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角膜拯救的不只一双眼睛

2018
06/06

+
分享
评论
陕西健康
A-
A+
对生命有热爱,对职业有担当。

“角膜移植联盟的很多医生都签了角膜捐献书,跟角膜和病人打了一辈子交道,想在身后再做点什么。”吴洁大夫说这话的时候眼角的笑意是藏不住的。

吴洁是西安市第一医院的眼科病区主任,办公室正对着病房,书柜和办公桌上码放整齐的资料将这间本就不大的房间塞得满满当当。

严肃、强势、雷厉风行,这是这位“业内大拿”给我和同事的印象。

诚如她所说,跟角膜和病人打了一辈子交道,经历了太多致盲、复明的病人,也看到了太多与光明、新生有关的人生。

致盲眼疾,它离我们很近

“角膜病并不是很多人认为的那样,是不是年纪大了或者意外受伤的情况才会得,它其实离我们每个人都很近,是仅次于白内障、青光眼的致盲眼疾。”吴大夫看出我们的不解和疑虑,拿出了他们最近做的一份学术报告的数据。

至此,我们了解到目前全国有近400多万角膜盲患者,但能够接受角膜移植手术治疗的患者人数不到6000人,仅为总人数的0.015‰。根据2010年WHO报告,全球单眼角膜盲约2300万,双眼角膜盲490万,开展的角膜移植术总量约10万例。而在这庞大的数据中,陕西患者将近15万人,让人悲观的是这些患者中青壮年约占70%,儿童约15%。这意味着一个家庭的顶梁柱致盲的几率远远超我们的想象。

西北地区是感染性角膜溃疡的高发区,尤其在夏收时节,吴大夫所在的眼科病区就会收治大量从周边地市来就医的农民。

这些病患中多数是被麦芒或者其他农作物致伤。除此之外,因外伤导致角膜损伤的病例也越来越多,各种感染、酸碱烧伤、外伤等都可能导致角膜盲。

眼角膜就像是透明的镜头,上面没有血管,是从泪液中获取营养,如果眼泪所含的营养成分不够充分,眼角膜就变得干燥,透明度就会降低。脆弱得像汽车的挡风玻璃一样容易损坏。

电子屏幕改变了很多人的用眼习惯,干眼成了“最时髦的眼病”,从发病到感染,多种可轻可重的因素将自以为不会得角膜疾病的人送上手术台。

如果说我们自己正在将自己的眼睛送上致盲的路上,一点也不为过。即便如此,多数人仍然不认为自己就是“倒霉”的那一个。

角膜移植术是一种用健康角膜组织替换患者混浊、变性、感染的病变角膜,达到治疗角膜疾病、提高患眼视力,恢复解剖结构和改善外观的治疗手段。

角膜盲患者脱盲的唯一手段就是角膜移植。

13年,她做了670多例手术

从1985年毕业在西交大第二附属医院从事内科,到1993年调至西安市第一医院;从最初搞眼外伤、眼底病,到最终坚守在角膜移植的专业领域。谈起职业生涯,我们从吴洁大夫的话语和表情里看到更多的是坚定和向往。

“2004年是医院眼科最困难的一年,西安市眼库只有两片角膜材料,移植手术几乎无法再进行。医院角膜病专业很难开展,很多医生转到了其他科室,角膜盲复明的唯一手段要靠角膜移植,迫不得已把医院留存的角膜材料全部用完”。

有资料显示,目前,国内约有20个眼库,但几乎都是“有库无角膜”的“空库”。

作为西北地区唯一的眼库,在相当长时间里最大库容300片的西安市眼库,存量始终处于零的状态。

“有时候材料奇缺,病人手术就得用进口的材料,心里总不是味儿。2008年整个科室只剩我一个人,后来带了两个新医生,慢慢坚持着,就坚持了这么多年。”

眼科病区从33张病床到目前的80张病床,2017年角膜捐献突破300片,也成为历史最高捐献年。

加之国际眼库引进的一些角膜材料2017年手术量达到670多例。“做角膜修复的医生全国不到50个人,2008年以后,我们院角膜病团队逐步培养起来,目前已有8名副高级以上的医生都能够独立完成各种角膜移植手术。这个规模和手术量在全国范围来看也已经是比较大的。”

我们似乎没办法想象,一个科室在没有物力没有人的状况下是如何“硬撑”着走到现在。能解释的或许是对专业和病人的无法割舍吧。

有时就是“修修补补”

小小一片角膜甚至能同时让几个人的眼睛得以重生。

2017年6月,吴大夫收治了一名从青海玉树转诊到西安的婴儿,这名出生仅27天,体重不足4斤的“最小患者”可以说挑战了整个眼科病室的水平。

“我从医30多年,医院从来没有给这么小的新生儿做角膜移植的先例。”双眼溃疡,其中右眼角膜溃疡面积大、角膜穿孔、虹膜前粘连……情况远比预料的复杂。

在显微镜下吴洁用比头发丝还要细的缝线仔细做角膜移植缝合,左眼角膜清创术、右眼穿透角膜移植术,两个小时的忙碌,手术终于全部完成,孩子的右眼保住了。

说到这,她拿出手机让我们看如今刚满一岁的宝宝的照片,“你看现在长得多漂亮的小孩儿,去年来的时候真的是很让人揪心。这是他父母刚发给我的照片,孩子现在恢复的也很好。”

吴大夫反复放大缩小手机里保存的这张照片,对啊,这双眼睛清澈明亮,它们还有更多蓝天白云、更多五颜六色要看。

吴洁说,一片角膜材料并非只给一个人使用,医生会根据病患得病的位置,例如角膜中间、边缘,浅层、深层等等来衡量和决定角膜片的取用。“眼表的修复,哪一块的组织对应哪一块移植片是最好的,例如,小孩儿先天性的角膜皮样瘤,一半跨角膜,一半跨巩膜,就是黑白眼球交叉的位置,会找最符合移植的材料,这样也最符合生理解剖结构。”

采访中我们还得知一件有趣的事儿,她每年都会接诊很多从外省来的病人,他们或许患有各种各样的眼疾,但无一例外的都带着一张“条子”。

详细内容我们无从得知,大致是某某医院的某某医生将这位远赴千里来西安治病的人“托付”给吴洁。“我也没做过统计,不过推荐的医生我们也是通过联盟进行过培训的,还是每年会有很多人来西安。”我们反而从这种嗔怪里听到了吴洁大夫的自豪和满足感。

角膜捐献没那么可怕

西安市眼库是西安市唯一一家眼角膜捐献机构,2004年至今,成功捐献眼角膜的人仅47例,平均每年成功捐献眼角膜约5例,签署捐献志愿书的仅1000余人,其中60%以上是老年人。截止2013年,西安市眼库眼角膜库存依然为零。

相比陕西15万甚至更多的病患,这个捐赠量甚至无法用杯水车薪来对比。长久以来需要眼角膜的人数都远远超过捐赠眼角膜的人数,很多人因为久久等不到眼角膜而无奈摘掉坏死眼球,终生失明。

当前,角膜盲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人捐献角膜手术移植、人工角膜移植术等。我国早在2015年5月就已经自主研发了生物工程角膜并正式投产,这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传统的角膜移植手术中角膜供体来源奇缺的困境,但是它并不能完全替代人体捐献。

对此,吴洁表示,不是所有患者都能适用生物工程角膜,“生物角膜只能针对未穿透性的角膜损伤进行移植,这部分患者占所有角膜致盲患者一半。”

2017年6月,由西安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暨西安市眼科医院牵头,来自陕西省和周边省市的12家医疗机构眼科共同组成“陕西省眼科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暨西北角膜移植专科联盟”。

联盟除了想把医疗技术推广到基层,做到对疾病的早发现早治疗,通过培训班、学术活动,保证联盟的医生能够不断地循序渐进的培养。“还有一个愿望就是想建立二级三级眼库工作站,解决当地的捐赠问题”。

采访中我们了解到,从人类移植历史上来看,角膜是最早进行移植的一个器官。角膜捐献是一种很简单的操作,它不需要做组织配型,角膜移植成功以后才逐渐向其他身体组织发展。但现实是,多数人对这种状况并不了解,觉得捐献眼角膜是一件天大的事儿。

“健康的人可以捐赠角膜缘干细胞,也就是一部分组织,取材量有限,前提是不损害捐赠者的组织结构和功能。亲属间免疫排斥低,手术效果会更好。对捐献者不会有大的影响。”吴洁大夫一直重复的一句话是“希望多些捐献”。

“我没有太大的野心,想在退休之前通过专科联盟和更多医生一起来做这么一件事,你不爱这个专业那就没办法了。”

医者仁心,大概就是这样吧。

来源 | 华商网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由“健康号”用户上传、授权发布,以上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不代表健康界立场。“健康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转载、侵权等任何问题,请联系健康界(jkh@hmkx.cn)处理。
关键词:
角膜,拯救,眼睛,眼角,吴洁,移植,眼科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 医生交流群 加入
  • 医院运营群 加入
  • 医技交流群 加入
  • 护士交流群 加入
  • 大健康行业交流群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剩余5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