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在县|“麻醉”出击!打造优质“核心枢纽学科”

2020
08/28

+
分享
评论
健康县域传媒
A-
A+

“麻醉”出击!打造优质“核心枢纽学科”

记者:高天和

来源:健康县域传媒

山东省郯城县第一人民医院内,一台妇科手术正“有条不紊”的进行,37岁的患者施女士稍显紧张。“不用紧张的,睡一觉就过去了。”无影灯下传来“关切温和”的声音,然后意识渐渐模糊。当再睁开双眼,又传来这个温和熟悉的声音,“您的手术已经顺利完成!”

术后的施女士对记者说,“醒来后不怎么疼,腿也能活动。这次感觉不像手术,医生叫我就很快清醒过来,虽然周围没熟人在这做过(类似手术),但我相信县医院的水平,整个过程感觉只是换了张床一样。”

在医院里,并不是所有医护都常穿白色工装。有这样一群医护,每天相当一部分时间穿梭在手术室里,他们更多时候身穿绿色手术服,头戴蓝色手术帽,脚上穿着特制拖鞋,他们就是“麻醉科医护”,一个在医院中无处不在,却又不太被公众熟知的医护群体。

让手术患者消除“切肤之痛”只是打一针,这是公众对麻醉医生的普遍认知。但比起打针这一简单的程序来说,围术期的全程服务才是“真东西”。术前,要向患者和家属进行术前谈话,与主刀医师商定手术的细节,根据评测指标设定麻醉方案。术中,要负责每一个病人从做手术开始到结束后,1-2个小时内的生命指征监测。术后,确保病人没有麻醉并发症,疼痛治疗等等。

17001597791894366 他们做的事,专业、复杂、有深度、有规律,需具备病理、生理、药理、内科、外科、妇儿、麻醉等基础和临床医学多学科的知识。在专业上面临的挑战,工作中倾注的心血,一点也不比其他科室少。  

控费“控”下来,服务提上去!

“2017年之前,我们医院是没有‘无痛胃肠镜’的。之前全部采用传统技术,患者既没有选择,唯一的选择还比较‘痛’,那患者自然会去找不‘痛’的技术,很多患者也就流失掉了。其实这是一项很简单的技术,2017年1月开展无痛胃肠镜诊疗业务,从每月0例开始到几十例每月再到几百例每月至现在上千例每月,2017年全年792例、2018年2830例、2019年4045例,平均以260 %的速度递增。”郯城县第一人民医院麻醉科主任张波告诉记者。麻醉科是郯城县第一人民医院的“核心枢纽学科”,该院手术室设立于1949年,为更好地改善医疗服务,减轻患者的疼痛, 1988年麻醉科作为独立临床科室正式成立。经过32年艰苦不懈的努力,现已发展成为鲁南地区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的综合性二级学科、技术力量雄厚、学术水平较高的临床一级科室。  

59001597791894877 该院的“麻醉师”正式成为了“麻醉大夫”,全面参与患者的诊疗。通过麻醉门诊和术前访视的加强,并通过术前和外科医生的交流,使外科医生逐渐和麻醉医生紧密结合,来评估手术的风险以及收益,确定最佳手术时机,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蓬勃发展的郯城县第一人民医院麻醉科,非常重视学科梯队建设和人才储备,以品牌建设为导向,品牌建设意识反应了科学发展观的可持续发展观念,充分发挥每一个人的特长和能力,让每一位成员都成为品牌。 然而,让当地百姓知道并接受这个“新品牌”,着实让医院下了一番功夫。年轻人更容易接受新鲜事物,就先对他们宣教,同时开展“麻醉周”活动,通过开展一些免费的活动,减免一部分麻醉费用等方式,让当地百姓了解麻醉知识并口口相传。“无痛技术相比以前传统手段肯定贵一些,这让一些患者觉得在变相收费,所以沟通是非常重要的,术前谈话的方式医护们非常注意,和患者交流除了专业素养外,更要以心换心。”张波说到。还有就是国家政策也在变好,报销的比例逐步增高,当地百姓做选择时经济因素也就相对少考虑一些。 在该院院长李旭和领导班子的支持下,药品和耗材的费用占比也逐步下降,严格要求控费‘控’下去,服务提上去!所谓无痛病房,就是在无痛原则下,尽可能地减少病人的痛苦,无论手术大小都可以在病房内“无痛”。张波举例到,“很多人认为是很小的一个手术,一般十几分钟就可以了,不必浪费钱和功夫特别的进行麻醉,但有的病情实际在术后并不是这样。拿‘肛肠科’的一些小手术举例,手术时确实没什么大反应,但在术后恢复期换药时,病患往往痛的受不了,麻醉科介入后,这个问题得到了妥善解决。”   维持手术患者生命体征的平稳,也是麻醉医生的一项重要任务。包括呼吸、心率、神经系统、肝肾功能等。任何一方面出现了问题,如呼吸抑制、心跳骤停、血压高低引起的脑出血或脑梗塞、麻醉深度过浅引起的术中知晓等,每一个环节都影响着手术的成败。 未来,医生们在一起讨论的不仅是手术能不能麻醉,而是手术该不该做,能不能做,让麻醉医生真正成为外科中的内科。  

树立“麻醉医护”的职业认同感

在临床工作中,许多手术患者在术后,发生了一些与麻醉或手术相关的并发症,大大延长了患者的住院时间,降低了患者的就医体验 。镇痛是融洽医患关系的重要一环,也是改善医疗服务行动的重要一环。镇痛是注重生命内在质量,注重对人的关怀,这是医者人文精神的深入拓展。 

  65141597791895090 

临床细节决定工作效率,麻醉科将以前的单纯术前访视改善至现在术前访视,以及术前麻醉谈话签字全部在术前一天在病房完成。利用PDCA循环管理工具持续改进术后手术患者访视问题,目前随访率达100%。 门诊麻醉患者均进行电话访视,访视率达95%。为了达到快速有效的沟通,科室配备专用手术沟通移动电话一部,24小时开通;建立“郯医手术专用平台”微信群,随时分享手术信息及意见交流沟通。“2018年的时候,全院做过一次‘第三方科室满意度调查’,让麻醉科医护们感到意外的是,麻醉科的满意度排名居然排在第一位。平时点点滴滴的付出得到了肯定,在医疗服务改进上也取得了效果,非常感谢李旭院长和院领导班子对麻醉科的大力支持。”郯城县第一人民医院麻醉科护士长徐绍娟对记者说。随着麻醉团队在外科手术中的不断参与,其他科室的医护们对于麻醉科好评度逐年上升。例如,该院的泌尿科发展的非常迅速,也开展了多项业务,这其中就有麻醉科同事协助的身影。 两个科室间密切沟通,在协助兄弟科室发展的同时,麻醉科自身的理念也在逐步精进,医护间的合作也因“身经百战”越来越默契,整个科室的运转都更加高效和融洽。麻醉学科拓展为“麻醉与围术期医学学科”,对麻醉医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未来的麻醉医护需要具备更为全面的素质。这其中除了专业知识水平需要深入和拓展外,更为欠缺和应当特别注意的,是对围术期医疗系统整体的把握和相应的沟通技巧。特别是如何树立作为一名“围术期麻醉医护人员”的职业认同感。为此,郯城县第一人民医院麻醉科每月都组织一次“质控”学习,经常复盘回看以往工作情况,找到需要改进提升的地方。科室间成员相互分享近来的心得经验,周围的亲戚朋友也被邀请谈一谈就医感受,让患者带着真实感受,参与到“质控”提升当中。“科室一位护士分享了邻居的一则事例,一位老人的孙子要做手术,为了保证孩子的健康,特别和这位老人进行了三次沟通,老人特别担心空调冷到孙子,要求保持手术室空调的温度适中,医护因为特别注意患者手术时保暖,这位小患者和家属都特别满意。不止这些,当听到患者描述就像睡了一觉起来时,真觉得由衷欣慰。”徐绍娟开心地说。  

主动出击,提升围术期医疗质量

麻醉学科正在逐步肩负起建立和管理围术期医疗系统的重任,包括建立标准的临床路径,熟悉有关组织、协调、运行的基本知识,有效地协调和转换围术期各环节的工作,以及更主动更熟练的与患者的沟通。 麻醉学科将通过努力,建设成为在手术及介入治疗、无痛诊疗等方面发挥平台支撑的麻醉与围术期医学科,在未来医学新模式中发挥“主导”作用。  

54381597791895183 

麻醉专业和每个临床专业都休戚相关,近年来郯城县第一人民医院麻醉专业正在加紧步伐,已经开展了无痛胃镜、无痛分娩、无痛人流等无痛诊疗项目。为方便患者,该院麻醉科变“被动”为“主动”。手术室配备先进的手麻系统及主任工作站和对讲系统,能够及时了解到各手术房间情况,对于连台手术及急症手术进行及时调整,达到手术间最大化利用。“一张卡”优化整个麻醉服务流程,杜绝了以往患者东一趟、西一趟跑来跑去的现象,为患者省去中间环节,加大了麻醉科服务的数量和质量。 此外,麻醉科也坚持创新,小儿自主吸入麻醉诱导入室是该院麻醉科的一大特色,这一特色麻醉目前已让两千余名患儿获益,小儿不哭不闹在父母的帮助下即可自主完成麻醉诱导,极大地提高了家长及患儿的就医感受。同时《小儿自主吸入麻醉面罩》已于2016年11月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实用新型专利,并在2018年参加由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麻醉科及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成果转化部主办的全国《第一届专利竞赛暨转化医学大会》竞赛中获得二等奖,在未来也有医学转化的可能。   随着科室不断发展,近三年来手术室内每年完成麻醉手术量万余例,手术患者年龄跨度在新出生 7天至 97 岁之间,同期每年在手术室外完成麻醉手术量2017年1479例,2018年3858例,2019年5899例,平均以150 %的速度递增。 前段时间,该院医务部就半年来围手术期质量安全管理工作进行了汇报。如,围手术期相关质量数据分析,围手术期制度的检查、考核、评价及落实,手术麻醉科及手术科室围手术期质量管理,重点部门及关键环节质量管理等,同时对当前围手术期工作中存在的缺陷、不足以及短板问题进行深入分析。   经过全院医护的沟通协调,麻醉科与手术科室在围手术期相关议题上达成一致。下一步,要通过深层次挖掘,定期对科室医疗指标及数据进行横向、纵向比较,通过多层次全方位的追踪,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科室质量管理是核心,要定期督导,使之成为常态化,院科两级监控网络进行联动,提升围手术期医疗质量安全,只要有患者有解决疼痛的需求,就有麻醉的无痛诊疗服务。”院长李旭对此强调。 随着医学人文理念的发展,国内国际已经达成共识,“舒适化医疗”是未来医学的方向。2020年,是国家卫健委“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的收官之年,是为人民群众提供更高水平、更加满意的卫生和健康服务,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的关键之年。医院将进一步应用新理念、新技术,创新医疗服务模式,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医疗服务新需求。为此,特委托郯城县第一人民医院《承办2020年全国医院擂台赛(县域版)》“持续加强麻醉医疗服务”主题半决赛,敬请期待!

97161597791895311 责任编辑:高天和 

审核:江元溪

本文由作者自行上传,并且作者对本文图文涉及知识产权负全部责任。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邮箱:guikequan@hmkx.cn
关键词:
麻醉,科室,服务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剩余5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