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行我show!中国医院管理案例评选,医院卓越管理实践大秀场。
点击查看
患者女,50岁,临床诊断为晚期肺癌。由于肺癌已经出现了骨转移,胸椎受侵、癌痛剧烈,口服大剂量镇痛药无效。经麻醉科会诊,建议实施鞘内泵植入镇痛。
通过一条埋置于皮下、通往脊髓腔的管道,将药物直接注射到引起疼痛的脊髓节段附近。通过这样精确的用药,只需要口服药的1/300剂量,即可达到同样的镇痛效果。
为了让大家有一个整体理解,我们先介绍一下该技术有哪些特点?1.对于疼痛部位明确的癌痛,该方法有效率非常高。当然,对于定位不准确的癌痛,该方法也有一定的有效率。2.当其他止痛方法无效或者副作用过大时,才可选择该方法。毕竟,这是一种有创操作,也会有相应的并发症。3.预期生存期半年左右,可选择鞘内输注系统置入;预期生存期一年以上,可选择鞘内泵置入。4.接受鞘内治疗者,如果身体条件允许,可以按照正常人的生活方式去享受自己人生最后的时光,而不必每天在床上或在医院里接受镇痛治疗。
目前该手术分为两种:
一种是单纯将输注管道植入患者体内,外接一个镇痛泵,称输液港植入术;
另一种是将镇痛泵和输注系统都埋置于患者体内。
两种方法,各有优缺点,医疗界将这类术式统称为“鞘内泵植入手术”。
患者入室后,监测血压、心电及血氧饱和度,给予3L/min吸氧。患者取屈膝右侧卧位,定位L3-4目标穿刺间隙,用记号笔标记穿刺点、皮下隧道轨迹及埋置输液港港体位置。常规消毒、铺巾,穿刺点部位0.5%利多卡因5ml局麻。于L4棘突中点左侧0.5cm进行穿刺,斜向内上穿刺L3-4间隙,穿刺针进入6cm后见脑脊液。迅速封闭穿刺针针尾,防止脑脊液流失过多。
通过穿刺针置入输液港导管。导管进入椎管内3cm后,大C定位导管位置及方向。确认方向为头端后,在大C引导下继续置入导管。当导管尖端到达T12椎体中点时,阻力增加。使用导丝引导,仍无法继续前进,最终将导管固定留置于T12椎体中点水平。穿刺针左侧用尖刀片开一长度为1cm、深达肌肉筋膜表面小切口,以便建立皮下隧道。拔出穿刺针,将导管留置原位。0.5%利多卡因35ml,沿隧道及埋置港体部位局麻。港体部位弧形切口,并钝性游离可容纳港体的皮下空间。采用隧道针,沿港体切口至穿刺点方向打通导管隧道,并将导管引导至港体部位并用4号丝线固定穿刺点部位导管于肌肉筋膜上。经过测量,盈余2CM导管并剪去多余导管。安装港体后,牢固拧紧港体上的螺纹锁,测试港体及导管脑脊液通畅良好。甲硝唑20ml冲洗港体周围切口空间,4号丝线缝合弧形切口及穿刺点切口。插入蝶形针后,纱布覆盖弧形切口并用透明贴膜覆盖蝶形针及切口,并再次测试港体及导管脑脊液通畅良好。穿刺点部位,5cm刀口敷贴覆盖。术毕,通过港体注射吗啡0.2mg后回病房观察效果。可以看出,麻醉医师本身掌握的椎管内穿刺技术是这类手术成功的关键。另外,术前充分的评估疼痛情况以及良好的沟通也是必要的。
1.李富波, 龚格格, 任长和,等. 鞘内吗啡泵植入治疗顽固性癌痛[J]. 西南医科大学学报, 2019.2.鞠衍馨. 埋入式鞘内输注系统治疗晚期癌痛的临床研究[D].
本微信公众平台所刊载原创或转载内容不代表米勒之声的观点或立场。文中所涉及药物使用、疾病诊疗等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