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健康界博鳌年会的主题是“将健康融入所有”。因为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强调,要“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这一要求,可谓把准了“健康中国”建设的“脉”。而医改办的设立,正是“将医改融入所有”的有益探索,实实在在地推进了新医改的全面铺开,对于其历史地位,可以说是功不可没。
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经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通过。根据该方案,组建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不再保留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不再设立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简称医改办)。一夜之间,医改办没了,让所有医改的参与者、实践者顿时蒙了,以后医改咋办?医改踏入深水区,难道真的过不去吗?
从当前形势和实际情况来看,医改仍然重任在肩,甚至是举步维艰。深化医改之路漫漫,未来医改怎么办,是紧是松都在观看。从面上来看,深化医改职责放在卫健委,似乎没有国务院大招牌响亮,事实上这几年一直是体改司在承担医改办职责,应该说从国家层面,取消不取消医改办,讨论意义已经不大,从操作层面来看医改是加强,还是减弱,存在的变数在于医保局的作用发挥。
为统筹推进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改革,更好保障病有所医,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城镇职工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生育保险职责,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职责,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药品和医疗服务价格管理职责,民政部的医疗救助职责整合,组建国家医疗保障局,作为国务院直属机构。“三医联动”相互制肘各自行动的时代被打破,这从初衷上看更像是“三明模式”国家版本。但是“三明模式”有一个先决条件,就是一个内行的专职领导,而新的卫健委和医保局,站在国家层面似乎不大可能,毕竟国务院领导更侧重于决策,而不是实践,而两条各自出发点不同的实践部门,是否南辕北辙,需要拭目以待。
根据方案,国家医疗保障局的主要职责除了医疗保障相关职责外,还要组织制定和调整药品、医疗服务价格和收费标准、制定药品和医用耗材的招标采购政策并监督实施等两大职能的划转,彻底颠覆了游戏规则,而新的游戏规则直接决定结果,更是影响所有医疗机构的行为和认知。而医保局对医疗机构的强势地位,是不是影响“将健康融入所有”的卫健委?这直接将考验“大部制”改革的成效。可以回放改革的背景:“医保局”的单独设立,不单纯是因为“管办分离”,更多是人社部门、卫生部门博弈的结果,就像五年前卫生计生合并,过渡性的称之为“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一样,可以预测未来是不是有可能医保局是不成功便成仁,类似药监局成为市场总局的二级局一样过渡成为卫健委二级局?真正意义上实现“大部制”改革。
医改办没了,卫健委和医保局来了,但是真正意义上的“大部制”还在路上……路,总是要走在脚下,即使有泥泞,或者有石头,但是路依旧在前方。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按照改革的要求,坚定不移走下去,即使可能走一些弯路,甚至回头路,但是只要可以达到目标,就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