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生活越来越好,“富贵病”却随之越来越多。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痛风」和「高尿酸血症」。
《2017年中国痛风现状报告白皮书》数据显示:
2017年,我国高尿酸血症患者数量高达1.7亿,其中 痛风患者超过8000万 ,且以每年9.7%的年增长率迅速增加。预计2020年,全国仅痛风人数,就将高达到 1亿 。
有“意思”的是,相较于女性,痛风和高尿酸血症 , 更常见于男同胞们 。这对于潜意识中把「大块吃肉、大碗喝酒」当做人生幸事的男同胞来说,无疑是“灾难性”的。
毕竟,一旦尿酸高了,这吃喝的幸事,就成了梦中镜、水中花。兄弟之间,也难办了......
于是,总有爱「喝两口」的人会抱有侥幸心理。当被告知「痛风或尿酸高了,不能喝啤酒」时,他们会情不自禁的想:
不能喝啤酒,那能喝白酒吧?黄酒呢?喝点红酒问题总不大吧?......
即便没有侥幸心理,在「食为天」的「礼仪之邦」,「喝酒」更多时候,被看作一种重要社交手段。在酒桌上,当我们礼貌的告诉别人:“我尿酸高,不能喝酒”的时候,经常会有劝酒的人说:
那咱不喝啤酒,痛风喝点红酒没关系。
那么问题来了:
痛风或尿酸高的人,真的可以喝红酒么?
1.只要有「酒精」,就会使血尿酸增高。
实际上,不管是痛风还是高尿酸血症,血液中的尿酸含量之所以高于正常人,主要是因为两个原因,即:
尿酸的生成增多
尿酸的排泄减少
就像卫生间的洗手池,下水道堵了,上面水龙头还开着,于是洗手池里的水就会越积越多。
那你猜,摄入「酒精」是会让生成增多呢?还是让排泄减少呢?
答案是:
喝酒会同时让这两部分,都!恶!化!
即便是少量的饮酒,也会增加人体尿酸的合成。而如果酒喝得稍微多点,还会使人体内乳酸增多,增多的乳酸会与尿酸竞争从肾脏排泄,从而使得肾脏排泄乳酸增多尿酸减少,从而进一步增加血尿酸的含量,使血尿酸水平增高,最终可能诱发痛风急性发作。
所以,相关数据显示:
在痛风急性发作患者中, 1/4是因为「喝了酒」
2.为什么,会有“喝红酒没事儿”的传言?
一方面,因为与黄酒、啤酒和白酒相比,红酒的嘌呤含量的确是这几个酒中最低的。且在平时广告宣传中,红酒总给人一种养生温和的感觉。
更重要的是,似乎在科学界也有一些证据支持。这里面最具代表性的,就是2004年发表在著名医学杂志《 柳叶刀 》上的研究。
这篇名为《喝酒与成人痛风发作风险之间关系的实验研究》 的文章 [1],通过对比实验得出了一个“有意思”的结论:
饮用啤酒、蒸馏酒(白酒)都能显著增加痛风的发生率,但红酒并不会。
尽管这个结论后来被反转了,但这篇文章还是带来了非常大的影响。
3.如今,被反转的,不仅是「痛风高尿酸可以喝红酒」,连「适量喝点红酒,有益健康」都被推翻了。
现代医学最大的优点,就是敢于不断的自我审视和自我纠正,这也是现代医学发展的动力源泉。比如,在2004年那篇说喝红酒没事的研究出来后,业内就出现了大量的不同声音。
Neogi教授团队于2014年在《美国医学杂志》(AMERICAN JOURNAL OF MEDICINE)发表的一篇权威研究 [2],证实:
甭管什么酒!啤酒、白酒、红酒,都会增加痛风急性发作的风险。
耐人寻味的是,在2014年同一年,学术期刊 Addiction 报道了一位叫Ellison的科学家“收受酒类行业提供自由使用的科研经费”的丑闻...
当然,这还没完。被彻底推翻的还有“小饮怡情”、“少量红酒对身体好”这种长久来根植于老百姓脑海中的说法。酒精,早在2009年就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一级致癌物。因为虽然乙醇本身并不致癌,但其代谢产物乙醛却是明确的强致癌物。大量研究证据证明:
酒精,并不是说喝得多时才会增加患癌风险,即便喝一丁点也会增加酒精相关癌症的风险。
而2018年,最新发表在著名《自然》杂志上的文章[3],实锤般的证实了:
酒精,哪怕喝一丁点,也有害!
4.综上
别再挣扎了,也别再抱有侥幸心理了。
对于痛风或高尿酸血症患者, 所有含酒精的饮品,包括黄酒、啤酒、白酒、红酒,都别喝。
除此之外,即便是没有痛风、尿酸也不高的正常人,也建议别喝酒了。
并不存在“少量饮酒,有益健康”的说法,喝一丁点,都有害 。
所以,你不妨收藏这篇文章,以后万一谁再用「喝点红酒没事,对身体好」劝你喝酒,就把这篇文章怼给他!
参考文献
1. Choi HK, Atkinson K, Karlson EW, et al. Alcohol intake and risk of incident gout in men: a prospective study. Lancet 2004; 363:1277.
2. Neogi T, Chen C, Niu J, et al. Alcohol quantity and type on risk of recurrent gout attacks: an internet-based case-crossover study. Am J Med 2014; 127:311.
3. Garaycoechea J I, Crossan G P, Langevin F, et al. Alcohol and endogenous aldehydes damage chromosomes and mutate stem cells. Nature. 2018, 553(7687): 171-177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