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预检分诊是疫情防控的第一个关口。威海市立医院在门诊大厅病人入口处设置了“预检分诊处“,医护人员在这里对进入医院的所有人员进行体温测量,同时询问相关病史,对有不明原因发热、咳嗽等症状的患者,仔细询问发病前14天的旅行史或可疑暴露史。

随着时间的推移,防控形势愈加复杂和严峻,威海市立医院启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紧急调配护理人员到感染性疾病科来协助工作。为确保新上岗的护士迅速掌握接诊流程、防护措施,上级护士认真发挥传帮带作用,对新上岗护士进行岗前培训。同时,对每天登记的病人,实行严格的核查制度,相关人员基本信息要多层核对,确保准确无误,对后续的追踪工作提供数据支持。

体温增高,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早期典型症状。作为医院防控关卡的哨兵,威海市立医院预检分诊护士正用体温枪对进入医院的人员进行体温测量。体温枪又称额温枪,采用红外线扫描原理,多以额头温度为准。但冬季外界温度低,病人从室外到室内,额头温度短时间内未恢复到正常体温,护士会测量其他正常体表温度来纠正误差。医院如同战场,医护人员如同战士,体温枪打响疫情阻击战第一“枪”。

标本采集和检验是疫情防控的重要一环,面对疑似病例的感染高风险标本,检验科制定了严格的接收处理流程,既要保证检验结果及时准确,又确保检验前、中、后标本的管理形成闭环,严格防范和杜绝新冠病毒在实验室内播散感染的风险。为防控新冠疫情,威海市立医院及时对全院检验SOP流程进一步标准化,突出标本保护、转送风险、人员防护等重点环节的质控,并及时对高危流程进行模拟演练。

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不少患者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有很多不解和困惑。为保证患者明明白白就医,消除患者和家属的恐慌情绪,医院专门制作了《就诊患者及家属告知书》。门诊护士对每一位来咨询台的病人,都认真接待,耐心细心地告知就诊患者个人防护与居家隔离注意事项,并建议尽量选择通过威海市立医院互联网医院进行网上咨询或网上就诊。

感染性疾病科门诊是威海市立医院发热病人的主要接诊区,也是医院抗击疫情的主战场。护士林晓的主要职责是维持这里的就诊秩序,疏导并合理分流待诊病人,同时也要做好候诊病人的普通宣教工作。疫情发生以来,信息量爆炸,微信、网络等自媒体信息满天飞,但国家防范新冠的最新标准是这里唯一可信可用也是群众百姓必须知道的内容。在病人等待之余,林晓正在讲给病人听。

医院环境分为清洁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管控标准。勤洗手,做好手卫生,是预防交叉感染、切断疫情传播的重要手段。威海市立医院一直把院内感染的防控放在突出位置,全体医护人员接触病人前后,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前后,穿脱隔离衣前后,进行无菌操作前后,均要严格落实手卫生。护士长高立卉进入半污染区后正在洗手进入清洁区。

隔离观察区是对密切接触者、疑似和有流行病学史的患者进行隔离观察的区域,严格按国家标准执行,隔离者不能随意走动,也不能留陪护人员,留观者的生活起居均由医院安排专人来完成。疫情发生以来,威海市立医院加大后勤保障工作力度,并组织医院内部的志愿者,承担并完成部分非医疗工作,让医生保持更多地精力来治病救人。护士杨一平正在为患者送水并询问是否还有其他生活需求。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为积极防控疫情,医院党委高度重视,将疫情防控作为当前主要工作来抓,全党动员,全员行动,全力打赢这场阻击战。为方便群众,防止院内交叉感染,威海市立医院将发热门诊搬迁到5号楼,同时将药房和检验科配套在一起。虽然有效地切断了传染途径,但检验窗口也由大楼内搬到了阵地的前沿。主任辛晓文往返奔跑在抗疫的第一线,带领检验科团队直面看不见的防控战场。

作为区域医疗中心,疫情面前,医院不但要集中力量做好疫情的管控和全市重大危重新冠病人的救治工作,而且依然要做好普通非新冠病人的救治工作。医院急诊科是集院前急救、院中抢救、重症监护三位一体的急诊急救中心,是医院医疗工作的前沿科室。

新冠疫情发生后,面临防护物质紧缺、人力资源不足等困难,尽管广大医务人员时刻有暴露的风险,但“威海加油”“中国必胜”成了威海市立医院人的见面语和口头禅。因为他们相信,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不能过去的冬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