鞠丽雅:在法国 创新就像吃饭喝水一样常态化

2018
06/15

+
分享
评论
医创家
A-
A+
上海交大医学院如何长足保持学科优势?答案或在临床研究。

文/王方怡   来源:健康界

旗下拥有39家医院的巴黎公立医院集团(下称AP-HP),为法国1/4人口提供医疗服务,并开展法国约50%的临床研究,是欧洲最大的医疗集团。

这次与AP-HP开展合作的主角,是管理12家三甲医院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下称上海交大医学院)。

背景:上海与巴黎

多个临床学科近年稳居全国第一的上海交大医学院,如何在激烈竞争中保持长足优势?学校管理者认为,只有拿出一批临床诊断标准和治疗标准,才可彰显学科实力。而标准从何而来?答案自然是临床研究(Clinical Trial)。

临床研究系由医院医生自发开展的临床科研实验,区别于承接药厂为药品审批而作的临床试验。如巴黎圣路易医院让多塞(诺奖)实验室平台分子免疫信号通路实验室主任、欧洲精准医疗平台首席执行官鞠丽雅所言,现代医学的每一次进步,都需要临床数据提供证明,而这一证明需从临床研究中获得。

不过,我国的临床研究能力较为薄弱。实际上,医生进行临床观察的现象在我国并不罕见,但由于历史原因,真正上升至研究层面的为数不多,而且我国也缺乏系统的临床研究管理规范。但是,面对大量临床资源,如何加以研究并转化为可指导临床的规范、指南、方法或产品,既是国家战略和民族复兴之要求,又是社会发展和民众健康之需要。

基于以上背景,推动各附属医院积极开展临床研究,成为上海交大医学院的一项重要工作。其中,第一步就是培养医生的临床研究能力。

而上海与巴黎的友谊历史已久,上海交大医学院与巴黎公立医院集团的合作也开展多年。于是,向临床研究经验丰富的AP-HP学习取经成了自然之选。

鞠丽雅介绍,上海交大医学院每年会输送一批医生前往巴黎,进行为期一周的学习。其中,一期29名医生于2016年前去学习,二期25名医生于2017年前去学习。学习内容包括临床研究方法、统计方法、研究方案设计等。为保证学习效果,学习结束后半年的执教人员回访亦成为常规操作。

此次鞠丽雅与其两位同事奔赴上海,正是开展二期回访。

现状:临床与创新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第九人民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下称上海新华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是参加二期培训的五家医院。

比较而言,鞠丽雅认为,上海新华医院的临床研究管理体系较为完善。例如,其已成立临床研究办公室(Clinical Research Unit,CRU),专门管理所有的临床研究。而这一机构,则遍布法国每家医院。

五家医院面临的共同问题包括临床研究的方案设计、临床研究方案的可行性调查等。“做任何一个课题研究之前,要做充分的数据分析。”鞠丽雅介绍道,“要清楚前人已经做了什么,而我要做什么;我做下来准备解决什么临床问题;以及如何选用最优的研究方案,以最少的实验患者达到最好的研究目标。”这其中便涉及到统计学知识,亦可从实战经验中获得借鉴与参考。

除培训医生以外,上海交大医学院还计划输送部分护士前往AP-HP接受临床研究培训。鞠丽雅表示,在医院的临床研究过程中,督促患者按照要求用药、记录患者数据等具体操作工作都要由护士配合完成,因此,护士也需要接受相应培训,提升临床研究的实操能力。

当说到中国医生的科研创新现状,鞠丽雅首先称赞已经出现的变化,“无论是医生,还是患者,都越来越愿意参与临床研究”;另一方面,她亦道出疑惑:一位医生一天要看那么多门诊患者,怎么去做研究?

法国:创新是常态

据鞠丽雅介绍,在法国,大型医院30%以上的患者都在参与临床研究。

医生的积极性更足,“对于医生而言,做临床研究是其更为重要的工作。”

究其原因,首先源于法国的医疗体系。鞠丽雅表示,法国由国家负担医疗保险,医生的职责就是花更少的钱治把患者治好。而且,法国医生的医疗行为与工资并不挂钩,“国内有些医生甚至不愿意出去学习,因为只要待在医院,多做一台手术就多赚一点钱。”相比之下,法国医生诊疗患者的数量与工资没有关系,但每一个工作质量与其名望紧密关联。这种激励模式,驱动医生不断研究治疗新技术、新方法、新模式。“所以,全世界最先进的手术,很多都源自法国医生的创新研究。”鞠丽雅不无骄傲地说。

其次,源于法国对创新鼓励的文化。“在法国,创新就像吃饭喝水一样常态化。”鞠丽雅表示,医生每天都在思考如何进行临床创新,如何改善医疗质量和提高医疗水平,如何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当被问及临床研究的资金来源,鞠丽雅脱口而出——“创新已经成为一种习惯,到处都可以申请创新基金。”具体而言,则包括医院拨款、银行基金等。以法国创新银行PPI为例,其每年都会公开招标拨发创新基金。

追求:选择与坚持

“到了我这个年龄,钱都是身外之物,我一定要做我喜欢做的事情。”

提着中国鼻咽癌患者细胞和8公斤书籍,于1986年奔赴法国读博的鞠丽雅,科研履历光鲜,所获成绩种种。但她在意的,只是为世界做点自己喜欢的事情。

比如,眼下她正“自带干粮”全力以赴的事业,是帮助中医走向世界。

“我们的中医,为什么走了这么多年,花了这么多钱还没有走出去?”鞠丽雅直言——路没走对。“要获国际承认,临床研究非常重要。”为了这一问题,鞠丽雅积极参与和推进“时空针灸改善乳腺癌化疗副反应的临床研究”三国多中心临床项目。仅临床研究方案的设计,就让鞠丽雅“熬了”一年多。“我们的做事标准是获得国际认可,为此我愿意日日夜夜去熬。”

“有追求的时候,往往会面临许多困难,因为你要做的事情和别人不一样。”鞠丽雅说,选择后,只能咬着牙走过去。“虽然你看我现在又轻松又开心,但其实咬牙的时候是很多的。”

而“时空针灸改善乳腺癌化疗副反应的临床研究”三国多中心临床项目正顺利推进,并将在今年的“世界针灸日”向全球公布其临床研究成果。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由“健康号”用户上传、授权发布,以上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不代表健康界立场。“健康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转载、侵权等任何问题,请联系健康界(jkh@hmkx.cn)处理。
关键词:
常态化,鞠丽雅,法国,临床,医生,研究,医院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 医生交流群 加入
  • 医院运营群 加入
  • 医技交流群 加入
  • 护士交流群 加入
  • 大健康行业交流群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剩余5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