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的分类沟通

2019
06/30

+
分享
评论
Frank诸任之
A-
A+
面对这些各色各样的患者,是否只有一种沟通方法呢?

有人说,医院就像社会的缩影,在医院里,形形色色的患者都有。诊疗规范往往只有一种,面对这些各色各样的患者,是否只有一种沟通方法呢?显然是行不通的。这就需要医务人员能够在辨别患者类型后,采取针对性的沟通方法,那么才能获得患者满意。

医务人员是否遇到过以下患者:

整天哭哭啼啼的患者,或者整天乐呵呵的患者?

凡事喜欢刨根问底的患者,或者马大哈的患者?

对病历整理清清楚楚的,或者乱成一堆的病历?

喜欢依赖医生的患者,或者喜欢自己做决定的患者?

......

其实,以上这些患者只是表现了其各种各样的性格,尤其在面对人生重大变故的时候,这种性格会显现的特别突出。如果医务人员能够在诊疗开始阶段就能识别他们的个性,那么在之后的诊疗过程中就容易和患者进行交流和合作,已达到医患的一致性。那么到底如何对患者进行分类管理呢?

假如把外向和内向作为横轴的两端,关注自己和关注他人作为纵轴的两端,那么就可以分成四个象限:

外向且关注自己--红色类型

外向且关注他人--黄色类型

内向且关注自己--绿色类型

内向且关注他人--蓝色类型

红色类型的患者特别容易分辨,无论得的什么病,在红色类型的患者心里就是天大的事,譬如特别好哭,好像生病是老天爷惩罚他似的。就诊期间,特别喜欢拉着医生的手,反复询问疾病的严重性。甚至在病房里,最喜欢向别人吐露心声的也是红色类型的患者。

黄色类型的患者虽然也属于外向,但他们好像并不怎么关心自己。在和他们交流时,仿佛是讨论另外一个人的情况,甚至他们更喜欢自己来做决定。哪怕病情严重,他们照样该吃吃,该喝喝,他们的口头禅一般是:治得好不用多想,治不好多想也没用。

绿色类型的患者,上海话说比较“作”。吃药有吃药的不好,手术有手术的不好,似乎没有一种治疗方案能够满足他们的需求。不理他们吧,他们又会理解成不关心他们。对他们热情一点吧,他们又怕医生有其他企图。什么都想听又什么都听不进的患者。

蓝色类型的患者特别冷静和理智,医务人员需要特别注意。因为他们的脸上不太容易让你看得出来他们的病情严重程度。能忍是他们擅长的。不过他们性格中的理性应该是医生喜欢的那种,因为和他们讲道理是比较容易的,只是有些时候他们也会拿着文献资料来考考你。

医务人员的沟通方式,我们推荐以下类型:

红色类型患者--肢体语言

黄色类型患者--授权

绿色类型患者--病友

蓝色类型患者--文字

与红色类型患者沟通时,容易出现患者情绪波动,患者特别需要依靠。那么握手、拥抱、抚摸等肢体交流的手段就比较容易让对方情绪平复,甚至让患者有一种安全感。不过特别提醒的是最好有第三者在场,而且时间不宜过长。

与黄色类型患者沟通时,可以给他们做选择题,多听听他们的意见,让他们发表自己的看法,比较容易获得对方的信任。只有在对方认为自己做不了决定时,才给予建议,同样还是请他们最后决定,好像医生只是个参谋罢了。

与绿色类型患者沟通时,小心费时费力,可以邀请其他患者来帮忙,或者请他们参加患友会,让他们有更多交流的地方,可以得到更多信息。等到他们需要请你帮忙时再出手也来得及,同时也可以邀请其他人员对绿色类型患者进行提醒和叮嘱。

与蓝色类型患者沟通时,光说估计不够,因为对方要求的专业性比较高。可以常备各种宣传资料,有什么问题,请对方先阅读,有问题再说。当对方沉浸在知识的海洋中,他们的心理也获得了满足。甚至可以邀请他们为绿色类型患者进行教育。

可以这么说,每天医务人员都会遇到不同类型的患者,在沟通开始就需要及时发现对方的类型,有针对性的进行沟通调整,那么患者会感受到医务人员的重视程度。不能说都能解决问题,不过大部分患者可以获得满意。说句玩笑话,垃圾都开始分类了,与患者交流不应该分类管理吗?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由“健康号”用户上传、授权发布,以上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不代表健康界立场。“健康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转载、侵权等任何问题,请联系健康界(jkh@hmkx.cn)处理。
关键词:
患者,沟通,分类,医务人员,类型,医生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 医生交流群 加入
  • 医院运营群 加入
  • 医技交流群 加入
  • 护士交流群 加入
  • 大健康行业交流群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剩余5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