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健康领域新旧转换需要产生内生动力

2018
04/08

+
分享
评论
济宁医疗唐长东
A-
A+
卫生健康领域新旧转换需要产生内生动力,而企事业创新组织方式的变化,是未来中国经济重要的内生动能之一。

第一,健康服务产业升级孕育着巨大的动能。

我们知道,不同领域的新旧动能,是不一样的,经济增长活力也各不相同。健康服务业包括生产型、生活型两种类型,当前医疗行业作为健康服务业的主体,尚未形成产业优势。既没有与战略新兴产业有效融合,也没有形成纵(生产型产业链)、横(连点扩面服务链)优势。健康服务产业升级意味着将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工程、新材料、新能源等战略新兴产业融入健康服务业产业链条,重构卫生与健康供给侧服务产业体系,特别是使健康服务业纵向链接人工智能、可穿戴设备、药品设备器械以及现代物流、设计咨询等生产型要素;横向由医疗型向生活型“连点扩面”至养老、旅游、商贸、文化、体育、居民服务等,将形成相当可观的市场规模和潜在新动能需求。

第二,要素投入增强经济动能的空间依然很大。

增加要素投入,进而增加经济发展动能的可能性是存在的,但这种经济增长要依靠大量的、高质量的生产要素投入。此外,土地的因素也能为经济的增长提供新的贡献,特别是大量农村土地如果能够进入到市场里面,成为可以流动的生产要素,会带来新的动能。当前,我市卫生计生行业面临重大产业投资机遇和需求,市第一人民医院高新区医养产业园、市中医院新院区医养产业园、济宁经济开发区卫校医养护理院项目均纳入市委、市政府重大项目“十三五”规划,任城区市第二人民医院医养结合项目、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医养结合项目均已开工建设,鱼台县中医院、汶上县中医院、泗水县中医院等医养结合项目均处于在建状态。但是,卫生与健康领域供给侧改革资源供给与市场端需求有效对接尚未形成有效机制,生产要素投入仅靠单存性PPP资金投入对项目市场化运营,特别是有效产出预期不明显。如果可以有效整合优质医疗卫生资源,形成有效生产要素(如资金、资本、资产、人力、运营、技术、大数据等)投入,将集约化释放健康新需求,新动能产出空间巨大。

第三,市场的对内对外开放能够提高健康产业的整体发展效率,释放新动能。

我们一般说的开放,通常是指对市域外社会资本开放。其实,对市域内产业和社会资本的开放,也有很大的改进空间。比如,医疗市场的竞争目前仍然不够充分,仍然没有形成有效竞争和竞争市场的、比较合意的卫生与健康组织结构。如果对市域内如意、辰欣、煤炭、电力、电信等基础产业实现卫生与健康领域有效开放,那么对我们这样的资源大市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来说,又可以形成一股新的增长动力。特别是当前卫生与健康产业本身的效率还相对较低,市场化占有份额较小,如果形成相关开放产业的可竞争市场,不仅能够促进卫生和健康产业本身的发展,而且对其他产业成本的降低、效率的提高等,也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第四,通过深化医药体制改革释放经济动能潜力巨大。

实证研究发现,中国制度性交易成本比较高,最直接的表现是劳动力价格、土地价格以及资本要素的升高。当前卫生与健康领域仍然属于医疗服务产品占主流,主要原因在于医疗服务行业的政府管制和市场化不够。如果让这个行业真正意义上转型升级为卫生与健康产业,就必须促使其服务衍生出有价值的产品来。而健康产品的生产除了购买生产要素所需的支出之外,还有很大一块是制度的成本,即为了使企业合法经营运行所额外支付的费用和平台。就眼下的情况来说,济宁医疗发展有限公司这个平台已经具备,而生产所需要的制度性费用仍然有下降的空间,可以借助于制度性的结构性减税或降费,大幅降低成本。特别是通过放管服,审批上更加方便,时间上更加便利,也可以实际降低企业成本。而通过深化医改药品流通领域改革,有效降低制度性的交易流通成本,释放新动能潜力巨大。

第五,新技术、新行业模式、新业态对产业的融合与渗透,会不断衍生新的动能。

有一种观点认为,最近近十年深化医改是医学技术大停滞的时代,虽然财政投入在不断增加,体制机制上改革没有突破性进展,主要是做一些修修补补以及应用层面的累进。从历次产业革命的经验来看,以前人类几次大的经济发展都是由于重大技术突破,新技术的应用,使得资本投入有产出,产业得到发展,需求得到满足。但我们能看到的是,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得到快速发展,并不断与其他产业融合、深化与延展,“互联网+”让许多传统产业逐渐释放出新的活力。当前“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方向,越来越倾向于移动互联、移动物联特征,越来越倾向于和人工智能结合,越来越倾向于跟生物技术的嫁接,正逐渐形成人体能力增强的一个技术轨迹。信息技术对经济动能的形成,是慢慢融合到其他产业的,即通过改造传统行业、提高产业效率,使消费者不断得到便利和实惠,但实际上对卫生与健康产业的促进效应还是非常明显的。

第六,企事业创新组织方式的变化,是未来中国经济重要的内生动能之一。

创新是一种企业性行为,具有组织的特色。从企业创新来看,在上一轮企业创新阶段,企业有组织的创新行为是通过大规模的公关、试验和成果转化而形成的。当前创新组织上发生了与传统企业研发部门不同的变革方式,而且我们看到更多的情况是“创客”所有制。企业给研发团队做一个研发投资,且后面还可以有外部的资金参与进来;创新成果的产生以及后续的产学研转换,跟个人利益和知识产权紧密结合。由此,创新制度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企业微观组织形式的改变,同样也在发生。事业部的制度(企业在内部按照所经营的事业等,设立若干事业部。事业部通常拥有经营自主权,实行独立经营、独立核算,不允许用一个部门的盈利填补另一个部门的亏损),对企业大规模生产产出乃至全球性企业的崛起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从事业单位变革来看,法人治理结构改革已经明确时间表、路线图,进一步释放医院、高校、科研院所等高智能优质资源市场活力的类似传统企事业组织方式的变革,也正在影响市场的自主创新,有望成为新一轮经济增长的潜在动力因素。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由“健康号”用户上传、授权发布,以上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不代表健康界立场。“健康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转载、侵权等任何问题,请联系健康界(jkh@hmkx.cn)处理。
关键词:
内生,动力,转换,制度性,产业,医养,企业,经济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 医生交流群 加入
  • 医院运营群 加入
  • 医技交流群 加入
  • 护士交流群 加入
  • 大健康行业交流群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剩余5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