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步教你“盘”出虚假宣传的保健食品

2019
01/21

+
分享
评论
遂谦的营养小屋
A-
A+
我们最需要保健的,是鉴别力与思考力。

“我们最需要保健的,是鉴别力与思考力” ——今日份心灵鸡汤。

前段时间的 权健事件 还没有完全降温,这几天的无限极导致3岁女童心肌损害事件再次掀起了直销保健品的波澜。 保健品“吃死人”事件层出不穷 ,引来不少朋友问我:怎么鉴别一种保健品是否存在夸大或虚假宣传呢?甚至,怎么鉴别一种产品到底是不是保健品呢?

这个问题问得特别好!因为,涉及到两个最容易混淆的概念:

保健品VS保健食品

我国相关法律法规中,并没有「保健品」这个称呼,目前只有「保健食品」 有法律依据 。虽然只有一字之差,范畴却有十万八千里的差别。相关信息可以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2015年修正)》第七十六条至七十九条对保健食品的功效、注册、备案、标签、说明书和广告等的要求。

针对权健事件,人们习惯性地认为保健品是有法律规定的,但其实最尴尬和遗憾的是:如果保健品真的如保健食品一般有规可循,也就不会这么混乱了(虽然就保健食品而言,依然有很多浑水摸鱼的产品)。

单就保健食品而言,目前对保健食品法律法规的普及力度与大众健康需求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大众消费者普遍认为滋补品、传统医药都是保健品,其实是混淆了。

受“药食同源”习惯的影响,人们容易认为保健食品就是药品,也当做药品买卖。然而,药品是有药品相关法律法规的, 药品 ≠ 保健食品 ≠ 保健品 ——这几个 ≠ 号,请大家一定要牢记在心。

「保健食品」属于食品的范畴 ,既然是食品,我们先抛开原材料真伪不谈,也不去考虑有没有“不明添加成分”,先假设它是真材实料制作,它对人体的作用也是缓慢而隐形的,绝对不同于药品对人体的作用是快速而显性的,这是有本质区别的。 在各种「保健食品」里, 只有经过国家食药监管部门审批备案的保健食品是安全可靠、功效明确的,它们有 “小蓝帽” 标志 (也就是题图里的那个标识)。所以,选购「保健食品」前,需要经由多方途径确认产品是真正有资质的保健食品。 接下来,屋主跟大家科普一下有关保健食品的种种……

保健食品的定义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以下简称CFDA)对保健食品的定义是: “保健食品,是指声称具有特定保健功能或者以补充维生素、矿物质为目的的食品。即适宜于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调节机体功能,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并且对人体不产生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的食品。”

GB16740-1997《保健(功能)食品通用标准》 第 3.l 条对保健(功能)食品的定义为: “保健(功能)食品是食品的一个种类,具有一般食品的共性,能调节人体的机能,适于特定人群食用, 但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 且它所宣称的功能“必需经必要的动物或人群功能试验,证明其功能明确、 可靠” 。

判断是否为保健食品的第一步

上图是从CFDA官网上截屏下来的保健食品消费提示,划红线的地方,是一眼鉴别某产品是「保健食品」还是“食品”的关键—— “小蓝帽” 标志,是不是很容易辨别?

判断是否为保健食品的第二步 

依据保健食品法规,保健食品的包装盒上应标有以下内容:

保健食品标志、 保健食品名称和批准文号(缺一不可)

净含量、配料、功效成分、保健功能、适宜人群、食用方法及食用量、贮藏方法、执行标准、生产日期和保质期、生产企业名称、地址和生产许可证号。

有GMP 认证标志 :GMP 是国际通行的食品医药企业良好的生产流程和管理规范,是我国药品和保健食品生产的强制项目

听上去也没有什么特殊的是吗?

不过 , 保健食品的标签、说明书必须真实合法,不得含有虚假内容,不得涉及疾病预防、治疗功能, 还 应当声明“本品不能代替药物” (《食品安全法》第78条)。

判断是否为保健食品的第三步

根据《食品安全法》规定,保健食品必须经过注册或备案。目前,监管部门依法批准注册的保健食品 允许声称的保健功能主要有 27 类(详见下表) , 保健食品生产经营者应严格按照注册或备案的保健功能进行标签标识和宣传表述。

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给消费者的提示是这样的: 凡遇到下述这些虚假宣传表述的产品,无论是在商超等线下实体店销售,还是通过网络、会议、电视、广播、电话和报刊等方式销售,都不要购买,同时可以拨打热线电话12331、12315进行投诉举报。

上面两张表中,左面灰色底色部分是国家容许声称的保健功能,右边无底色部分是虚假宣传的“保健功能”,差异很大,请戴上眼镜,仔细看清楚。

小总结

确保通过正规渠道购买,不要相信那些影印件的“证书”(人都能有假的,何况影印件)

找“ 小蓝帽 ”标识,没有的都是假保健食品

看 GMP 认证标志

瞪大眼睛看成分表

至于进口的“洋保健食品” 怎么辨别,比较简单的办法就是:去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FDA)网站上去搜「功效成分」的关键词,搜出来以后,根据前面三步去辨识,特别是要睁大眼睛看清楚产品宣称的“功能”是什么。

以“ 白藜芦醇 ”为例,去CFDA官网上保证查不出来你们在朋友圈里四处可见的紫色袋子包装的“J斯”品牌——鬼才知道这个J斯是哪儿冒出来的李鬼,四处打着FDA的称号,问题是,美国FDA根本不监管保健品或保健食品啊!人家的官网上就这些事儿严正声明了很多条呢!感兴趣的自己去看吧……

屋主既往几篇揭露直销保健品真相的文章里也反复说明过这些让大家无辜踩坑的“噱头&套路”。

朋友圈里的“专业人士”都在吃的保健品,让你动心了吗?

某酵素投诉我,那我就来重说一遍......酵素就是无用!

都说“庸医杀人不用刀”,问题是,大众往往心甘情愿地自己当自己的“庸医”,盲目买这买那补这补那,其中还不乏很多医疗圈的朋友。拜托! 大家真的缺吗?难道一直以来最缺的不是钱吗  ? 还敢这么乱花?

还有啊,最让我们伤心的是:讲科学摆数据的免费科普,完全不敌竖大旗卖膏药的蒙钱保健,咋整?我觉得一定是我们这些做科普的人销售商欠费,需要充值  !

遂谦碎碎念

好好吃饭,好好睡觉,规律运动,怎么就不行呢?干嘛非要去买什么「保健」产品呢?既不保健钱包又不保健智商,无非都是天然食物中本来含有的成分加进去一大堆人工合成物质,说起来甚至还不如吃点儿大白菜大萝卜。就算真的起效了,百分之三十的效果都要归功于“心理暗示”,也就是我们说的「安慰剂效应」—— 不信的话,给你开点儿淀粉片,告诉你这是新研发出来的世界顶尖技术的某某疾病专用保健品,保证你吃了以后也能精神焕发、哪儿哪儿都没毛病了!

这世上的病,除了遗传导致,大多数都是 作 出来和 作 大发了的,没有例外,差不多得了,别太任性!谁挣那点儿钱都不容易,万一吃伤了甚至吃死了,那可就亏大了!

小屋主人简介    

刘遂谦 : 澳洲DAA认证注册执业营养师(APD),中国营养学会认证注册营养师,澳洲DAA及中国营养学会会员,悉尼大学临床营养学硕士研究生(MND),同时持有美国波士顿大学医学院儿科营养研究生课程证书,临床营养师,科普工作者,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关爱孕产妇健康公益活动专家团成员,《Krause营养诊疗学》等译著的翻译委员,众多杂志及媒体营养专栏作者,曾主编过四套母婴类图书 。十年面对临床老幼孕产病患,认定未病防治和心理支持,是医者帮助和疗愈的方向——科普之路,我们一起努力。

参考文献:

http://samr.saic.gov.cn/xw/yw/zj/

http://samr.sfda.gov.cn/WS01/CL0001/

https://www.fda.gov/ForConsumers/ConsumerUpdates/ucm047470.htm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由“健康号”用户上传、授权发布,以上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不代表健康界立场。“健康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转载、侵权等任何问题,请联系健康界(jkh@hmkx.cn)处理。
关键词:
保健食品,宣传,虚假,保健品,功能,疾病,法律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 医生交流群 加入
  • 医院运营群 加入
  • 医技交流群 加入
  • 护士交流群 加入
  • 大健康行业交流群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剩余5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