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甲之年,时间的黑白交替中,杨师傅忙碌在钢筋混凝土交织的工地一线。对于他而言,只要身体足够强壮,能多赚一些工钱补贴家用,即使再累,生活的滋味依然是知足、幸福的。但天不遂人愿,理想中新一年的打拼生活,却因从天而降的一块钢板,意外结束。 钢板从天而降砸断小腿
新年打拼梦遭破灭
岁末年初,在建筑工地打工的杨师傅盼望着结算工资,好回家过年。已经61岁了,他打算只要身子骨硬朗,再干4、5年,就可以给自己“退休”了。 可不等新年来临,杨师傅却遭遇了意外之灾:一块从高空坠落的钢板,不偏不倚砸中杨师傅的右腿,致其右小腿离断。被送到当地医院后,鉴于伤情严重,医疗水平有限,医生建议转院治疗。杨师傅明白,这断下来的小腿,若是接不上,就等着截肢了。
转院途中昏迷休克
手术室上演“保肢”大战
医生建议转院,杨师傅的伤肢当时没得到任何处理。鲜血不断地流,杨师傅脸色愈发苍白。紧急关头,工友想起自己外伤住院时的主治医生,在描述完伤情、得到医生肯定的答复后,杨师傅被转送至山东手足外科医院。
到达医院时,距离受伤已有1个多小时,由于失血过多,杨师傅陷入昏迷状态。“创伤性失血性休克、右小腿离断、右胫骨骨缺损,”综合诊断后,创伤骨科张鑫主任立马做出手术方案:积极输血补液,抢救休克,保证生命安全的前提下行清创再植术,竭尽全力保住伤肢。手术历经7个小时,“保肢”大战顺利通关,肢体成活。幸免“截肢”,这让杨师傅很是感激创伤骨科团队的医生们。
再植术后“长短腿”
Ilizarov骨搬运术 破解骨缺损魔咒
张鑫主任介绍说:首次手术力争实现了“保肢”,但患者胫骨存在近10cm的缺损,而接下来要实施的骨搬运手术,通过牵张成骨,恢复胫骨原有的长度,解决患者目前左右腿长度不一的情况。
这项手术是利用Ilizarov的牵张-成骨原理,在外固定架的辅助下,从胫骨骨折端,通过慢慢移动调整环,每天调整1mm,逐步施加拉力缓慢牵拉,激发人体骨组织再生潜能,使骨间隙之间形成新骨,达到骨再生的目的。
传统外科治疗中,大段同种异体骨移植以及同时携带皮瓣的骨移植等“拆东墙补西墙”的方法,不可避免地给患者增加新的创伤,而这项技术是利用人体自身组织来获得自愈,无需植骨及额外创伤。
该项技术不仅要求术中清创彻底,还要在术后做好骨段牵拉的工作,预防骨移位、感染等并发症。“骨搬运”工程浩大,对施术者的技术要求也较高。从我院开展的同种技术患者术后恢复情况来看,骨搬运手术确实为四肢外伤大面积骨缺损的患者,带来了功能修复的福音!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