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的智齿要拔?有的不拔?
智齿,如果从来没发炎过也没疼过,它的存在感会极低;而一旦疼痛发作,口腔科医生一般会建议拔掉智齿。这时你心里可能会问:为什么要拔呢?
什么样的智齿必须拔?
简单地说:有隐患的智齿,都建议拔除。但要判断有没有隐患,得先知道有没有长智齿。判断长智齿方法也很简单:张开嘴照照镜子,从一侧的门牙开始往后数,第八颗就是智齿。
有人看了半天,只数出7颗,这有可能是好消息,表示智齿没长出来;也有可能是更坏的消息——智齿是完全埋伏的,隐患和拔除难度都比较大。基本上所有人都是18岁左右开始长智齿,个别发育早的,智齿十四五岁就开始冒头了。多数人的智齿是埋伏或阻生状态,可能长期没有症状,有难以忍受的症状时都比较晚了,错过了最佳拔除时机。埋伏的智齿长不出来,只是发现时间早晚的问题。建议大家即使没有疼痛,也要定期拍片观察智齿。
智齿的牙位方向与智齿早期萌出方向、邻牙阻挡及骨阻力有关。
出现哪些迹象,要考虑拔智齿?
1、智齿反复发炎
智齿带给多数人最直接的体会就是反反复复发炎,这就是传说中的智齿冠周炎。又肿又痛,严重起来嘴巴都张不开。
因为智齿的位置很特殊,距离咬肌很近,炎症如果没有及时控制,进一步引起咬肌间隙感染的话,嘴巴可能连个缝缝都张不开的,怎么吃饭?这种情况下,必要时需要切开引流的:在下颌下缘两公分左右水平,划开一个不大不小的口子,把肌肉从骨面剥开,分离腔隙,等待脓血肆意流淌……如果智齿阻生,口腔里像下图这样形成盲袋,很方便藏污纳垢,条件合适,就肿起来了。冠周炎就是这么来的。当然,肿的时候不可以拔牙,最好去医院冲洗上药消炎,等消了肿再拔。
绿色箭头所示位置,相当于一个小型垃圾桶,是藏污纳垢的好地方
2、智齿没有咬合关系
智齿萌出的时间和位置都比较随意,并且不是有规律地成对出现。如果对侧智齿没有萌出或已拔出,就会出现“单身”智齿。没有相抗衡的智齿来对咬的话,有时会发生智齿过度萌发伸长现象,甚至过分到直接咬在对侧牙龈上,反反复复咬破牙床子,严重影响咬合。
3、智齿已引起其他病变
智齿可以引起颌骨的萌出性囊肿,破坏颌骨,严重情况下可能需要截骨。这是会毁容的。所以,千万不要嘴里直视没看到智齿,也不疼不痒,就以为万事大吉。
4、正畸需要拔智齿
为了排齐牙齿腾地方,保证正畸治疗的效果,通常会考虑拔除智齿或其他不是那么重要的牙,比如双尖牙,也就是虎牙后面的牙。还有研究表明,造成牙列拥挤不齐的原因之一就是智齿萌出,那就更得拔了。
5、智齿已经龋坏
没有良好咬合关系但是完全萌出的智齿,位置太靠里,很难清洁到位,容易发生龋坏。智齿那么靠里,自己也很难意识到,所以多数情况是疼了才发现。疼了,就是已经慢性牙髓炎了,再拖一拖会引起慢性根尖周炎,进而可能引起颌骨骨髓炎,这个是需要入院手术,刮骨疗伤的。
6、智齿造成邻牙病变
智齿萌发空间不足,常常会倒在第二磨牙上,因而造成第二磨牙清洁不易。智齿躺的时间一长,就会把旁边的邻牙都顶坏了,然后两颗都同归于尽。
这就是个玉石俱焚的案例。本来第一磨牙就缺失,智齿把第二磨牙也给“顶”牺牲了,种牙是在所难免了。
7、智齿引起邻牙牙槽骨吸收
智齿会引起邻牙牙槽骨的吸收,城门失火,殃及池鱼。正常的邻牙因为远中牙槽骨的吸收,可能过早松动脱落。
就没有可以保留的智齿吗?还是有的。
1、如果上下都长了智齿,且咬合正常
如果智齿完全萌出,形态正常,位置正常,咬合正常,是可以不拔的。就算拔了也不会有什么影响,只是拔智齿的患者年龄多为25—40岁,术后反应会较大并且容易引起并发症。
2、与世隔绝的智齿
完全埋伏在骨内的阻生智齿,如果与邻牙牙周不相通,又没有疼痛,可以暂时保留,因为这种埋伏牙可能终生无害而且拔除困难(需口腔医生拍X线片确认)。对于这种没长出来的智齿,要定期拍片观察。拍了片要让医生评估,不管是竖着阻生,还是横着阻生,但凡有潜在的危害,最好及时拔除。
3、可作为替补的智齿
如果邻牙已缺失、松动,或者因为邻牙龋坏过大,即使经治疗也不能保证长期保留的,可以保留智齿作为修复缺失牙的桥基牙,或者通过矫治拉到正常位置代替缺牙。
总之,已经长出来的智齿,即使不疼不肿,也要经常观察,一有风吹草动要及时处理;没长出来的智齿,也要定期拍片观察评估。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