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太格医生讲科普之为啥痔疮有的痛有的不痛

2019
03/08

+
分享
评论
达医晓护
A-
A+
邱常健是华太格医生的老病人了,由于不能保持良好的排便习惯,痔疮总是时不时的来困扰他。

 

这是达医晓护的第1622篇文章

邱常健是华太格医生的老病人了,由于不能保持良好的排便习惯,痔疮总是时不时的来困扰他。他也想的开,老话说“十男九痔”嘛,我还算是多数派呢,有时甚至自己直接在药房里买个痔疮膏回去用用。这一来二去的,爱思考的邱常健就有疑问了,找到了华太格医生:“华佗哥,为啥我这痔疮有时候血出得很厉害,却一点儿也不痛,而有时发作即使不出血也痛的厉害呢?这痛和不痛有什么说法?”

华太格医生,人称“华佗哥”,医术高超,热爱科普,有空的时候总喜欢给大家聊聊健康那些事儿。对于邱常健的疑问,华太格狡黠一笑:“正所谓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常健的这个问题很好,我来解释解释。”

首先,得介绍一下在肛管皮肤与直肠黏膜交界处一道锯齿状的环形线——齿状线。位于距肛门口3厘米左右,这是肛管直肠一个重要的解剖结构,简称齿线。  

齿状线(dentate line)

部位 :肛管皮肤与直肠粘膜相连合处

组成 :肛瓣的边缘和肛柱下端连接所围成

形状 :锯齿形环形线

解剖结构 :齿状线以上肛管由内胚层的泄殖腔演化而来,其内表面为粘膜;齿状线以下肛管由外胚层的原肛演化而来,其内表面为皮肤。此外,齿状线上、下部分的肠管在动脉来源、静脉回流、淋巴引流以及神经分布等方面都不相同。

齿状线在解剖学和临床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首先,它是直肠与肛门分界的标志,齿线以上是直肠,被覆黏膜,齿线以下是肛管,被覆皮肤。

2.齿线以上的组织受自主神经支配,又称植物神经系统,没有明显痛感;齿线以下的组织受脊髓神经支配,痛觉敏感。齿线区的神经异常敏感,如被损伤齿线过多,可以引起排便反射减弱或感觉性肛门失禁等等。

3.齿线上下的动静脉血和淋巴液的流向与归属也不一样。齿线以上的动脉来自直肠上动脉和直肠下动脉,其静脉为痔内静脉丛,流入门静脉系统; 齿线以下的动脉来自肛门动脉,其静脉为直肠下静脉丛,注入髂内静脉,最后入下腔静脉。齿线以上的淋巴向上回流,汇入内脏肠系膜淋巴结和髂内淋巴结;齿线以下的淋巴汇入腹股沟淋巴结。所以如果出现肿瘤转移,齿线上的向腹腔(肝脏)方向,齿线下的向大腿根部(腹股沟淋巴结)。

4.同时,这条关键的齿状线也是区分内痔外痔混合痔的标志之一。在临床上,根据痔发生的部位不同而名称症状不一。内痔和外痔的划分以齿线为界,发生在齿线以上的痔叫内痔,发生在齿线以下的痔叫外痔,跨越齿线上下的痔叫混合痔。

  


根据以上的介绍,我们发现原来齿状线就是一条痛感分界线:

齿线上的神经为植物神经,对疼痛刺激一般不敏感,因此,内痔出血发作多无明显疼痛,即使在手术时也仅有牵拉感。所以内痔一般无痛,治疗若是采用适合的方法是不会出现剧烈的疼痛。

而齿线下方为脊神经所支配,对疼痛非常敏感,所以外痔有时会剧烈疼痛。另外,齿线上方的粘膜活动度较大,相反,齿线下方的表层与其下组织附着牢固。因此,内痔的痔核部分往往可以越过齿线脱出肛外,形成脱出。

这就是痔疮发作时痛或不痛的原因。由于邱常健三种痔疮都中过招,于是就出现时痛时不痛的症状了。最后华太格医生嘱咐邱常健:“一定要规律生活,合理膳食,适量运动,保持良好的排便习惯,才能更好地预防痔疮发作哟。”

注:本文中所涉及之人物“华太格”与“邱常健”等为笔者虚构形象,科普所用,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作者:华东疗养院外科

周璐 主治医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由“健康号”用户上传、授权发布,以上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不代表健康界立场。“健康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转载、侵权等任何问题,请联系健康界(jkh@hmkx.cn)处理。
关键词:
华太格医生,痔疮,科普,齿线,肛管,内痔,静脉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 医生交流群 加入
  • 医院运营群 加入
  • 医技交流群 加入
  • 护士交流群 加入
  • 大健康行业交流群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剩余5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