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乙肝临床治愈有哪些新进展呢?

2020-07-21   雨露肝霖
我行我show!中国医院管理案例评选,医院卓越管理实践大秀场。点击查看

乙肝临床治愈有哪些新进展呢?赶紧来看看吧!

编者按

7月18日,第一篇章“未来已来——迎接临床治愈时代”顺利开启,庄辉院士作为大会主席开场致辞,南月敏教授和徐小元教授主持了整场会议,王贵强教授分享了全球慢乙肝临床治愈进展和趋势,Anchor研究、ICRIACT研究及“脱帽研究”的最新阶段性成果发布。

左起第一排:庄辉院士、宁琴教授和徐小元教授

左起第二排:南月敏教授、韩英教授和唐红教授

第三排:杨益大教授

会议开场庄辉院士指出:“在过去一年里,中国专家在慢乙肝临床治愈领域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发布了全球第一个慢乙肝临床治愈专家共识,珠峰项目制定了中国慢乙肝核苷(NA)经治患者的临床治愈技术流程,2019年《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更新,新增了慢乙肝临床治愈的研究数据,为临床医生慢乙肝临床治愈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此外,我国临床治愈相关的多项研究在国际期刊或会议上发表,受到国际上的广泛关注,为了继续优化临床治愈方案,中国专家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和探索,重大传染病十三五的专项中多项临床治愈相关课题进展顺利,也取得了很好的成果,各位专家在会议中与大家进行分享。

一、全球慢乙肝临床治愈进展和趋势


王贵强教授指出,慢乙肝临床治愈从早期探索,到概念确认,到证据累积,如今已经进入快速发展的深入探索阶段。慢乙肝临床治愈的未来趋势应该是围绕“进一步提升慢乙肝临床治愈率”,“临床治愈与远期结局”及“从临床治愈到完全治愈”来展开探讨。已有多项研究证实NA经治优势人群以及特殊人群(儿童、非活动HBsAg携带者等)采用基于聚乙二醇干扰素α(PEG IFNα)的治疗策略可获得显著更高临床治愈率,但总体人群的临床治愈率仍有待提高。根据患者个体化应答情况适当延长PEG IFNα的治疗疗程或探索新的基于治疗目标的优化方案(如脉冲策略:NA持续治疗,PEG IFNα阶段性治疗)可能可帮助更多的患者实现临床治愈。

另外,慢乙肝新药虽然近期可能未能有药物上市,但新药联合现有药物(NA和PEG IFNα)对于获得更高临床治愈率是值得期待的。作为慢乙肝治疗的理想目标,临床治愈的持久性良好且可显著改善慢乙肝患者的远期结局(肝硬化、肝癌、死亡等)。而对于临床治愈后完全治愈乙肝的策略,一是在不杀死受感染肝细胞情况下清除cccDNA,这只能依靠新的药物来解决;二是安全清除受感染的肝细胞,这可利用现有的免疫干预手段进行临床研究,或探寻新的免疫相关药物。乙肝治愈,未来可期。

二、多项慢乙肝临床治愈阶段性成果公布


我国专家正在积极开展多项慢乙肝临床治愈相关研究,也取得了较好的阶段性进展。此次会议上,宁琴教授分享了OCEAN(海洋计划)与慢乙肝临床治愈专家共识——Anchor研究进展,杨益大教授分享了免疫调节抗病毒联合治疗新方案提高慢性乙肝临床治愈率的研究(ICRIACT研究)阶段性报告,党双锁教授分享了低水平HBsAg乙肝治愈治疗探索——“脱帽”项目研究进展。

Anchor研究进展

Anchor研究最新96周的中期分析数据发现,相比48周和72周,临床治愈率得到了进一步提高。PEG IFNα-2b联合治疗组(组2和组3)的HBsAg清除率显著高于NA单药组(组1)(组2 vs. 组1:31.34% vs. 0%, P< 0.0001; 组3 vs.组1:19.40% vs. 0%, P = 0.0003),且组2和组3的HBsAb阳性率高达30%以上,显著高于组1(组2 vs. 组1:31.34% vs 0%, P< 0.0001; 组3 vs. 组1:28.36% vs. 0%, P < 0.0001)。

ICRIACT研究进展

ICRIACT研究是提高慢乙肝临床率的十三五新方案。该研究分为三个子课题,分别针对初治HBeAg阳性和初治HBeAg阴性慢乙肝人群和INSCRIPT研究结束的NA经治人群进行免疫调节剂和抗病毒联合治疗。基于目前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的单中心阶段性研究结果发现三个课题中,PEG IFNα + TDF + GM-CSF + 乙肝疫苗的四联治疗组的HBsAg清除率均显著高于NA单药组(初治HBeAg阳性人群:15% vs. 3.3%; 初治HBeAg阴性人群:25% vs. 5%; INSCRIPT随访队列:20% vs. 0%)。

“脱帽”项目进展

“脱帽”治疗是指采用单用或联用PEG IFNα治疗,使患者获得临床治愈,从而甩掉乙肝的“帽子”。该项目分为三部分,阶段性数据分析发现,第一部分NA经治患者序贯联合PEG IFNα治疗48周,随访24周的HBsAg清除率可达34.6%,第二部分初始慢乙肝患者采用NA联合PEG IFNα治疗48周,随访24周的HBsAg清除率可达36.7%,第三部分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采用PEG IFNα单药治疗48周的HBsAg清除率高达47.9%,三项研究中基于PEG IFNα治疗组的HBsAg清除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NA单药治疗或未治疗)(P< 0.001)。另外,三项研究中PEG IFNα的使用都包含了进口PEG IFNα-2a和国产PEG IFNα-2b,通过亚组分析发现,两种药物的HBsAg清除率以及不良反应均无显著差异,表明了国产长效干扰素的质量优良。

三、专家争鸣探讨暂时未能获得治愈人群的未来

为帮助更广大慢乙肝人群追求更高的临床治愈率,韩英教授和唐红教授就路线图中未治愈人群的未来进行了探讨。韩英教授认可以临床治愈为目标,优势患者可先行的策略。对于未能治愈的人群,应该创造条件来追求临床治愈。在抗病毒治疗过程中,控制患者的HBV DNA水平以及按时监测HBsAg定量水平是非常有必要的,治疗后患者HBsAg< 1500 IU/mL的患者应积极联合或序贯PEG IFNα进行治疗,在监测应答情况的同时应密切监视患者肝癌发生情况,预防慢乙肝的肝癌风险。

唐红教授认为路线图中暂时还未获得临床治愈的这部分人群若治疗应答不佳,一方面可选择定目标不定疗程的治疗策略。从免疫学角度来分析PEG IFNα可增加NK细胞活性和数量,而长期使用可导致CD8+ T细胞的耗竭,而NA的持续治疗可使得机体保持低病毒状态,帮助恢复特异性免疫能力,因此采用NA持续治疗,PEG IFNα阶段性使用(脉冲)的策略,待机体免疫恢复时再次联合PEG IFNα,可帮助这部分患者最终获得临床治愈,厦门特宝也已经开始了相关的注册临床研究。另一方面可探索新药或其他免疫调节剂的研究来争取更高的临床治愈率,虽然现如今仍没有新药上市,但仍值得大家期待。选好病人,选好时机,让更多的患者获得临床治愈。

总结

徐小元教授进行了总结,认为中国慢乙肝临床治愈工作在各位专家的努力下获得了可喜的成绩,联合治疗是趋势,但目前专家们还在持续进行探索研究,希望在大家的努力下,乙肝能够像丙肝一样获得彻底攻克。在新药还未出现的现在,应该利用好现有药物帮助更多患者获得更高的临床治愈机会。

原标题:第二届慢乙肝临床治愈峰会暨中国派高峰论坛顺利启航——首场回顾

关键词:
教授,治愈,乙肝
本文由作者自行上传,并且作者对本文图文涉及知识产权负全部责任。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邮箱:guikequan@hmkx.cn
  • 国际数据
  • 国内数据
更新于 更多数据 >
  • 确诊

  • 疑似

  • 治愈

  • 死亡

  • 确诊

  • 疑似

  • 治愈

  • 死亡

相关阅读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