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产房生过孩子的人会有各种各样的感受和完全不同的评价。
如果说大家还能有些什么共同的感受的话,就是“难忘”,有的人是难忘的美好经历,有的人是难忘的不愉快的经历。
在中高端私立医院的分娩经历通常是比较好的,但是在公立医院,有很多人的分娩体验是负面的。
公立医院的体验差主要是因为产房的管理模式出了问题,没有及时的调整和更新,不是没有改变的办法,主要是缺乏改变的动力,有时候也是出于无奈。
现在大多数公立医院产房的管理模式还是工业社会的做法,是以效率为主,以安全为核心,以医生为中心的,像工厂的生产流水线,缺少了人文关怀。
在医生和助产士心里,这几件事情是有先后顺序的,重要性的等级是不同的。
一般是安全与质量第一,效率第二,服务的优先级别没那么高,通常是排在第三位,甚至是排在更加靠后的位置,所以你觉得体验差是正常的。
产科医生和助产士这么去做也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产科和其他的科室不同,是process based,分娩过程也会经历很长时间,经手很多人,需要各种医生助产士和护士,一个人说了不算,每个人都很重要,就像击鼓传花,不知道会在谁手里结束。
说得高大上一些,产科就是VUCA:
不稳定(Volatile)
不确定(Uncertain)
复杂(Complex)
模糊(Ambiguous)
所以产科经常会有很多的Surprise(意外)和Emergengcy(急诊),需要的是Teamwork(团队合作),是MDT,不是外科医生式的单打独斗。
产科的最终结果取决于团队中最弱的那个环节和那个人,生孩子是说来就来,紧急情况:
可以是随时随地发生在任何人身上;
可以是白天、晚上、周末、节假日;
可以是产科医生、麻醉科医生、新生儿科医生、助产士, anytime,anywhere,anyone;
单靠一个好的产科医生是没有用的。
产科多数是平安无事,经常是急事,有时是麻烦事,偶尔是天大的事;
产房是家,助产士是妈,产科医生是爹,麻醉科医生,新生儿科医生是叔叔阿姨;
产科是随时随地的,产科是惊天动地的,产科是要死要活的;
产科是需要招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
产科是救火队,产科是居委会,产科是妇联,产科是党支部;
产科不仅仅是产科,还是24小时的急诊,是ICU,是内科,是外科,是麻醉科,需要的是MDT的团队,是全科的知识和能力;
产科需要花99%的时间去准备1%的意外,任何一个正常的产妇随时随地都有可能转变为一个危重病人,出现脐带脱垂、产后出血、肩难产、羊水栓塞、心脏骤停、胎儿窘迫等。
这些特点决定了产房更多的像War Zone(战场),在战场上大家首先考虑的是安全,不是服务。
在分娩量比较大的公立医院,病人多,疑难复杂危重的产妇比较多,而且来起来都比较急。
公立医院的诊疗流程也比较复杂,分娩的持续时间通常是比较长,一次正常的分娩需要持续十几个小时,经手的医生和护士很多,交接班也很多。
很多都是临时的一对多(一个医生护士负责很多产妇),和多对一(多个医生护士经手一个产妇)的关系。
这是医院的现状,但是从产妇角度来讲,是完全不同的想法和预期。
大家的预期比较高,每个人都会觉得自己的分娩过程很重要,通常会把分娩想像成为一个美好的经历,但是现实是残酷的,差距是巨大的,期望越高,失望就越大。
大家的担心比较多,怕痛,怕中转剖宫产,怕宝宝出事,怕会阴侧切。
不可控的事情比较多,医生不可控,意外不可控,流程不可控。
有时候,有些产妇还会遭遇“产房暴力”,有肢体“暴力”,有语言“暴力”,还有各种漠视你的“冷暴力”
各位医生们,各位助产士和护士们,请记住:
我不仅仅是你们分娩工作量里面的另外一个数字而已,这是我最重要的一次人生经历,我心里惴惴不安又非常期待,我很期待又害怕这一天。
1、我害怕那些分娩过程中的不确定和风险,我又期待自己能够亲自经历这一切去迎接宝宝的到来;
2、我害怕疼痛,我又想自己生孩子。
所以我真心希望你们能原谅和宽容的对待我的犹豫,我的纠结,我的脆弱,我的声嘶力竭,我的反复无常,我的各种失态。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既要、又要、还要、还TM要的好事。
但是,我们总得尝试去改变吧?去变得每天都比昨天好一些吧?日积月累我们就会逐渐接近和达到既要、又要、还要、还TM要的标准了,你说呢?
欢迎大家一起来吐槽自己在产房不愉快的经历,让院长们、主任们、医生们、助产士们、护士们一起来反思如何改善。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