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卫生计生委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厉害了袁祖贻教授

2018
03/07

+
分享
评论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A-
A+
交大一附院心血管内科袁祖贻教授被选拔为“国家卫生计生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经过单位推荐、各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初选、国家卫生计生委评审,并经国家卫生计生委党组研究,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袁祖贻教授被选拔为“国家卫生计生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袁祖贻教授长期从事心血管尤其是冠心病介入治疗方面的的临床和科研工作,具有丰富的临床工作经验和扎实的科研能力,是我国卫生计生系统的优秀代表,为推动我国卫生计生事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用心开启人生 追求成就未来

晋代名医杨泉在《论医》中指出:夫医者,非仁爱之士,不可托也;非聪明理达,不可任也;非廉洁淳良,不可信也。现任西安交大一附院副院长的袁祖贻教授,正是这样一位集仁爱、智慧、淳良于一身的人。20多年来,他将所有的心血倾注在心血管病临床与科研工作上,并带领着他的团队,不断向更高更远的目标攀登。面对荣誉和褒奖,他想得更多的是如何能为更多的病人解除痛苦,拯救更多的生命。

以赤子之心回报祖国

袁祖贻教授出生在湖南株洲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湖南地方志中记载湖南人的性格大多刚烈、倔强。著名歌唱家李谷一说“我们湖南人霸得蛮,吃得苦,耐得烦”。这是对湖南人群体性格特征的绝妙概括。除了和大多数湖南人一样爱吃辣椒,爱交朋友,不拘小节外,袁教授留给人更多的印象是位瘦弱、儒雅、谦逊的学者,甚至笑起来还有点腼腆。也许是骨子里湖南人的性格都融入在他对事业的拼搏精神和顽强的意志里了。

2000年10月,袁祖贻以互访学者的身份受教育部公派前往日本京都大学攻读博士后,那是一段让他难忘的日子。当时他主要从事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的防治研究,为了科研,他把资料室和实验室当作了家,不分昼夜工作已经成了家常便饭,他无心游览异国的美景,就是想多学点知识,他舍不得浪费珍贵的一分一秒。这个勤奋、执着的“拼命三郎”很快赢得了导师的器重和厚爱,导师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中国人了不起!中国人能干!”导师和学校积极要求他延长学制,连当时日本国内最大的制药厂——武田制药也将聘书送到他的手中,面对多少人求之不得的优厚待遇,他没有动心,他的想法很简单:饮水思源,国家培养他多年不容易,医院领导沉甸甸的厚望和对祖国深深的思念让他无心眷恋异国他乡的诱惑,他的心无时不刻不在牵挂着他熟悉的医院和科室,2002年9月,满载收获的袁祖贻谢绝所有的挽留,毅然回国。

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的努力换来了累累硕果。2003年4月中旬,袁教授因其研究业绩显著,获日本医学会“海外青年科学家奖”,这项荣誉每年只奖励4名海外青年学者。同年,由袁祖贻申请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硫氧化还原蛋白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与发展中的作用》申报初审结果敲定,袁祖贻在一万多份标书中最终获得总分第一。

以仁爱之心对待患者

在众多头衔里,袁祖贻最看重的一个身份就是“医生”,这个职业让他有种神圣的使命感。从读研究生时他就喜欢“泡”在科室里,这样能更好地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到了后来,他就更忙碌了,不仅要查房、上门诊、手术,还要带研究生搞课题研究。但无论多累,他对病人总是非常耐心,他会一遍遍叮嘱病人:要多运动,多锻炼,这样的效果不亚于吃药,但他自己却抽不出整块的时间来运动,哪怕是打他最喜欢的羽毛球。“真渴望在周末去自驾游或抽时间去健身,可就是没时间,每周能健身半小时都是很奢侈的事,”他曾无奈地笑言:“做这行的人不会长寿。”是啊,常常身着厚重的防护铅衣一站十几个小时,铁打的身板也受不了。冠心病的介入治疗属于高风险高紧张的操作,从手术台上下来,身上湿透,两腿发软,已经成了很平常的经历。最大的挑战是面对复杂的病情,容不得半点疏忽,几分钟之内,也许就决定了一个人的生死,“生命大如天,我得让患者放心。

医生这个职业好做吗?不好做!除了要有精湛的技术,还得有与病人间的相互理解和信任。医德不光是愿望,更是一种行动。这种行动必将贯穿整个行医生涯。孙思邈在《大医精诚》篇里讲:“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侧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袁教授对待他的病人,始终怀有这样的一份恻隐之心,因为医学应该首先是人文的科学,正如希波克拉底所说:医术是一切技术中最美和最高尚的。

袁祖贻教授说:“医生的责任很大,有挑战也有风险,有时候很辛苦且不被理解,但当你真正热爱这个职业,尤其是在危重病人抢救成功,或是自己的手术做的很理想时,就很有成就感,这时候哪怕再有多少苦,多少委屈,都是一种感动、一份欣慰”。正是怀着这样一种信念,怀着对病人疾苦感同身受的关爱,他赢得了病人及家属的尊重和口碑。

以感恩的心教书育人

袁祖贻身兼临床医生、科研领头人、老师三个身份,每个角色责任都重,压力也大,但他依然能游刃有余。为了给国家培养更多研究生、硕士博士、专科医生、高、精、尖人才,他想了很多“招”,也花了很多心血。他把自己的学生分了三类,一类天赋很好,一点就通,这些学生是跑着出门的;一类稍差些,得扶着出门;再愚钝一点的,就要背着出门了。但无论是这些学生中的哪一类,他都没放弃过,老师的职责就是传道、授业、解惑,教书育人,不就是要把这一棵棵小树浇灌成参天大树吗!想想在自己的成长道路上,有那么多恩师给予自己无私的教诲和帮助,如今,感恩的唯一途径就是像那些默默无闻的老师一样,把自己的知识、经验,毫无保留地奉献给学生,教他们成才。

做老师是个让人有成就感的职业,如今,他的得意弟子有多人在全球知名大学搞教学科研,让他觉得很欣慰也很自豪。

他还有个目标,要将本学科建设成为区域性乃至全国专业人才培养基地,利用学科医疗、教学和科研优势,积极进行心血管疾病诊疗技术的规范化推广、基层医生的培训和继续医学教育工作,为全国各地医院培养一大批高水平临床进修医生。

以严谨之心潜心科研

天道酬勤,没有一个人的成就和辉煌是轻易得来的。多少次为了解决科研中出现的难题而夜不能寐,多少次夜深人静他还在书桌前查阅资料,连周末也没办法陪家人度过。他也想分一点时间给妻子、给孩子,也想在疲惫的时候和好友下一盘围棋放松一下。可是,时间就像一架高速运转的机器,催促着他不得不加快步伐。别人不理解他为何这样拼命,问他图啥,他苦笑:“身不由己,我不敢有任何懈怠啊,学科建设多年,不能败在我的手上。”

多年来,袁祖贻的主要研究方向为冠心病的介入治疗以及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机制。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与发展的细胞生物学机制、探讨血管壁在应急氧化反应、损伤与炎症及其后的免疫活化过程中的信号转导、免疫调控等进行了系列研究。他先后主持和指导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 教育部科研基金3项,国际合作研究基金2项,优秀人才基金2项,共获得研究经费近200万元。主要完成人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九五”攻关课题、“973”项目、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课题和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多项。多年来,他先后主持、承担国家级研究7项、国家“973”项目1项。共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其中SCI论文70余篇。

当外人投来羡慕的眼光时,谁能知道,在这些丰硕成果的背后,他付出了多少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和心血。

他要把学科建设成为区域性乃至全国专业技术研发和推广基地,充分利用本学科的科研、临床研究的优势,牵头开展高水平临床基础研究、临床药理研究、国际/国家多中心合作研究,并将技术转化成为临床成果进行推广、应用。

以热忱之心引领团队

袁祖贻教授所在的团队是有着辉煌骄人的历史,学科创建于1951年,在杨鼎颐、王世臣、卢兴等教授的带领下,于上世纪60-70年代在国内最早地开展了右心导管、希氏束电图技术,于1972年研制出我国第一台人工心脏起搏器并率先开展埋藏式心脏起搏器植入治疗;在70年代将急性心梗住院死亡率降低到10%以下,获卫生部科技进步二等奖;80年代以来,学科逐步形成了以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病、心肌病与心力衰竭、心脏起搏电生理与离子通道疾病、以及高血压等专业优势方向,在冠脉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心脏起博电生理、心肌病综合防治、高血压及外周大血管疾病等几个主要领域的研究与临床诊治技术具较大优势和特色,在全国享有较高学术地位,整体水平居西北地区领先、部分为全国领先。

“虽然我们一直在进步,但如今的形势好比逆水行舟,有很多工作要自己去做,担子和压力都很大。前辈们为我们打下很坚实的基础,我们这一辈人身上有很重的担子。和国内同行尤其是积极极其发达地区相比,‘天时’我们是相同的,‘地利’上我们就差了些,所以我们就要充分发挥‘人和’的优势,充分发挥团队合作的精神,现在有很好的优良传统——团结、奋进、求实、创新是我们的科训,不计较个人的得失,通过共同协作的精神,我们有信心,也有能力实现我们工作的中心——要提高科室在全国的知名度”。

袁祖贻教授非常重视人才培养和团队建设。作为学科带头人,他科研工作和教学工作齐头并进,志在培养出一支素质高、业务精良的临床及科研队伍。“研究生培养抓得紧,成才会快一些,产出好一些。”袁祖贻说。每周一的晚上,袁祖贻和他的科研团队都要召开研讨会,汇报个人的研究进展,了解国际相关学术前沿,解决研究中遇到的阻碍和问题,明晰下一阶段的研究思路和工作。学科每年举办2-3次国际和国内学术会议,并与英国剑桥大学、美国犹他大学医学院、日本京都大学等国外多所知名大学进行了广泛的合作与交流。

他将大部分精力放在培养青年教师上。为推进后备人才素质的提高,保证学科内每一研究方向都有国际学术联络、交换留学、联合培养等,和国际接轨,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他重点选派优秀研究生和优秀青年教师到美国北卡大学、剑桥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德克萨斯心脏中心、普林茨医院、加拿大女皇大学、台湾杨明大学等一流学科专业学习深造,努力为争创国家级重点学科奠定人才基础。

“要让国际权威杂志上有我们的声音”! 他给学科设定的总体目标是将学科建设成为特色鲜明、人才梯队合理、技术力量雄厚、诊疗水平高超,可与国际水平竞争的国内一流的心血管重点专科。正是有了这种超前的意识,有将心内科建设成国家重点学科的气魄和追求,有力争站在国际前沿阵地的眼光和勇气,如今的心血管内科已是西北地区规模最大、实力最雄厚的学科之一,学科影响力连年攀升,不仅得到了国内同行的认可,在国际上也有了一定的发言权和学术地位。

以信念之心不辱使命

在众多头衔中袁祖贻最看重的一个身份就是“医生”。因为他觉得,“袁医生”这个称呼,赋予他一种庄严的使命感。从学生时代起,他就肩负起医生的职责,细致耐心地管理每一位患者,密切地关注病情变化,给予患者最佳的治疗方案。冠心病的介入手术治疗属于高风险、高紧张的操作,特别是面对复杂的病情时,几分钟也许就能决定一个人的生死。但袁祖贻总能保持冷静,因为他说:“生命大如天,我得让患者放心。”他是值得患者信任与托付的好医生。

袁祖贻教授认为,一个好的学科一定要“两条腿”走路,临床与科研齐头并进,作为学科带头人,他给自己的人生定位就是做国内最好的医学科学家。一个好的学科或大夫一定是“两条腿”走路:临床与科研,任一条腿坏了就是废人。要成大家,就要付出比别人多。唯有不断奋斗,不断学习,才能走得更远。

2017年长安国际心血管病论坛(CIC 2017)在西安成功召开,作为大会主席,袁祖贻教授通过这一学术交流平台,传递过去一年国际学术动态和进展,分享国际国内最新发布的指南,通过巡讲的方式让指南真正的落地,使基层医院了解指南的更新内容,贯彻执行指南的建议,提高西北地区心血管医师的学术水平及临床医疗水平,从而更好地服务于更多心血管病患者。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由“健康号”用户上传、授权发布,以上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不代表健康界立场。“健康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转载、侵权等任何问题,请联系健康界(jkh@hmkx.cn)处理。
关键词:
袁祖贻,中青年,贡献,心血管,学科,科研,国际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 医生交流群 加入
  • 医院运营群 加入
  • 医技交流群 加入
  • 护士交流群 加入
  • 大健康行业交流群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剩余5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