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是我国实施免疫规划政策40周年,4月25日是第32个“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今年的宣传主题是 “预防接种,守护生命”。
预防接种是预防控制传染病最经济、最有效的手段,没有一种预防性干预措施比预防接种更具成本效益。下面就由上海长海医院给大家普及一下相关的疫苗知识。
疫苗是什么?
疫苗是用细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经过减毒或灭活,消除其致病性后制成的可使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的生物制剂,通过疫苗接种使接受方获得免疫力。
功效:
疫苗保留了病原微生物的免疫原性,能使机体产生特异性保护抗体,当机体再次接触到外环境中对应的病原体时,机体内的保护性抗体将消除致病微生物,预防感染和发病。
疫苗也分类?
我国预防接种的疫苗分为:第一类疫苗和第二类疫苗。
2005年,《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以国务院第668号令的形式发布,那就相当于我国预防接种领域的宪法。这个“宪法”将我国的疫苗分为第一类疫苗和第二类疫苗。
一类疫苗
指纳入国家免疫规划的疫苗,由政府出资、免费提供,适龄儿童应当按照免疫程序依法受种的疫苗。
包括:卡介苗、乙肝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百白破联合疫苗、白破疫苗、麻风疫苗、麻腮风疫苗、流脑、乙脑疫苗和甲肝减毒活疫苗。
二类疫苗
除上述疫苗外都属于二类疫苗,需要公民自费并且自愿受种,如水痘疫苗、流感疫苗、肺炎疫苗等,二类疫苗针对传染病同样具有较好的预防效果。
这个分类很高大上,但缺点也很明显:如果不解释,没人知道这第一类和第二类是什么意思。继续往下看,才明白第一类疫苗就是免费疫苗,第二类疫苗就是自费疫苗。
一类疫苗可免费接种,二类疫苗需自费接种,这就让很多人会认为二类疫苗接不接种都无所谓。可惜,这个对疫苗的认识是错误的!
自费疫苗:不差钱,就接种!
免费疫苗和自费疫苗都能预防疾病,不应该有偏见。为了健康,关于自费疫苗的正确理解就是:不差钱,就接种!
钱应该用在刀刃上。按疾病严重性,在自费疫苗种类中,接种的优先顺序从高到低依次是:
肺炎疫苗
宫颈癌疫苗
流感嗜血杆菌疫苗
流感疫苗
流脑疫苗
轮病疫苗
手足口病疫苗
水痘疫苗
联合疫苗
霍乱疫苗
在接种疫苗前,应注意些什么?
为达到最佳的免疫效果,儿童家长需注意接种疫苗的禁忌症和注意事项,确保孩子处在身体状态好的情况下进行疫苗接种。
不同疫苗的注意事项有所不同,比如口服脊髓灰质炎疫苗要求一周前腹泻或者腹泻一天超过4次的幼儿禁止服用糖丸,糖丸需冷水送服等,而百白破疫苗接种的注意事项则是接种后6-10小时出现接种局部轻微红肿、疼痛、发痒、小儿发热为正常反应,但第一针若出现高热惊厥第二针不接种。禁忌症与注意事项和接种的疫苗有关,家长应对相关知识进行了解。
除此之外,家长要保证儿童按照计划免疫程序完成全程免疫,因为不同的疫苗,有不同的免疫程序,这是根据多年科学实践而制定的,必须按照规定的免疫程序接种疫苗,才能达到相应的免疫保护。随着儿童的年龄增长,一些疫苗的免疫力也会逐渐下降,因此,还要进行加强免疫。
不良反应及处置原则
预防接种后的不良反应多表现为一般反应,主要有发热和局部红肿,同时可能伴有全身不适、倦怠、食欲不振、乏力等综合症状。
发热:少数受种者接种疫苗后体温升高,一般持续1~2天。如体温≤38.5℃,儿童一般状况良好,不需特殊处理,仅需注意观察,多喝开水,注意保暖即可;若体温≥38.6℃,高热不退或伴有其它并发症者,应密切观察病情,及时和接种门诊医生联系进行诊治。
局部红肿、硬结:大部分皮下接种的疫苗在注射后24小时内,接种部位会出现红肿、硬结,并伴疼痛。若红肿范围不大(直径≤62.5px),可用干净的毛巾热敷,每日数次,每次10~15分钟,症状可逐渐缓解、消失;如有≥65px的红肿硬结,应与接种医生联系。
接种卡介苗后的局部反应:儿童接种卡介苗后,绝大部分受种者于2周左右在接种部位出现红肿,之后化脓或形成溃疡,3~5周结痂,形成疤痕(卡疤)。遇到这种情况不能热敷,保持局部清洁、干燥,对特殊敏感的人可考虑给予小量镇痛退热药,一般每天2~3次,连续1~2天即可。
最后,长海医院心外科提醒一句:预防接种虽可以保护绝大数人避免发病,但所有疫苗的保护率都不是100%,个别受种者由于个体的特殊原因,如免疫应答能力低下等因素,可能会导致接种后接种免疫失败。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