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觉传递的基本路径

2018
08/12

+
分享
评论
北京圣手术衣科技有限公司
A-
A+
各种不适宜的致痛因素只有激活痛感受器,将其转化为痛信号经背根节神经元的中枢突传递至脊髓背角,由此处的投射神经元形成上行传导通路,经脑干、丘脑等多级中继到达皮质,才能产生痛感觉。

各种不适宜的致痛因素只有激活痛感受器,将其转化为痛信号经背根节神经元的中枢突传递至脊髓背角,由此处的投射神经元形成上行传导通路,经脑干、丘脑等多级中继到达皮质,才能产生痛感觉。

躯体痛觉传入的基本路径

脊髓丘脑束:主要传递躯干和四肢的躯体痛觉信息。

三叉丘脑束:主要传递头面部的躯体痛觉信息。躯体痛觉传入的其他路径

躯体痛觉传入的其他路径

脊颈丘脑束:是指脊髓背角、外侧颈核到丘脑的传导束。

脊髓中脑束:这一路径也和传递躯干和四肢的痛觉有关,其第一级神经元的胞体同样位于背根神经节,由此发出的中枢突多终止于脊髓背角Ⅰ层和Ⅳ~Ⅵ板层。二级纤维上行投射比较复杂,主要终止于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顶盖前核、红核、E-W核等部位。

脊髓网状束:该束起源于脊髓背角的深层和腹角的Ⅶ、Ⅷ板层,由此发出的二级纤维主要投射到延髓和脑桥网状结构内的有关核团,再进一步发出纤维投射到边缘系统的杏仁核、终纹床核和下丘脑等部。

脊髓下丘脑束:它参与介导伤害性刺激引起的自主神经系统运动反应以及内分泌和情绪反应。基于下丘脑在神经内分泌中的特殊作用,以及是边缘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一般认为脊髓下丘脑束可能在应激状态的疼痛感受和痛觉的情感成分的信息传递中起重要作用。

背柱突触后纤维束:是指在背柱突触后神经元发出的纤维,它们投射到延髓的薄、楔束核,换元后再投射到丘脑。

脊髓臂旁仁束:该束神经元接受来自皮肤、内脏、肌肉和关节的伤害性传入,参与介导疼痛的情感反应。

脊髓臂旁下丘脑束:它与脊髓臂旁杏仁束同源,功能也相似。主要区别是在臂旁核的突触后二级纤维上行终止于下丘脑腹内侧核。

内脏痛觉传入的可能路径

经交感神经传入内脏感觉神经元的胞体位于T1~L3脊神经节,与躯体感觉神经元一样也是假单级神经元。其周围突经脊神经、脊神经前支、交通支、交感干随交感神经的分支分布于相应的内脏器官及其血管等;中枢突随脊神经后根进入脊髓相应的节段。有人认为内脏器官的痛觉主要随交感神经传入

经副交感神经传入内脏感觉神经元的胞体位于舌咽神经、迷走神经的感觉神经节和S2~4脊神经节内,也是假单级神经元。周围突伴随脑神经和盆内脏神经中的副交感纤维分布于相应脏器,中枢突分别进入脑干和脊髓S2~4节段。

经相应脊神经传入心包、胆道的感觉传导可经膈神经传入中枢;胸、腹膜壁层的感觉传导可经胸神经、腰神经传入中枢;外生殖器的感觉传导则可循阴部神经传入中枢。

中枢路径:关于内脏痛觉中枢径路的认识目前同样不尽一致,一般认为主要有快痛和慢痛两条路径。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由“健康号”用户上传、授权发布,以上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不代表健康界立场。“健康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转载、侵权等任何问题,请联系健康界(jkh@hmkx.cn)处理。
关键词:
痛觉,路径,传递,神经元,中枢,脊髓,内脏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 医生交流群 加入
  • 医院运营群 加入
  • 医技交流群 加入
  • 护士交流群 加入
  • 大健康行业交流群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剩余5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