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不在乎这“六大因素” 很有可能得糖尿病

2019
03/15

+
分享
评论
熊苗营养师
A-
A+
糖尿病不是因为吃糖就得糖尿病,这是一个普遍认知的误区。

这几天在老家做科普讲座,很多听课的人都不吃糖,以为糖尿病是吃糖果引起的。糖尿病不是因为吃糖就得糖尿病,这是一个普遍认知的误区。

一、名叫糖尿病,有人以为是吃糖过多引起,其实并非如此。

它是由于胰腺中胰岛细胞功能失常,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和胰岛素不敏感而发病。当然,因吃糖过多引起肥胖症,患糖尿病的机会也随之增加。调查资料表明,哪个地区食糖消费量增加,糖尿病发生的概率也会增高。引起糖尿病的原因,既有先天的遗传因素,也有后天的发病因素。先天因素好比种子,后天因素好比土壤,种子只有种在适合的土壤中才能生根发芽,才会开花结果。

二、哪六大因素会引起血糖高

先天遗传,并不是遗传糖尿病本身,只是遗传下来糖尿病的易感性。具有糖尿病易感基因的人,是不是发病,还得看后天的发病因素是否具备,是否足以引发糖尿病。那么,后天的发病因素有哪些呢?

第一个因素——新陈代谢。

人体逐渐衰老,新陈代谢逐渐减慢,人体代谢葡萄糖的能力也随之下降。所以,随着年龄增大,患糖尿病的可能性也相应增大,老年人群发病率最高也就理所当然。

第二个因素——饮食。

古代医家早已发现,进食“肥甘厚味”过多,容易引发消渴病。现代研究表明,饮食过于丰盛,特别是经常进食高脂肪、高热量、低纤维的食品,摄入超过支出,多余的热量就会变成脂肪储存起来,这就会降低胰岛素的敏感性,从而诱发糖尿病。

第三个因素——体力活动。

随着年龄增大,体力活动也随之减少,而只有活动着的肌肉才能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老年人的体力活动远比年轻人少,所以老年人患糖尿病的可能性也远比年轻人大。

第四个因素——肥胖。

肥胖,特别是腹部肥胖突出者,常常伴有胰岛素低抗,也叫胰岛素不敏感,就是说胰岛素的作用遇到了阻挡,不能正常发挥作用,不那么灵验了,从而引起糖尿病。调查资料表明,糖尿病的发病与肥胖的程度成正比。

第五个因素——人体组成改变。

随着年龄增大,体力活动减少,纵然外观体型未见肥胖,体重也不超重,但体内脂肪及非脂肪成分已有潜在改变。正常人从25岁到75岁的50年间,脂肪成分可增多16%(由20%逐渐增到36%);而非脂肪成分则减少11%(由47%逐渐减到36%)。脂肪的增多,骨骼肌等非脂肪成分的减少,以及骨骼肌摄取葡萄糖能力的下降,都会使胰岛素不敏感而引起糖尿病。

第六个因素——心理因素。

如果经常处于紧张、忧郁、焦虑等不良情绪,一些对抗胰岛素的激素分泌就会增多,使血糖升高,从而促使潜在的糖尿病易感者发病。以上这些发病因素,包括年纪大、代谢慢、饮食多、活动少、脂肪多、肌肉少、情绪差等多种因素,逐渐构成适合的土壤,就会促使具有先天遗传基因的人发生糖尿病。

熊苗营养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由“健康号”用户上传、授权发布,以上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不代表健康界立场。“健康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转载、侵权等任何问题,请联系健康界(jkh@hmkx.cn)处理。
关键词:
糖尿病,因素,六大,胰岛素,脂肪,先天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 医生交流群 加入
  • 医院运营群 加入
  • 医技交流群 加入
  • 护士交流群 加入
  • 大健康行业交流群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剩余5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