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扶领袖|赵平:加强基层肿瘤能力的拼搏

2020
05/18

+
分享
评论
健康县域传媒
A-
A+
他旗帜鲜明地向肿瘤宣战,愿穷尽毕生,打造中国基层的抗癌长城。

记者:万笑笑  
来源:健康县域传媒  

 
一走进中国癌症基金会理事长赵平的办公室,是一片“案牍劳形”的既视感——各种文件有序地占满办公桌,各类半新的肿瘤书籍排满书柜,陈列的照片和荣誉奖杯仿佛讲述着赵平在不同工作角色中奋斗的经历。

 
不论是“北京协和医院外科医生赵平”,还是“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院长赵平”,甚或“全国政协委员赵平”“中国癌症基金会理事长赵平”,无论哪种角色和身份,都凸显出他在肿瘤防治工作中的杰出贡献。他曾说,愿穷尽毕生,奋斗在与“抗癌”抗争的道路上。

 
 

 
那这样的抗肿瘤“斗士”是怎么炼成的呢?《健康县域传媒》专访赵平,走近这位医界的传奇偶像。

 

基层肿瘤中心建设的擎旗者




 
让农村肿瘤患者得到规范化的治疗,是赵平长期以来矢志不渝愿望。为此,   他做过很多努力——创办了国家肿瘤登记中心、筹建了中国国家癌症中心、组织万名医生肿瘤学培训项目以及倡导基层肿瘤中心建设等。  

 
相关数据显示,   在我国,平均每天超过1万人被确诊为癌症,超过6000人死于癌症。这其中,超过40%的病例来自农村地区。为此,《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特别指出,“通过疑难病症诊治能力提升工程,加强中西部地区及基层能力,提高癌症防治同质化水平。”  

 
 

 
这也意味着,基于严峻的肿瘤发病态势与广大农村居民诊治需求,如何提高基层肿瘤防治水平,让患者无需异地奔波就能得到规范、有效的治疗,已是我国肿瘤防治行动的当务之急。

 
作为承上启下的中枢,县级医院综合能力提升是破解以上问题的关键。

 
“我国肿瘤防治短板在农村,只有切实夯实基层才能保证整体医疗水平的不断提升。”中国癌症基金会理事长赵平说。

 
针对县医院肿瘤诊疗能力不足的问题,中国癌症基金会提出建立基层肿瘤中心的构想,并启动为期3-5年的基层肿瘤中心建设培训项目。

 
据了解,   该项目分为县医院院长培训、放疗专业人员培训和肿瘤多学科诊疗中心建设培训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面向50万人口以上的县医院院长,开展三期培训,每期培训覆盖150位县级医院院长,让院长了解在基层如何开展肿瘤的诊断与治疗、开展肿瘤诊疗的软硬件配置要求、相关医务人员的配备,明确县医院如何建立肿瘤中心,以及肿瘤中心如何管理和运行。第二阶段,以放疗专业人员培训为主。第三阶段,基金会与各省肿瘤医院协同,帮助具备条件的县级医院筹建或完善肿瘤中心建设。  

 
 

 
“从协和医院到肿瘤专科医院,我发现作为医学的领导者应该从更高更远的视角审视肿瘤的治疗。医生要以病人的最终受益为终极目标。手术不是技艺的展示,当你意识到手术刀未能切除最后一个癌细胞时,多学科的综合诊治就是更好的选择。我们的终极目标是帮助农村癌症患者得到适当、准确的诊断与治疗,使他们能够放心到县医院诊治,避免不必要的求医劳苦和沉重的经济负担。”赵平说。

 

“林县现场”的样板




 
2001年刚刚调任中科院肿瘤医院院长时,赵平上任后的第一次出差就是去河南林县。后来赵平在《我所经历的新中国抗癌之路》中,这样记载道:   “‘林县现场’经验是我国癌症可防、可治的一道曙光。”  

 
20世纪50年代,因“水不通、路不通和食管不通”,河南林县受到广泛关注。1957 年,林县27岁的县委书记杨贵在全国山区生产座谈会上谈到,林县每三个男人或五个女人中就有一人死于食管癌,甚至发生同一村几户人家同日出殡的悲惨场景,真可谓“万户萧疏鬼唱歌”。更有甚者,林县蓄养的鸡、羊的食管也长癌。这一情况引起了在场的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

 
1958年,国务院总理周恩来批准成立新中国第一家肿瘤专科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日坛医院(后改称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肿瘤医院刚刚挂牌,周总理就要求医院党委书记李冰到林县蹲点,带领肿瘤医院阵容强大的防治专家长期在贫瘠、贫穷的太行山区驻扎。   当年,医疗队员和群众一同喝苦井里的水,吃糠窝窝,住在四面透风的破庙中,他们怀着治病救人的赤诚之心在林县开展防癌普查,对可疑的食管癌患者进行拉网式排查和诊断治疗。终于,这批来自北京的医疗专家在十分艰苦的条件下,完成了林县11 万人口30年间(1940—1970 年)的食管癌死亡调查回顾,查明了导致食管癌的部分诱发因素。

 
 

 
林县癌症防治的综合治理模式,在中国乃至世界癌症防治史上都留下了宝贵的经验。在长达半个世纪的岁月中,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的医务人员一批接一批坚守在太行山区开展防治,从未间断。不仅如此,几十年间,他们还努力帮助当地培训医务人员,协助组建“地方武装”,留下了一支“永远不走的医疗队”。

 
林县有个不起眼的小村子——姚村,村里有个不大的卫生院,肿瘤医院的医生手把手地教会了这些乡村医生做食管癌手术。几十年过去,今天的姚村卫生院已经发展成以食管癌诊治为主的中等规模医院。一位外国卫生部部长到此参观后感叹道:“   这是世界的奇迹,一个乡村医院居然每年可以完成上千例食管癌手术,真不可思议!”确实,每年可以完成这么多例食管癌手术的三甲医院在中国也不多见。   “林县经验”这一癌症高发现场研究和综合防治的杰作,又相继在山西襄垣、江苏启东、云南个旧、河北磁县等许多肿瘤高发地区先后复制并获成功。  

 
赵平认为,在医改不断深化的今天,重温“林县经验”带给我们的启发是:只有重心下沉,中国才能保证13亿人口的基本医疗得以平稳推进。实践证明,控制癌症采用预防为主,研究引路,防治并重这一策略是切实可行的。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我毕业于北京师大一附中。自幼接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教育。我是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好学生。从未想到当医生。然而,命运安排我成为医生,   面对病人的痛苦,我愿意用自己的健康换取病人的康复;需要时,我可以用自己的生命帮助病人重生。1976年唐山大地震时,我第一个冲进病房把病人背出了。我们最早参加赴唐山的医疗队抢救伤员。为此,我获得北京医学院颁发的抗震救灾模范称号。在繁重的临床工作中,我很少顾及自己的家庭,永远把病人放在首位,我多次因溃疡病大出血倒在岗位上。这是医生的本色。面对成千上万的患者,无论有钱没钱,无论有权没权,医生的原则必须是:一视同仁,治病救人。”当记者问及,他为何能长期坚持关注基层肿瘤防治工作时,“永远把患者放在首位的医生本色”就是最好的诠释。  

 
 

 
与很多医界大咖不同的是,赵平利用机会、创造机会经常往县里跑。在与县级医院院长开大会的时候,他也从不溜号,而是全神贯注地听院长的疑难和困惑。

 
赵平经常说,   农村人口是县级医院的第一服务人群,一定要为农民服务好,让老百姓找到专业的肿瘤医生得到规范有效的治疗。  

 
“   壮心无复在千里,老气尚能横九州。”赵平以这两句诗作为自勉,愿穷尽毕生,行进在这条“抗癌”之路上。

本文由作者自行上传,并且作者对本文图文涉及知识产权负全部责任。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邮箱:guikequan@hmkx.cn
关键词:
肿瘤,防治,癌症,基层,中心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