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辰院士提出的「主诊医生负责制」,真的可以帮助青年医生成长吗
2020-10-06
阿源医生
我行我show!中国医院管理案例评选,医院卓越管理实践大秀场。点击查看
在近日召开的院长论坛上,王辰院士提出要建立主诊医师负责制,可以与住培、专培制度有机衔接,让规培结业后的年轻医生立即担任主诊医师,独立诊治患者。
「主诊医师制是经住培后取得专业医师资格或经专培后取得专科医师资格后的执医方式。主诊医师全面、全权、全责、全过程负责患者医疗工作。」王辰院士特别强调,主诊医生负责制,「有利于年轻医生成长发展,高年资医生业务提升」。
主诊医师负责制并不是新东西
我国最早开展主诊医师负责制试点的医院是重庆市中山医院(1993),其次是浙江邵逸夫医院(1994 年)。
所谓主诊医师负责制,是由一名主诊医师一一具有副主任医师及以上资格医师 ,一名副主诊医师一一具有主治医师及以上资格医师和一名住院医师组成的一个医疗小组。
主诊医师率领该医疗小组全权负责实施患者门诊、住院、手术、会诊、出院后随访等一系列医疗活动。
主诊医师对本组医疗质量、效益、绩效考核、分配,具有决策权,同时也承担主要管理责任 。
真的可以帮助年轻医生吗?
王辰院士提出的方案,将主诊医生进一步提前为住培或者专培合格的医生,可以说和传统的「三级查房制度」完全不同,与现行的职称培养也是存在冲突的。
确实可以避免一些医院里的「医霸」现象,但是对于已有的职称分级,主诊医师负责制下,上级医师如何参与?如何打破抗生素分级、手术分级等对医生职称的限制?如何从法律上赋予「主诊医生」权力和保护?
这些问题不解决,何谈让住培合格的医生负责?
在当下的环境里,年轻医生的主要矛盾在于住培延长的期限和待遇不对等的矛盾,其实在不少二级及以下医院,年轻医生一般和医院磨合一两年就独立负责了,基本等于主诊医生,所以提出的「主诊医生负责制」并不能解决根本矛盾。
年轻医生的培养,需要教导,也需要放权、让利。
题图来自千图网
#负责制,主诊,医生,王辰,院士,职称,资格#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
赞+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