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医院”的前世今生与未来

2018
03/16

+
分享
评论
李洪军
A-
A+
共享经济是互联网时代商业模式的新宠儿。杭州大厦501城“Medical Mall”是共享医院的“中国实践”,以“医道”和“商道”来作全面分析,或许可以窥见共享医院的发展方向。

在互联网经济时代,有一个词异常高频和吸引眼球,也是各种资本争相厮杀的战场,那就是共享。目前有共享单车、共享充电宝、共享雨伞、共享汽车、共享篮球等各类共享新事物。共享经济成为当下最火爆的热词。当“浙江省卫计委关于杭州全程健康医疗门诊部开展医技等共享服务试点的批复”公开出现在网络时,掀起了轩然大波,刷爆了整个医疗圈。时至今日,许多医疗产业集团和资本大鳄仍在筹划和组建“共享医院”,生怕自己错过这个医疗产业新“风口”。任何一种新事物的出现都有它“双刃”的两面。这种新型共享医疗模式是改变传统的医疗格局,成为下一个医疗风口上会飞的猪吗?又或者昙花一现,成为那个被拍在沙滩上的前继者吗?不妨来分析共享医院的前世、今生和未来。

一、共享医院的前世

关于什么是共享医院,目前学术界和医疗界还未给出标准答案。但杭州“共享医院”相关理念并不是首次出现在医疗界。其实,在美国医疗产业发展过程中早已经有了共享医院的雏形——“Medical Mall”。准确的说Medical Mall不能直译为“共享医院”。“Medical”主要是指医学的、医药的等与“医”相关的。Mall原意是“林荫道”,也可译为“购物林荫道”,意指在Mall里有一条或多条步行街,特指规模巨大、连成一体、包罗众多的专卖店和商铺,集购物、休闲、娱乐、饮食为一体的商业中心或商业街。因而,Medical Mall是以提供医学服务为主的商业中心,是传统商业街和医院、诊所的综合体。Medical Mall以医疗服务为主体,辅以购物、餐饮、娱乐、健身等商业服务功能。

Medical Mall最早出现于上世纪80年代的美国。它是介于医院和诊所之间的医疗机构。与医院相比,它没有住院床位;与诊所相比,它又不相对独立。它的出现是医院为了满足相对贫穷人群的医疗需求,让他们参加门诊治疗,但不用住院,从而减少医疗费用中的大项——住院开支。同时又通过其它非医疗部分补充医院的收入。对患者来说,既节约了医疗费用,又可以得到一站式的医疗服务和购物、娱乐、生活等生活服务,节约生活成本。如美国密西西比大学医疗中心利用一个面积约为8万平米的废弃购物中心改造成一个Medical Mall,主要为周边低收入的非洲裔人群提供专科门诊,以及购物、餐饮、理发等其它社区生活服务。

国外Medical Mall模式可以为我国现今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提供借鉴和参考。如我们医疗资源的配置一直受到编制、体制等行政手段限制。虽然国家鼓励医生多点执业,但多点执业的政策利好无法让许多无资金、无医疗设备支持、无经商经验的医生迈出公立医院的门槛。Medical Mall模式则可以解决医生自主创业、多点执业的后顾之忧,促进医疗资源的有序流动和下沉,缓解当前“看病难、看病贵”的现状。

二、共享医院的今生

以Medical Mall的原义来分析杭州大厦的共享医院,就能相对准确理解其真正的面貌和运作模式。杭州江干区的杭州大厦501城地下1层至5层为传统的购物区,而6层至20层则采取了全程国际Medical Mall的医疗资源共享模式,允许杭州市全程健康医疗门诊部为入驻的其他医疗机构提供检验、病理、超声、医学影像、医技科室及药房、手术室等共享服务。与传统商业区不同的是,杭州大厦1至5层入驻的是商户,而6至20层入驻的是医生、护师、技师、工程师等医疗工作者。前者面对客户,后者面对患者。前者提供基本的房屋、水电等商业条件,后者还要加上医疗器械、设备、药品耗材等特殊的医疗服务工具,并由医疗服务供给者共享使用、分担费用。这样,消费者可先逛逛购物商场,再到楼上进行医疗服务消费。同时借助购物商场的人流,Medical Mall也保证了患者的流量,把购物与医疗有机结合起来,看病也可以像“逛商场”一样,有效缓解了传统医院沉闷、焦虑、恐惧的氛围。

这种模式不仅能降低社会资本办医的投入、运营成本,还可以极大增加医生执业的自由度。医疗服务所有硬件持有者是业主,而医疗服务提供者是租户,实现医院科室、个人诊所的“拎包入驻”,形成多家医疗机构“拼凑”起来的医院,但它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共享医院”。连运营Medical Mall公司市场部经理白俊强调公司从未对外发布任何消息,入驻他们远程医疗中心的诊所或科室都是租赁场地性质,只为为了探讨优势医疗资源及优势物业的整合发展,属于一种创新商业模式,并非外界宣称的共享医院。仔细分析,其确实具有不同于传统共享经济理念的多重特征:

(一)Medical Mall的核心思想符合共享经济的基本要求。无论是共享单车、共享充电宝、共享汽车等都离不开一个前提和基础,就是共享。所谓共享(Sharing),即“共同拥有”和“共同分担”。共享并不是互联网时代的新产物,而是一直伴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从原始社会的共同劳动、平均分配的所有权共享,到私有制社会借用、租赁、物物互换的使用权共享,再到现代股份有限公司的收益共享,债券、证券、金融的资本共享,全球化、区域化、一带一路、城镇化的社会发展理念的成果经验共享等。可见共享一直蕴藏在人类历史发展长河中,但由于经济发展水平、技术平台构建等多重原因,并未形成一种经济模式。随着以信息技术搭建的互联网平台的出现,共享迎来了新的发展春天。美国得克萨斯大学社会学教授马科斯·费尔逊(Marcus Felson)和伊利诺伊大学社会学教授琼·斯潘思(Joe L. Spaeth)共同首次提出了共享经济的概念,以“协同消费”(Collaborative Con-summation)描述了这种经济模式,其主要特点是通过第三方市场平台实现点对点的直接的商品和服务的交易。QQ、微信、脸谱、微博等新型媒介工具实现线上个人对个人之间的信息、观点的服务;Uber、Airbnb、滴滴、美团等从线上的信息分享协作渗透和延伸至线下实体服务,逐渐形成线上、线下的闭形循环。共享就从纯粹的无偿信息分享走向以获得一定报酬为目的、向个人或集团分享物品使用权或是提供个人服务的共享商业模式,实现了从共享到共享经济的蜕变。

杭州市全程健康医疗门诊部在大厦内购买安装了相应的医疗仪器和设备,为入驻的医疗机构提供医疗硬件设备和药品耗材,属于医疗物资的使用权共享,提升医生个体的医疗技术能力,减轻他们的医疗支出。医疗硬件持有者则通过收取使用费和客流生活消费的方式获得收益,是一个多方共赢的共享模式设计。

(二)Medical Mall的构成要素符合共享经济的基本类型。有学者提出,构成共享经济必须具备三个基本要素。一是闲置资源。网络平台通过技术整合过剩产能并将其转化为可以交易的产品或服务。二是共享网络平台。这是共享经济的核心,网络平台通过网络技术对闲置资源进行分销和推广。三是众多参与者。每个参与者都各取所需地对共享经济进行创新,从而实现定制化和个性化。但笔者认为,这是传统共享经济的基本要素,闲置资源的定义应该不限于过剩产能和闲置物品,应该也包括“闲置”需求。可以通过对产品和模式的改进,激发用户的高频使用。自行车并非完全意义上的闲置资源,共享单车的出现就是对潜在需求的挖掘。未来共享经济的资源一定包含有新型、高端、前沿的技术、产品或者服务。

杭州市全程医疗门诊部在商场内部提供就医场所、设备、仪器、药品耗材等“不动产”,一方面迎合了人们对新型就医模式的潜在需求,不属于闲置资源。另一方面在个人全部支出和集体分担支出中找到一个平衡点,符合共享经济的基本特征,但对于是否有众多参与者和如何运用网络平台上还有待时间检验和逐步完善。

(三)Medical Mall的商业形式符合共享经济的价值体现。共享经济的本质,就是运用互联网的“网路、网格、网络功能”,把社会资源和富余劳动力与用户现实需求和潜在需求搭成对子,使社会分配从专业化向社会化转变,逐渐走向个性化。比如,汽车共享带来了产品选择的多样化和消费行为的自我化,用户们不用固定选择某个车辆,以前的独自占有变成集体的共同分享。这类方式为供需双方找到了一个共同的社会资源的分配方式,从所有权、使用权独立过渡到使用权和所有权共同分享。从系统论的观点来看,共享模式使得系统内的信息加快流动,促进系统内要素与要素之间关系快速变化,从而使系统功能发生变化。从资源运行效率来看,共享模式弥合了需求方和供给方的信息不对称现象,使资源在需求方之间科学有序流动。一方面促进了资源使用的频率和效率;另一方面节约了资源的使用费用。共享经济的作用和意义在于能促进产品循环,建立一种全新的消费理念,实现“物尽其用”和“各取所需”的目标。

杭州全程医疗门诊部的模式出发点是把患者在医院、诊所就诊时的压抑变成购物时的愉悦体验,在宽敞、明亮、整洁的商业楼中像购物一样“购医”,解决传统就医模式的“痛点”,从属地化、群体化向商业化、个性化转变。同时,把过去分散在不同地理位置的个人诊所、医院科室集中在一起,发挥规模效应,有效地促进医疗资源价值最大化,为解决医疗资源不均衡的问题提供了方案。

三 、共享医院的未来

依据目前关于共享经济的相关定义来看,浙江杭州的Medical Mall 商业模式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共享医院,它只是打破了传统医疗资源的个体、集体的地理属性,以共享医疗服务物质基础的形式来解决当前医生多点执业面临的困境,推动医疗资源的有序流动,本质上是医疗资源的再分配,不属于资源的再生范畴,仍有许多需要关注和改进的地方。

美国纽约东北部的撒拉纳克湖畔,镌刻着特鲁多的铭言:“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这段铭言道出了医学服务的价值和方法。依靠技术去治愈、依靠服务去帮助、依靠文化去安慰。技术、服务、文化是检验医学服务好坏的根本标准。同样,依此来评价浙江杭州Medical Mall模式的医疗价值,也可以窥见它未来的发展方向。

从技术层面来看,杭州Medical Mall模式并不能促进医疗救治技术水平的提升。它的医疗技术能力取决于入驻者本身的技术水平和能力,“拼凑”模式也不利于技术能力的再升值和医疗人才的培养和提升问题。它的硬件环境条件决定能够开展的医疗业务类型和层次。因而,Medical Mall只能开展体检、口腔、眼科、康复等一些对感染要求不严、手术条件要求不高、技术能力不太复杂等相对“简单”的医疗服务项目。加之,当前如何解决多点执业,如何打通医保体系,如何开展执业类型、资质审批,如何规范医疗行为等问题都有待解决。可以预见Medical Mall市场只是医疗市场的补充,归属小众群体,近未来还将无法成为医疗市场的主流。

从服务层面来看,传统的医疗机构按照法人或公司制形成统一的管理体系,各类信息依靠“强制”构架完成传递和反馈,而Medical Mall仅提供服务“硬件”,与医疗机构入驻者之间是“协同”关系,又与“人命关天”的医疗服务叠加在一起,利益的分成还好说,只是从这碗到哪碗的问题,可以协商解决,但医疗责任、事故、安全等问题的权责划分,必须用法律、规章制度来解决。如何公平制定相关规定,又如何在涉及各个群体之间的权责中找到公平点,是运营者最为头疼的问题。权责划不清,则必然会在后期的服务过程中出现各自为政、相互扯皮的现象,服务的标准和质量难以统一,也就难以提供让患者信认、满意的服务。

从文化层面来看,我国医疗界的协和、华西、湘雅等医疗品牌文化的建立经历了上百年的时间,以及一代一代从医者始终如一的坚持和努力,依靠每个从医者细如发丝般的点滴奉献,是一个集体文化的整体体现。Medical Mall是“拼凑”起来的医院,入驻者多从其它医疗机构“流动”进入的,而医疗服务又是由这些“流动”者提供的。医疗服务不同于其它商品类服务,直接与人的健康、生命相关,是一个持续的、全程的“消费”过程。人们最关心、最在意、最敏感!“流动”人群能否形成文化的合力,铸就老百姓信得过的医疗品牌,是需要时间来积累的,短时期难以形成文化气息!

现在对浙江杭州共享医院的医疗模式下一个好或坏的定语,还为迟过早。任何新事物都在发展中变化,逐渐走向成熟。共享医院能否成为未来的大众医疗服务模式,还有待时间和市场检验。但至少可以肯定和赞扬的是浙江杭州全程医疗敢为天下先的创新精神。这种创新精神和超前举措,无论是对个人、企业、还是对国家来说,均是长盛不衰的真谛,是值得推崇的!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由“健康号”用户上传、授权发布,以上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不代表健康界立场。“健康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转载、侵权等任何问题,请联系健康界(jkh@hmkx.cn)处理。
关键词:
前世今生,医院,共享,Mall,医疗,模式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 医生交流群 加入
  • 医院运营群 加入
  • 医技交流群 加入
  • 护士交流群 加入
  • 大健康行业交流群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剩余5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