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政府与医院的关系纳入法制化契约化轨道

2018
02/25

+
分享
评论
王秀华
A-
A+
有些民营企业与地方政府的矛盾公开化,对医疗机构和其行政主管部门来说意味着什么?

最近一段时间,出现一种过去少见的现象,就是有些民营企业与地方政府的矛盾公开化,有的甚至激化为民营企业家实名举报政府官员。

笔者在此不想评价相关具体个案,而是想问:此事对医疗机构和其行政主管部门来说意味着什么?我想主要是,应该将医疗机构与主管部门的关系纳入法制化管理和契约化经济互动的轨道。

畸形的政商关系意味着什么?与其说是一柄双刃剑,倒不如说是一颗"定时炸弹"更贴切。畸形政商关系的特点在于,双方关系大都建立在相关人员良好的个人关系和各取所需的基础之上,因而彼此的互动就往往游离于法律法规和契约约束之外。如此一来,当双方互有所求时亲如一家,一旦利益相左便形同陌路甚至反目成仇。因而,这种关系具有高度不确定性和难以掌控的风险。

当然,医疗机构特别是公立医疗机构与政府的关系,不等同于政府与民营企业的关系。但有一点不可否认--从经济角度来看,政府对各级各类医院都进行一定数额的财政投入,以保证公立医院运营的公益性。但是在个别地方,与财政投入这一显性的行为不同,政府对某些公立医院的隐性索取则是多渠道多方面进行的:比如,为取得更多政绩或为了将某些地方的低价抬高,而鼓励医院超出自身经济能力去扩大规模,而许诺的财政支持却迟迟不能到位;再比如,面临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甚至突发性安全事故,政府往往要求医院"不惜一切代价"开展救援,可由此产生的大量开支呢?当时做出的补偿许诺,因人事调动等原因而出现"新官不理旧账"的现象。

不仅如此,甚至少数具有特殊身份的人士到医院就医,某些官员为了以示关怀,会大慷医院之慨,要求医院不惜一切代价抢救治疗云云,由此产生的医疗费不少也成为呆账和死账。

至于民营医疗机构,与某些地方政府的关系就更加微妙,抵御各类风险的程度更低,因此就更应该警惕畸形政商关系所带来的危害,要未雨绸缪而不要亡羊补牢。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民营企业家对政府官员指名道姓的实名举报,这未必不是社会进步的一种表现--它说明当前宽松的政策环境为企业家吃了"定心丸";它也说明官本位观念在新的历史时期越来越没有"市场";它还说明由此可以为构建新型的、符合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政商关系提供一个良好契机;它更说明企业家意见和言论的多渠道化,是营造健康社会软环境的一种福音!

对于政府和医疗机构的关系,双方都应该从企业家实名举报政府官员事件中吸取教训。这其中最重要的教训,当是将双方关系置于依法管理的框架之内和在经济关系上纳入契约化约束的轨道。政府作为双方关系的主导者,应严格依据相关法律法规的授权来监督和管理医院,要时时克制"权力的任性",而不能将医院作为自己的附属品;在经济关系上,则要"亲兄弟明算账"。作为医疗机构来说,在自觉接受政府领导和监督的同时,作为独立的经济实体也要尽其所能,努力将双方的经济关系纳入契约化轨道。当然,这不是医院一厢情愿就能做到的事,如果没有法律法规的支撑和政府的自我约束,只能是一句空话。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由“健康号”用户上传、授权发布,以上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不代表健康界立场。“健康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转载、侵权等任何问题,请联系健康界(jkh@hmkx.cn)处理。
关键词:
契约化,法制化,轨道,政府,医院,经济,关系,医疗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 医生交流群 加入
  • 医院运营群 加入
  • 医技交流群 加入
  • 护士交流群 加入
  • 大健康行业交流群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剩余5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