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ASCO | CAR-T、TCR-T、CTL、TIL和DC细胞治疗最新进展

2019
06/12

+
分享
评论
美柏
A-
A+
美国临床肿瘤学会上,每种细胞治疗我们将选取几项进展,分享给大家。

自从2017年两款CAR-T疗法上市以后,细胞治疗正式登上了医疗健康的舞台。虽然昂贵的治疗费用使一般家庭无法承担,也抵挡不住各大企业与研究机构的热情。

细胞治疗目前只在血液疾病中显示出不凡疗效,而实体瘤中的研发依旧举步维艰。

作为肿瘤临床研究的最大盛会,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更是少不了各种细胞治疗的亮相-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除了有CAR-T,其他细胞治疗如TCR-T,CTL,TIL和DC也取得了不错的进展。每种细胞治疗我们将选取几项进展,分享给大家。

1、树突细胞(DC)

树突细胞(DC),顾名思义,长得“四通八达”,类似树突状的免疫细胞。DC根据来源一般分为两类:淋巴系和髓系,均起源于多能造血干细胞。DC具备吞噬和抗原呈递等功能,在肿瘤免疫中具有重要作用。

在外周组织时,DC作为人体免疫细胞的“哨兵”,到处巡视。虽然稍显稚嫩,已然具备强大的抗原内吞和加工处理能力。DC在接触抗原之后,自身也变得更加成熟老练,并“升迁”至次级淋巴组织,激发T细胞应答。

DC治疗通过采用病人自体的单核细胞在体外培养诱导生成DC,然后负载相应的肿瘤抗原,制成负载肿瘤抗原的树突细胞,再将这些树突细胞注入体内后刺激体内的肿瘤杀伤性淋巴细胞增殖,发挥长期肿瘤监视作用和肿瘤杀伤作用,达到消灭肿瘤的目的。

今年ASCO上有两项针对DC治疗的研究:一项与免疫检测点抑制剂联合在实体瘤中的应用,另一项是针对肿瘤干细胞的研究。

01

在第一项研究中,瘤内(IT)髓系DC(myDC)对开启抗肿瘤免疫至关重要,并且能够在肿瘤微环境中重启杀伤T淋巴细胞。瘤内注射检测点抑制剂可以降低调节T细胞并“溶解”PD-L1+肿瘤细胞,随后释放的抗原被myDC捕获并开启肿瘤免疫循环。

该1b临床试验共招募6名标准治疗失败的晚期实体瘤患者,包括3名黑色素瘤、2名三阴乳腺癌和1名上皮性卵巢癌。患者在瘤内注射myDC、ipilimumab和avelumab,以及静脉注射低剂量nivolumab。主要终点是安全性和可行性。

3名患者在该时段可用于评估药物响应,其中一名黑色素瘤患者获得超过8个月的持续PR,该患者此前对PD-1和CTLA-4抗体均耐药。在另外两名黑色素瘤患者中,瘤内药物注射伴随着肿瘤转移的消退【1】。

副作用包括2名患者在注射位的瞬时2级局部疼痛,1名患者1级瘙痒,1名患者2级肺炎,1名患者皮疹,1名患者在注射部位瘙痒和皮肤红肿同时发生。细胞生物学和免疫组化分析正在进行中。

这些研究的结论告诉我们:瘤内注射myDC和免疫检测点抑制剂是可行且耐受的,并在注射部位和非注射部位释放出早期的抗肿瘤活性。

02

第二项研究中,肿瘤干细胞是导致患者抵抗化疗/放疗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靶向这群细胞有可能解决耐药性问题。这项研究目的通过开发基于DC的疫苗来消除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肿瘤干细胞。

研究人员从PANC-1(胰腺癌)和A549(NSCLC)细胞系中成功分离和鉴定出肿瘤干细胞,它们过表达一些干细胞类似标记:NANOG, OCT4, SOX2 和CD133。另外,肿瘤干细胞也被验证对吉西他滨耐药。

研究对比了肿瘤干细胞和普通肿瘤细胞裂解物产生的疫苗。首先,他们比对了这两种疫苗在3种不同的培养基中表型和功能的差异。培养于X-VIVO 15和AIM-V条件下的DC能提高IL-12的产生,并激活更多T细胞,主要是CTL和Th1。相反,在DendriMACS中培养的DC更多形成T调节细胞【2】。

总的来说,数据表明改变培养成分能够改变DC分化的可塑性。另外,这项研究也强调了培养基对DC免疫疗法达到最佳效果的重要性。最后,负载肿瘤干细胞抗原的DC可能是靶向细胞治疗和解决抗药性的有效策略。

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

虽然DC免疫治疗展现出不错的疗效,但其细胞本身只是一个“中介”,而免疫治疗的真正执行者是杀伤细胞,如CTL。DC获得消息之后,传递给CTL,这些真正的“杀手”得到指令,一起攻击肿瘤君。那么我们就来看看今年ASCO上两项CTL进展。

01

第一项研究关于EBV相关疾病中CTL治疗结果与相关性。Tab-cel是一种靶向EBV抗原的异源T细胞疗法。研究人员认为Tab-cel的临床活性是通过EBV特异性T细胞介导的。因此,他们定量了Tab-cel治疗后循环EBV-CTLp细胞及和响应的相关性。

该研究分析了10例多中心EBV阳性相关疾病数据,包括移植后淋巴增生性疾病(PTLD)和其他EBV相关疾病。研究显示响应者(n=6; 2 PR和4 CR)循环CTLp从基线到第34天平均上升了5.8倍(0.8-133)。

5/6响应者在第34天EBV-CTLp上升≥ 3.8倍,另一个患者没有显著变化(0.8倍)。相反,4名无响应患者(3 SD; 1 PD)于基线比EBV-CTLp平均下降0.3倍。统计学发现第34天循环CTLp倍数改变和临床响应有着很强相关性(p=0.038)【3】。

02

第二项研究是基于新抗原特性T细胞的1a临床试验。虽然靶向新抗原的TIL疗法在实体瘤中能获得完全和持久响应,但无法获得新鲜肿瘤样品阻碍了TIL的发展。而来自外周血的靶向新抗原的CTL疗法则是一种新选择。

这项研究主要测试靶向个性新抗原的CTL疗法的安全性和客观响应率。CD8+T细胞从不同时间点中分离并与具有新抗原的自体DC共培养,产生靶向新抗原的CTL。随后患者在不同时间点接受CTL治疗,并评估效果。

到2018年10月16日,共10名患者被招募,其中9名经过1-6次0.35-4×108 CTL回输。这9名患者包括8例转移性黑色素瘤和1例结直肠癌。招募的10名患者中7人最终得到评估。其中,1人评估为PR,1人为iPR,3人为SD,2人为PD。

客观反映率28.57%,疾病控制率为71.4%。所有参与者安全耐受,与过继细胞转移相关副作用最高等级为2级。其中2名受试者(PR和iPR)新抗原特异CTL在其外周血中持续了140天【4】。

3、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

肿瘤的形成过程中,会伴随着一些免疫细胞的浸润,特别是T细胞,因此被称为TIL。近年研究发现TIL在抗肿瘤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因此纯化和鉴定出特异的TIL对肿瘤治疗至关重要,特别是对免疫检测点抑制剂耐药的肿瘤。

今年的ASCO有三项相关研究,关于TIL疗法在肿瘤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进展后的应用,为解决耐药性问题提供了解决方案。

01

第一项是在晚期复发宫颈癌中进行的二期临床试验,检测TIL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宫颈癌患者相对年轻且生存率较低。以化疗和免疫治疗为二线治疗的ORR在4%至14%之间。而前期TIL治疗在一些患者中显示出持续响应和长期疾病控制潜力。

这项名为C-145-04是多中心二期临床试验,治疗经历过至少一线化疗患者,前期免疫检测点抑制剂患者被排除在外。主要终点是ORR,次要终点包括响应持续时间(DOR)和疾病控制率(DCR)。

截至2019年2月4日该研究总招募27名患者,平均年龄47岁,接受前期治疗为2.6次。患者接受了2代LN-145治疗,ORR为44% (1 CR, 9 PR, 2 uPR),3.5个月中期随访DCR为89%,其中11/12维持响应。

其中4名患者在长期随访中观察到响应提高。回输TIL细胞平均数为28x109。IL-2的平均给药剂量为6.0。这项研究说明LN-145具有可接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为晚期宫颈癌提供了一种治疗选择【5】。

02

第二项临床试验名为C-144-01,验证名为LN-144的TIL治疗在晚期转移性黑色素瘤中的效果,包括对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PD-1免疫检测点抑制剂等)产生耐药的患者。

这也是一项全球多中心二期研究,评估LN-144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试验共招募了55名三期/四期不可切除黑色素瘤患者,经历了平均3.1次前期治疗(anti-PD1 100%; anti-CTLA-4 80%; BRAF/MEK 抑制剂24%)。ORR为38% (2 CR, 18 PR, 1 uPR)。

21名响应者中,4人已经进展,中位随访期为7.4个月。总体疾病控制率为76%。更长期随访在某些患者中发现响应率得以提高。

这54名响应者包括大部分前期对抗PD-1治疗进展的患者以及PD-L1阴性患者(TPS < 5%)。回输到患者的平均细胞数为28 x109。IL-2的平均给药剂量为6.0【6】。

03

最后一项研究分析了丹麦近十年来TIL治疗效果与PD-1抗体进展后的关系。该研究共分析了三项临床试验,包括55名黑色素瘤患者。该分析包括计算生存曲线和临床响应率。

研究发现:综合三项临床试验,中位OS为15.9个月,PFS为3.7个月。6名患者获得CR(11%),其中4人治疗还在进行。14名患者获得PR(26%),其中3人还在继续治疗。在中位随访时间40个月时响应者的中位OS还未达到。

前期是否经过PD-1抗体治疗患者PR并无统计差异(42%无PD-1治疗对比32%有PD-1治疗)。然而,与前期经过CTLA-4但不是PD-1抗体治疗的患者比,经历过两种单药治疗的PR患者响应持续时间会短一些【7】。

这项研究说明:PD-1抗体治疗进展后,TIL治疗的PR可能更短,但能获得持续的CR。因此,TIL治疗依然是转移性黑色素瘤的一项治疗策略。

4、TCR-T

形形色色、千千万万的病原体进入人体内,是怎么被T细胞识别的?其中T细胞受体(TCR)扮演着重要的角色。T细胞通过改变TCR的序列来识别各种抗原序列,无论病原君如何千变万化,也无法逃脱T细胞的手掌心。

那么,是不是也有针对不同肿瘤类型的TCR呢?如果我们知道某种TCR能特异的结合肿瘤抗原,并招募杀伤T细胞“干掉”肿瘤细胞,是不是会很大程度提高肿瘤治疗效果?今年ASCO上有两项相关研究,一起来瞧瞧。

这两项研究都是关于针对NY-ESO-1特异性TCR。

01

第一项研究检测细胞治疗前用化疗剔除淋巴细胞(LD)对临床效果和细胞因子风暴(CRS)的影响。这项细胞治疗的名称为TBI-1301,用的化疗药物是环磷酰胺(CY)。

患者经过PBMC采集后处理加工成TBI-1301细胞。研究共注入5x109个细胞,并在注入细胞前第二和第三天分别给予750 mg/m2 CY。终点包括安全性、有效性以及生物相关性。

目前为止,9名患者经过了治疗,其中8人接受了指定剂量。这8名患者可用于评估响应和毒性,并未发现DLT。即使通过CY达到LD,所有4名滑膜肉瘤和1名黑色素瘤患者经历了1-2级CRS,伴随CRP、铁蛋白和IL-6的升高。

大部分患者CRS可自愈,其中一名由于2级恶心/呕吐需要tocilizumab治疗。还有两名患者经历了3级肿瘤相关疼痛。其他治疗相关3级或4级毒性包括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和低磷血症【8】。

总体响应的情况为:2个PR、5个SD和1个PD。生物标记物分析说明TBI-1301细胞在某些患者身上维持超过了100天。这些结果说明TBI-1301细胞治疗安全可靠且具有相应的抗肿瘤活性。

02

第二项也是相似的研究,关于NY-ESO-1/TCR-T与CRS以及临床疗效的相关性。相比之下,该研究做了细胞数爬坡试验,从5 x108到5 x109。进行细胞治疗前给予1,500mg/m2 CY。

9名患者接受了TCR-T治疗,输入的细胞在5天内得到急速扩增。3名接受5x109细胞患者产生早发型CRS,伴随着血清中IL-6和IFN-γ的升高。CRS一般发生在细胞输入的第一天或第二天,并能通过tocilizumab有效控制。

3名滑膜肉瘤患者显示出肿瘤缩小的PR,并且他们都具有高表达的NY-ESO-1,超过75%。扩展分析发现多种趋化细胞因子包括CCL2、CCL7和IL-3在CRS患者血清中上升。效应-记忆T细胞比例与CRS发展显著相关【9】。

5、CAR-T

CAR-T的背景介绍无须赘述,每年都能收录不计其数的会议摘要。由于相关CAR-T研究数量众多,我们只选择今年ASCO其中的三项研究和大家分享。

01

第一项关于CD19和CD22的“混合双打”CAR-T疗法,用以治疗难治/复发性非霍奇金B细胞淋巴瘤(NHL)。研究的主要终点是安全性和有效性。

该研究从2016年3月到2018年1月共招募了38名患者,其中36人可用于评估。经过最少3个月随访,26名患者达到ORR,包括18人CR和8人PR。第三个月的ORR在不同亚组中是一致的,无论何种病理亚型、细胞来源或基因组异常。

在数据结算点,在第三个月具有CR的15/18患者依旧维持响应,2/8在无附加治疗情况下从PR变成了CR。总的来说,最佳ORR为83.3%,包括55.5%的CR和27.8%的PR,中位随访期为5.3个月,中位PFS为5.8个月,中位OS还未达到。

在第一次复发接受治疗的患者比初始耐药和多次复发患者有更佳的PFS。与未到达OS患者比,第三个月达到OS的患者显著延长了PFS和OS。9名具有IgH/MYC转座的患者中位随访期为10.1个月,中位PFS和OS未达到。

在7名维持响应的患者中包括全部4名双击淋巴瘤。然而,10名17p缺失或TP53突变的患者中位随访期为5.3个月,中位PFS为3.6个月,OS为9.9个月。所有患者经历了可逆的CRS,其中21.1%为高级别。13.2%患者发现低级别神经毒性【10】。

02

第二项是一CD19CD20双靶点CAR-T研究,与“混合双打”不同,这是“一箭双雕”。该研究的适应症也是NHL,主要终点是安全性。

截至目前已有11名患者完成治疗,平均年龄54岁,包括5名DLBCL,4名MCL和2名CLL。在剂量爬坡试验中,3名患者输入2.5 x 105细胞/ kg,3名7.5 x 105细胞/ kg,3名2.5 x 106细胞/ kg。

最后2.5 x 106细胞/ kg被选为扩展治疗。安全性方面,6名患者发生1-2级CRS,3名发生1-2级神经毒性。没有发生3-4级CRS或神经毒性。4名患者需要tocilizumab治疗CRS。

28天ORR为82%,其中6/11获得CR,3/11获得PR。所有CR患者依旧处于缓解阶段,最长的超过一年。所有进展患者经历了重复活检,结果显示了CD19或CD20阳性【11】。

03

最后一项研究关于CAR-T在实体瘤中的一期临床研究,靶向的是Claudin18.2 (CLDN 18.2),一种在胃癌和胰腺癌高表达的基因。试验的主要终点是安全性和有效性。

截至2018年11月30号,总12名转移性腺癌患者(7名胃癌和5名胰腺癌)被招募到试验中,并接受1-5个疗程CAR-T细胞治疗(总共0.5 - 55 X 108细胞)。

研究中并未发生严重副作用、治疗相关死亡和神经毒性。除了淋巴细胞、中心粒细胞和白细胞数量下降外,并未发现4级副作用。所有的CRS都为1-2级。

在11个可评估患者中,1人达到CR(胃癌),3人PR(2胃癌和1胰腺癌),5人SD和2人PD。ORR为33.3%,中位PFS是130天【12】。

6、小结

细胞治疗被称为“活体药物”,利用自体特异的免疫细胞去攻击肿瘤细胞,不仅能够达到靶向疗效,也能有效维持这种抗癌作用。虽然CAR-T仍然是目前发展的重点,但其他细胞治疗也是百花齐放,且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目前被批准的细胞治疗方法主要应用于血液癌症领域,在实体瘤方面尚未建树。随着研究和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细胞治疗也在实体瘤中显示出初步疗效,特别是晚期癌症。联合细胞治疗和其他治疗方法,可以极大提高患者生存和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Julia Katharina Schwarze, Gil Awada, Louise Cras, Ramses Forsyth, Ivan Van Riet, Bart Neyns. A phase Ib clinical trial on intratumoral administration of autologous CD1c (BDCA-1)+ myeloid dendritic cells (myDC) in combination with ipilimumab (IPI) and avelumab (AVE) plus intravenous low-dose nivolumab (NIVO) in patients with advanced solid tumors. J Clin Oncol 37, 2019 (suppl; abstr e14012).

【2】João Calmeiro, Mylène Carrascal, Luís Mendes, Iola F. Duarte, Célia Gomes, João Serra, Amilcar Falcão, Maria Teresa Cruz, Bruno Miguel Neves. Development of a novel dendritic cell-based immunotherapy targeting cancer stem cells. J Clin Oncol 37, 2019 (suppl; abstr e14009).

【3】Blake T. Aftab, Daniel Munson, Kevin Rasor, Philippe Foubert, Donald Edward Tsai, Wen-Kai Weng, Armin Ghobadi, Koen Van Besien, Yan Sun, Minoti Hiremath, Willis H. Navarro, Susan Prockop. Correlation of circulating EBV-targeted cytotoxic T lymphocyte precursors (EBV-CTLp) and clinical response following tabelecleucel (tab-cel) infusion in patients with EBV-driven disease. J Clin Oncol 37, 2019 (suppl; abstr 2532).

【4】Bo Li, Xiaoshi Zhang, Geng Liu, Si Qiu, Zhaoduan Liang, Mingming Liu, Yan Gao, Rui-hua Xu. Phase Ia clinical trial of adoptively transferring peripheral blood-derived cytotoxic T lymphocytes targeting individual neo-antigens to treat patients with advanced solid tumor. J Clin Oncol 37, 2019 (suppl; abstr e14025).

【5】Amir A. Jazaeri, Emese Zsiros, Rodabe Navroze Amaria, Andrew S. Artz, Robert P. Edwards, Robert Michael Wenham, Brian M. Slomovitz, Axel Walther, Sajeve Samuel Thomas, Jason Alan Chesney, Robert Morris, Koji Matsuo, Stephanie Gaillard, Peter Graham Rose, Jesus Garcia Donas, Jacqueline Maria Tromp, Fatemeh Tavakkoli, Huiling Li, Maria Fardis, Bradley J. Monk. Safety and efficacy of adoptive cell transfer using autologous tumor infiltrating lymphocytes (LN-145) for treatment of recurrent, metastatic, or persistent cervical carcinoma. J Clin Oncol 37, 2019 (suppl; abstr 2538).

【6】Amod Sarnaik, Nikhil I. Khushalani, Jason Alan Chesney, Harriet M. Kluger, Brendan D. Curti, Karl D. Lewis, Sajeve Samuel Thomas, Eric D. Whitman, Omid Hamid, Jose Lutzky, Anna C. Pavlick, Jeffrey S. Weber, James M.G. Larkin, Debora Barton, Lotus Yung, Sam Suzuki, Maria Fardis, John M. Kirkwood. Safety and efficacy of cryopreserved autologous tumor infiltrating lymphocyte therapy (LN-144, lifileucel) in advanced metastatic melanoma patients who progressed on multiple prior therapies including anti-PD-1. J Clin Oncol 37, 2019 (suppl; abstr 2518).

【7】Troels Borch, Rikke Andersen, Eva Ellebaek, Özcan Met, Marco Donia, Inge Marie Svane. Treatment with tumor-infiltrating lymphocytes in the changing treatment landscape of metastatic melanoma. J Clin Oncol 37, 2019 (suppl; abstr e14024).

【8】Marcus O. Butler, Sam Saibil, Luisa Bonilla, Norman Franke, Sevan Hakgor, Sarah Boross-Harmer, Habeeb Majeed, Megan Nelles, Pamela S Ohashi, Kendra Ross, Adrian G. Sacher, Elizabeth Scheid, Valentin Sotov, Aileen Trang, Koosha Vakili, Brendan Van As, Shuichi Takahashi, Shinya Tanaka, Linh T. Nguyen, Naoto Hirano. Effect of minimal lymphodepletion prior to ACT with TBI-1301, NY-ESO-1 specific gene-engineered TCR-T cells, on clinical responses and CRS. J Clin Oncol 37, 2019 (suppl; abstr 2537).

【9】Mikiya Ishihara, Shigehisa Kitano, Hiroyoshi Hattori, Yoshihiro Miyahara, Hidefumi Kato, Hideyuki Mishima, Noboru Yamamoto, Takeru Funakoshi, Takashi Kojima, Tetsuro Sasada, Eiichi Sato, Sachiko Okamoto, Daisuke Tomura, Hideto Chono, Ikuei Nukaya, Junichi Mineno, Hiroaki Ikeda, Takashi Watanabe, Shinichi Kageyama, Hiroshi Shiku. Tumor responses and early onset cytokine release syndrome in synovial sarcoma patients treated with a novel affinity-enhanced NY-ESO-1-targeting TCR-redirected T cell transfer. J Clin Oncol 37, 2019 (suppl; abstr 2530).

【10】Liang Huang, Na Wang, Chunrui Li, Yi Xiao, Yang Cao, Min Xiao, Yicheng Zhang, Tongcun Zhang, Jianfeng Zhou. Efficacy and safety of CAR19/22 T-cell “cocktail” 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refractory/relapsed B-cell non-Hodgkin lymphoma. J Clin Oncol 37, 2019 (suppl; abstr 2534).

【11】Nirav Niranjan Shah, Fenlu Zhu, Dina Schneider, Carolyn Taylor, Winfried Krueger, Andrew Worden, Walter L. Longo, Mehdi Hamadani, Timothy Fenske, Bryon Johnson, Boro Dropulic, Rimas Orentas, Parameswaran Hari. Results of a phase I study of bispecific anti-CD19, anti-CD20 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CAR) modified T cells for relapsed, refractory, non-Hodgkin lymphoma. J Clin Oncol 37, 2019 (suppl; abstr 2510).

【12】Xianbao Zhan, Bin Wang, Zonghai Li, Jie Li, Huamao Wang, Longpei Chen, Hua Jiang, Meihong Wu, Jun Xiao, Xiaobo Peng, Hong Ma, Dan Feng, Dakun Wang, Qiang Fu, Mei Wang, Fengping Shen, Qiang Hao, Linli Zhang, Jing Xu, Yingyi Zhang. Phase I trial of Claudin 18.2-specific 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 cells for advanced gastric and pancreatic adenocarcinoma. J Clin Oncol 37, 2019 (suppl; abstr 2509).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由“健康号”用户上传、授权发布,以上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不代表健康界立场。“健康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转载、侵权等任何问题,请联系健康界(jkh@hmkx.cn)处理。
关键词:
ASCO,TIL,CTL,细胞,患者,肿瘤,治疗,DC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 医生交流群 加入
  • 医院运营群 加入
  • 医技交流群 加入
  • 护士交流群 加入
  • 大健康行业交流群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剩余5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