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9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了《医疗机构处方审核规范》(以下简称《规范》)。《规范》的发布,再一次明确了药学人员的作用,强调药师是处方审核工作的第一责任人。那么,《规范》的出台,除了给药师带来责任之外,药学人员又该如何应对这项工作?
药学服务转型,到了哪个阶段
自从去年医疗机构全面实行药品“零加成”以来,药学部门不再为医院创造效益,改变药学人员工作模式,提高药学人员的地位成为了院长们的难题。
2017年7月,国家卫计委发布了《关于加强药事管理转变药学服务模式的通知》,重构了药师服务模式,为提高药学服务质量提出了新思路。尽管临床药学工作已经在全国广泛开展多年,但毕竟临床药师的人数存在重大缺口,在一线药房工作的药师仍然是医院药学人员的主力。此外,基层医院开展临床药学工作仍存在一定困难,人才稀缺,现有多数药师难以胜任指导临床合理用药的相关工作,仍停留在调配、发药和简单用药教育的层面。
处方前置审核,已经全面铺开
《规范》中明确指出,处方前置性审核已经成为了刚性要求,患者的处方在缴费取药之前,要先过药师审核这一关。可想而知,审核药师除了需要具备《规范》中提到的相关资质,还要有熟练的业务能力来做支撑。虽然信息技术已经逐渐渗透到了医疗机构的方方面面,但对于药学服务这一领域还只是处在初步阶段。国内已经有几家医院实现了处方前置审核信息化,并收到了不错的成效,但也付出了一定的人力物力成本。对于基层医院而言,以信息技术实现处方前置审核还有一定的困难,可能还需要人工审核承担大量的工作。从这个层面来看,处方前置审核这项工作既是药学人员转型的一个机遇,也是挑战。
药师要实现自我提升,医疗机构也要给予支持
作为在医疗机构工作药学人员,首先,提升业务能力是必要的。《规范》中对审核处方的药师提出了资质条件,并提出了继续教育和临床实践等方面的要求。现在,大家有很多获取药品信息的途径,除了学习药品说明书的内容,各大疾病的诊疗指南也需要了解,这样才能把药品和临床治疗结合起来,对药品有一个全新的认识,而不能像以前一样只记住了枯燥的药理学知识。、
《规范》中还要求医疗机构根据这些指南制定适合本机构的临床用药规范、指南,为处方审核提供依据。而对于中药而言,则需要药师以中医临床理论知识和方剂学的内容来武装自己,这样才能参透中医师的诊疗思路和用药目的。其次,药师可以根据以往每月处方点评的结果总结归纳本医疗机构内问题处方的常见错误,与医师沟通交流,先把处方合格率提高。因为提高处方合格率,既有利于降低人工审核中的工作量,也可以为将来实行信息审核打好基础。最后,药学部门的处方审核工作也需要医疗机构支持。单靠人工审核并不是长久之计,信息技术介入到药学工作势在必行,《规范》中也鼓励医疗机构建立处方审核信息系统。药学人员与信息人员要积极研究如何把处方审核中的问题结合实际转换成计算机语言,这也是依靠信息技术审核处方准确性的最大难题。医疗机构要搭建交流的平台,让临床医生、医技部门、信息部门等相关人员坐在一起探讨,推动处方审核信息化,使得药学人员审核处方更快速、高效,以更好地服务患者。
在新医改下,药学服务转型的过程是曲折的,但主动权一直掌握在药学人员自己手里,在工作中要尝试创新,抱着进取心的态度,就一定会很好地把握机会,找准自身定位,迎接挑战。
作者 | 陈佳帅 北京市密云区中医医院
药事管理原创作品,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抄袭必究。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