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315晚会谈到查处工作的“雷厉风行”

2019
03/18

+
分享
评论
王秀华
A-
A+
在打假问题上少一点“雷厉风行”,多一点“规定动作”,或许才是真正值得庆幸的事情。

一年一度的315,上演着似曾相识的故事。

令人印象极深的,大概就包括有关政府部门对晚会曝光的企业“雷厉风行”地进行查处这一举动了。

每当读到这类新闻,笔者都会产生喜忧参半甚至是忧大于喜的感觉。

为何感到喜悦?道理十分简单——中央级主流媒体在315这一特殊时间窗口,所集中曝光的制售假冒伪劣产品事件,其曝光的真实性和严重性,都无法不引起相关监管部门高度重视。这些部门因此对曝光的个案用“雷厉风行”的手段进行查处,从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相关部门应有的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如果在这种情况下却麻木不仁、视若无睹,那就真的不能不令人心生担忧了。

但令人不能不为之忧虑的是,有关部门“雷厉风行”地采取行动的对象,是否仅仅锁定在相关的具体企业?是否将厘清相关监管部门的责任和监管制度的健全纳入范围之中?当然,说到责任,问题的产生一般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不能先入为主地拿着失职渎职的帽子到处乱扣,但事情总绕不过去,总要正面面对,总要实事求是地弄清楚,总要对公众做出负责任的交代。

每个人都是假冒伪劣产品的受害者。对于国人来说,315已经成为中国打假历史上的一个标志性时间点。广大群众对假冒伪劣商品的强烈憎恨,随着某些无良企业在这一晚的被曝光而得到释放,媒体的监督作用也借此得到彰显,甚至某些部门在整治工作中的“雷厉风行”尽管被有些人指责为“马后炮”,但却毕竟向公众传递了若干令国人欣慰的良性信号。

但问题的关键在于,对于国人向来憎恨至极的制假售假行为,其防范和治理工作的重点,在于积极审慎地织好严密的日常监管之网,仅仅靠媒体的曝光甚至在某一个时间点的集中曝光,就难免九牛一毛,挂一漏万。试想,如果问题发展到央视曝光的严重程度,那么问题就必然有一个相应的发酵和发展过程,那么问题为什么难以得到及时发现?我们有关部门的日常监管工作是如何进行的?有什么教训值得认真吸取?可以想象,如果日常的规范化监管工作能够紧紧跟上,是不是可以将制假售假行为扼杀在萌芽之中?某些企业是否会在严格的监管之下弃恶而从善,从而规避在315晚会上见“光”就“死”的悲催结局?是否会因此而少付出一些社会成本?果如此,那么无论对消费者、相关企业乃至整个社会来说,都无疑不是好事一桩。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在打假问题上少一点“雷厉风行”,多一点“规定动作”,或许才是真正值得庆幸的事情。

因此最重要的是如何举一反三,如何通过从制度层面的发力来亡羊补牢。如果止于对某些具体企业“雷厉风行”地采取行动,就难免有舍本逐末之嫌了。

还有一个发挥媒体的监管作用问题。媒体必须着实起到正面引导舆论,大力弘扬社会主流价值观的作用,这一点毋庸置疑。但同样毋庸置疑的是,同时也应当重视发挥媒体之“啄木鸟”的作用。不但体制内各级各类媒体应该成为“啄木鸟”,甚至各种自媒体的“啄木鸟”作用也不可忽视。想想吧,在社会这片大森林里,如果让“啄木鸟”们健康成长和自由飞翔,各种害虫能不失去藏身之地?     

当然,媒体不应该成为“法官”,也应该纳入被依法监管的范围之中,媒体如果提供假冒伪劣产品也应当得到追究。

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运动式打假的运作方式是不是需要反思和改进,也同样值得重视。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由“健康号”用户上传、授权发布,以上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不代表健康界立场。“健康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转载、侵权等任何问题,请联系健康界(jkh@hmkx.cn)处理。
关键词:
雷厉风行,查处,工作,啄木鸟,媒体,部门,监管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 医生交流群 加入
  • 医院运营群 加入
  • 医技交流群 加入
  • 护士交流群 加入
  • 大健康行业交流群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剩余5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