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回归21周年:感受内地与香港医疗服务的差异之处

2018
06/30

+
分享
评论
肖海峰
A-
A+
香港具有先进的医疗卫生管理制度,医疗保障体系设计科学、管理规范,有一些独到的模式和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香港具有先进的医疗卫生管理制度,医疗保障体系设计科学、管理规范,有一些独到的模式和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香港回归21周年前夕参访了香港2家公营医院:玛丽医院、伊丽沙伯医院,2家私营医院:养和医院、嘉诺撒医院,也参观了2间普通门诊,对香港的医疗服务有了一些了解,感受了一些差异之处。

香港医疗坚持政府为主、市场为辅的二元医疗体系

香港采取政府为主、市场为辅的二元医疗体系,由公营和私营医疗系统采取双层医疗架构,兼顾高收入和低收入两个阶层,公营医疗属于第一阶层,以保障香港居民为宗旨,提供基本医疗服务,私营提供差异化更高质量和更舒服的医疗服务。

香港的公营医院所有资金由政府供给,医生享受公务员待遇,没有营利动机,这是与实行医疗保险、第三方付费制度的本质区别,不存在利用医疗服务获取收益的模式。

香港公营医院的政府资助比例较高,占医疗成本的90%-99%不等,居民在公营医院诊疗只需要缴纳不足10%的费用。内地公立医院的补偿渠道是通过医疗服务费和财政补贴两个渠道,财政补贴差异性较大,公立医院的财政补贴水平相对较低,财政约6~7%由政府拨款,不足需要医院自行筹集,多数公立医院靠改善经营、提高效益来支撑医院发展。医疗服务费是医院收入的主要来源,加上一些不合理的绩效考核机制,造成大检查、大处方、过度治疗等现象比较突出。

公营医疗服务由香港特别行政区食物及卫生局负责管理的卫生署和医院管理局提供。医管局通过辖下复盖全港的七个联网内的多家医院、日间医院、专科诊所、普通科门诊诊所、中医服务及社区外展服务,为香港市民提供资助医疗及康复服务。

截至2018年4月1日,医院管理局管理43间公立医院和医疗机构、48间专科门诊及73间普通科门诊(数据来自香港医院管理局Hospital Authority网站)。香港私营医疗机构注册有12家私营医院、88家私营诊所(数据来自于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卫生署网站)。从门诊住院量分布看,公营医院量约为90%、私营医院约为10%;门诊量分布,公营门诊约为29%,私营门诊约为71%。

香港的公营门诊分为普通科门诊和专科门诊两类。普通科门诊诊所遍布各社区,以稳定长期病患者和较轻偶发病患者为主要服务对象,也提供药物注射、伤口换药等一般护理服务。专科门诊诊所数量相对较少,主要设于大型公营医院。

香港公营、私营医疗机构差异化发展

香港公立医院发挥公益属性,主要服务对象是符合资格人士(持有香港身份证的人士,香港居民的11岁以下儿童;或医院管理局行政总裁认可的其他人士),经费来自于税收,由财政预算负担。

所有香港市民在公立医院看病只需交付少量的费用,比如公立医院住院每天港币100元,专科门诊(包括专职医疗诊所)首次诊症135元、其后每次诊症80元、每种药物15元,普通科门诊每次50元。

如果是非符合资格人士,在公立医院看病的收费与内地相比就相当高了,住院费用(普通科医院)每天5100元,专科门诊(包括专职医疗诊所)每次诊症1190元,普通科门诊每次诊症445元。相比来看,这个费用约是内地非医保病人看病的近10倍。

私营医院和私营诊所采取市场化运作,住院费用(其他医院)头等每天6120元,二等每天4080元,门诊诊治费用采取自主定价,首次诊治每次诊症790元-2210元,复诊每次诊症640元-1990元。

香港公立医院公平性高、高福利、低收费、公益性强,但是等待时间长,效率比较低。私立医院环境舒适、效率高,病人在私营诊所可以自主选择医生,诊疗时间也有弹性,私立医院还是有很大的需求,香港市民普通门诊看病不少选择私营医院或诊所。

对比医疗的便利性和效率看,内地的医疗服务还是有很大的优势。但是由于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均衡,北上广和省会、地级城市医疗资源相对集中,城市农村差距较大,内地医保的的覆盖范围比较高但保障水平低,主体医疗保障差异大,医疗服务的公平性还不高。这也是内地深化医疗体制改革的重点,应当要采取多种措施提高基本医疗水平,从医疗服务、疾病预防、健康维护、医疗保险等多个方面,提高内地医疗的公平性。

在医疗费用的承担上,内地个人和家庭支付医疗费用比例也较高。中高收入家庭就医选择机会多,也比较容易获得较好的医疗服务。跨区域就医的群体也较大,特别是北上广以及省会城市大医院人满为患。

香港医疗管理规范高效、就医秩序井然

香港为做好医疗机构和医护人员的卫生监管,食物及卫生局、医院管理局、卫生署、香港医务委员会、行业协会等机构各司其职,落实各项规章制度。香港卫生署是政府的卫生事务顾问,也是执行医护政策和法定职责的部门。卫生署致力推行促进健康、预防疾病、医疗和康复等服务,以保障市民的健康医院管理局(医管局)属法定机构,负责提供公立医院及相关的医疗服务。

香港医疗制度严谨,有法律的约束,信息透明度高,卫生署监管所有私营医院及按《诊疗所条例》注册的诊疗所,卫生署会透过巡查、调查医疗事故及处理公众的投诉,监察这些医院及诊疗所遵守相关法例的情况。

医疗服务信息公开透明,从政府卫生预算、机构信息、服务收费到健康知识,甚至包括医生的情况(学历、进修资历、执业时间、机构地址等),在GOVHK香港政府一站通网站、香港医院管理局Hospital Authority网站均有公示。医院管理局辖下的医院/门诊服务均按照列于政府宪报之收费表收费,医疗收费分为三类:公众收费 - 符合资格人士、公众收费 - 非符合资格人士、私家服务收费。

香港医疗按照分级转介制度,病人应先向普通科门诊或私家医生求诊,有必要时才会被转介至专科门诊。这一制度有助避免病人蜂拥至专科门诊和急症室去看基层医疗服务就可诊治的疾病,确保有限的医疗资源更合理分布并用在最急需的病人身上。

在公立医院就诊,求诊者根据病况被分为危殆、危急、紧急、次紧急和非紧急五类,负责管理香港公营医疗服务机构的医院管理局(医管局)对前三类个案等候处理的时限作出细致规定,确保较为紧急的个案获得优先处置。次紧急和非紧急的患者在公立医院等候排队,就医秩序井然。

内地随着医改的不断深入,分级诊疗和医联体的构建,推行双向转诊和基层首诊等制度,内地的就医环境有了一些改善,但是目前转诊机制还不完全配套,大小医院职能不分和医疗资源滥用,基层医院特别是社区医疗资源薄弱、能力较差,不少患者宁可自费还是选择到北上广和省市大医院,造成大医院人满为患、小医院门可罗雀,“看病难”的问题还没有得到真正缓解。

香港整体医疗概念强、医疗服务整体水平高

香港整体医疗服务的概念强,医疗服务包括预防、治疗、康复、保健等过程。通过一系列整体医疗服务措施的推行,香港居民健康素质较高,香港已超越日本成为全球最长寿地区,男性平均81.24岁,女性87.32岁。

香港医疗服务,居民在社区能够享受到预防、保健措施,病人出院后有各类机构提供出院后特别是手术的配套治疗和康复训练。在政府财政支持下,香港公共医疗服务的保健是免费的,包括儿童保健、学生保健、老人体检、疫苗注射(传染病大多数免费);

香港医疗在就诊上更注重患者的就医体验,往往会更注重医疗资源的分配。香港医疗按照区域化管理,各医院及门诊按其所属区域,划分为七个医院联网。 推行医院联网,可确保病人在同一个地区内,获取优质的持续治疗,不论病患过程中有任何需要,由发病、疗养、复康以至出院后的社区护理等,都能得到优质的持续治疗。

内地的医疗服务理念相对落后,多数医院和医生还关注在专科治疗,在预防、保健、康复治疗没有构成体系,目前的医疗资源配置预防上是薄弱环节,特别是康复治疗和健康管理主要靠个人或家庭付费。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由“健康号”用户上传、授权发布,以上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不代表健康界立场。“健康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转载、侵权等任何问题,请联系健康界(jkh@hmkx.cn)处理。
关键词:
医疗,香港,差异,卫生署,医院,门诊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 医生交流群 加入
  • 医院运营群 加入
  • 医技交流群 加入
  • 护士交流群 加入
  • 大健康行业交流群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剩余5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