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内真的会积存很多粪便吗?

2018
09/16

+
分享
评论
达医晓护
A-
A+
不知从何时起,“清宿便,排肠毒”成了流行于报刊网络的一句俗语。

不知从何时起,“清宿便,排肠毒”成了流行于报刊网络的一句俗语。按照字面的理解,积留在肠道的粪便如果没有被及时排出,其中的“毒素”会被肠道吸收。长此以往,人体的免疫功能会弱化,健康将会受损,严重的还会致癌。听上去煞有其事,可事实上,上面这种说法完全错误,没有任何理论依据。     

在进行深入讨论前,必须要厘清什么是“宿便”。作为一名医生,我可以负责任地说,在任何医学专业书籍上都没有“宿便”二字。“宿便”是某些别有用心的人,硬生生创造出的一个词汇。从字面来理解,“宿便”是积存在体内的大便,过了一夜才排出来。事实上,任何吃进嘴巴里的食物,都要至少经过24到30小时才会成为大便。当然,前提是没有食物不洁或中毒引起腹泻。从这个角度看,任何人的体内时刻都留存着“宿便”。

每一口从嘴巴咽下的食物,都会历经一个“曲折”却完整的消化过程,最终形成粪便。食物在胃内与胃酸、消化液充分混合,大部分食物营养随后在小肠被吸收。最后形成的食物残渣,便是粪便的主体了。当然,粪便的软硬程度等性状,还与其含水量、细菌等有关。在人们的传统观念里,粪便相当于人体的垃圾和废弃物,只有把它们及时排出去才利于健康。正是这样的一种思潮,塑造了粪便是丑陋,甚至是有害身体健康的形象。

打着“清宿便、排肠毒”旗号的,大多抱有强烈的商业动机,要么是所谓的洗肠、灌肠服务,要么是售卖各类促进排便的保健品。从医学的角度看,此类服务和保健品,不但没有适应证,还存在极大的风险。在医疗上,只有那些长期便秘或需要肠镜检查的人,才需要接受灌肠,以满足切实的医疗需求。灌肠是一种医疗操作,操作不当会造成肠道穿孔,必须由有资质的医护人员完成。此外,经常性的灌肠,并没有传说的“美容、排毒、减肥”的功效,还存在着引起电解质失调的可能。

更常见的所谓“清宿便”的方法,则是各式各样的保健品。只要仔细研究下就知道,它们无一例外都是“泻药”,含有的主要化学成分为蒽醌类。也就是说,通过刺激肠道的蠕动,来加快大便的排泄。对一个排便功能正常的人而言,服用此类的“泻药”毫无必要。如果一味地长期服用,可能改变肠道的生理蠕动模式,对肠道的分泌功能也会产生影响。此外,长期服用此类“泻药”,还会导致结肠黑变病。这是什么病呢?简单点说,在“泻药”成分里的色素刺激下,结肠的黏膜会变黑。有专家认为,结肠黑变时,结肠息肉的发生率也会显著增加。

当然,粪便在肠道积存时间过久,也会对人体产生一定的影响,原因是粪便中的水分时刻都在被肠道吸收。随着水分的逐渐吸收,粪便会愈发干硬,这是导致排便费力的重要原因。为了能顺畅排便,必须依赖更大的腹内压,也容易使肛门部位的静脉发生曲张,导致痔疮的发生。从这个角度看,“宿便”的危害是只会让大便越来越干燥,而不会导致所谓的中毒。

不少人受到便秘的困扰:几天才如厕“大号”一次,大便性状既不松软,还形状异常。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中国居民的饮食也逐渐变得精细,这也使得几天才如厕排便一次成为可能。但对便秘而言,最重要的是要养成良好的生活和饮食习惯,食物种类搭配合理,多食用粗纤维丰富的食物。拿排便习惯来说。首先要抛弃“排宿便”的观念,只要每天养成固定的时间点就好。有的建议认为,早饭后结肠的蠕动推进动作较活跃,较适宜如厕排便。此外,如厕时应专心只做一件事,不能将马桶时间作为玩手机的时间噢。

总之,“宿便”并不是医学上的一个概念,人体也不可能积存很多粪便。“大便有毒”是一种错误的思想,应当予以摒弃。想要健康的便便,最重要的是养成健康的排便习惯,饮食上需多摄入粗粮和富含纤维的蔬菜,并多喝水。

作者 | 海军军医大学长海医院

麻醉学部主任助理 薄禄龙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由“健康号”用户上传、授权发布,以上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不代表健康界立场。“健康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转载、侵权等任何问题,请联系健康界(jkh@hmkx.cn)处理。
关键词:
粪便,积存,人体,宿便,食物,肠道,泻药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 医生交流群 加入
  • 医院运营群 加入
  • 医技交流群 加入
  • 护士交流群 加入
  • 大健康行业交流群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剩余5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