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地铁里的心肺复苏

2018
09/05

+
分享
评论
北京朝阳医院
A-
A+
“有人需要帮忙吗,我是医生。”

戴着耳麦,听着小曲儿,坐在回家的地铁上,这是再平凡不过的下班程序了,从医16年来,几乎天天如此。但是今天,2018年8月30日下午6点就在迈出七里庄站地铁的那一刻,节奏就改变了。下车第一眼我就看到,出站滚梯旁围了一道人墙,有工作人员在疏导乘客从其它出口出站。作为一名医生,下意识的我走近人墙,工作人员看着我脖子上的耳麦,背后的猴子双肩背,直接礼貌地让我避让,我赶忙解释:“有人需要帮忙吗,我是医生。”

顿时工作人员客气的把我请到人墙内,眼前的画面虽然是再熟悉不过的抢救,但是地点却换成了地铁站台,有3名自称医护的乘客已经在合作心肺复苏,患者是一名四五十岁的男性,身高约180公分,体重约100公斤。此时他膨隆的肚子,被有节奏的复苏频率共振着。患者已经尿失禁,四肢皮肤冰冷,青紫,没有意识,严重的舌后坠窒息已经让患者面部失去了血色。现在首要任务就是打开气道,保持呼吸道通畅,与此同时让工作人员赶紧叫120救护车。接下来我向患者同行人员了解患者的病史,是否有心脑血管疾病。“有高血压,近期劳累,老家在合肥”根据患者同伴给出的信息我判断应该是心源性猝死,在急救车来之前,需要“持续30:2心肺复苏,每5组评估一次”。这个急救原则,在医院急救演练和临床抢救中已经深深地刻在了心里,这时抢救团队的另外3人也进行了简单的自我介绍,一个是多年不在临床的医生,另两名是护士,于是我自然地拿起了指导抢救的指挥棒。佩服其中那位的医生,已经为患者进行了口对口人工呼吸,防护措施也仅仅是一块纱布。就在我们心肺复苏的同时,120的急救医生来了,我赶紧要来口咽通气道,熟练地为患者开放气道,同时用皮球给气2次,患者的脸色瞬间恢复过来。“快拿AED,看一下心律”我大声说道。心电示波是室颤,我和120医生默契地组织大家散开,进行除颤,但是仍未转复,随后我们继续心肺复苏,“肾上腺素1支”,“我来开放静脉”“好的,这边按压不要停”,虽然情况紧急又是初次相识,我和其他医务工作者默契配合着。然而反复除颤3次,仍然是室颤心律,血压只有80/40mmHg,情况不妙。我提议:站台人少、药缺,患者除颤效果不好,出站不远就是307医院,患者赶紧送307急诊吧,抓紧时间转运患者到急诊有可能抢回更多生的希望。大家对我的建议表示赞同,于是在持续心肺复苏中患者被转运出站,送到了307医院急诊继续抢救。

至于后来的事情可能得过几天从警察同志那里才能知道了,我看了一下表,整整一个小时的抢救。真心希望患者能活过来,在医院得到有效地救治。

去地铁警务室录完口供,天已是黑透了,咕咕叫的肚子提醒我该回家了,父母和闺女还等着我吃饭呢,再次背起双肩背,咦,什么手在抖啊?嗨,要保持连续一小时有效的心肺复苏,深度必须在5公分以上,对于四个没吃晚饭的女同志,可是个大case,抖就抖吧!我在心里默默想。

回家的路上,我的脚步格外的轻松,这种快乐也只有干过临床的人才能体会到。作为急诊医学的博士,我感谢导师以及同门师兄弟们在专业上的指导,作为一名高压氧科医生,更加知道心肺复苏对脑复苏的重要性。另外,这次事件让我感觉到,咱们国家公众的急救知识和意识比起发达国家还是有很大的差距的。希望以后有类似的情况出现时,能有更多的人掌握急救常识,参与到抢救中来。每个患者都能恢复健康是我最大的心愿!

作者 | 高压氧科医生 马琳琳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由“健康号”用户上传、授权发布,以上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不代表健康界立场。“健康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转载、侵权等任何问题,请联系健康界(jkh@hmkx.cn)处理。
关键词:
地铁,复苏,患者,急诊,医生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 医生交流群 加入
  • 医院运营群 加入
  • 医技交流群 加入
  • 护士交流群 加入
  • 大健康行业交流群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剩余5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