓的“男性气质”更多成型于后天环境的培养。
这种负面影响不仅仅针对男孩,对于女孩,更是一种潜移默化的灾难。
当男孩为了能在社会中立足,不得不遵守这种规训去行动,隐藏自己,掩盖那些传统意义上和女性相关的气质,从而证明自己的“男子气概”。
这种价值成为主流,等于是在更普遍地将厌女思维植入男孩潜意识。
唐国强饰演的诸葛亮
科普博主@三思逍遥撰文称,男性阳刚之气在中国出现的历史不过百年。“在中国数千年的主流思想中,理想男性是‘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文弱书生,是道家清静无为的智者,从来不是赳赳武夫。”直至蔡锷、梁启超等知识精英在国家“千年大变局”时,才引入这个西化概念,并大力倡导,以军事化的体育训练为手段,重塑中国男性的身体、气质及民族品格。
评论区见!留言获赞数Top5(点赞不低于20),将得到我们送出的5元微信红包。
主要涉足领域:医护/疾病/历史/心理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