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肺”传奇 | ECMO你听过吗?当生命失去呼吸和心跳......

2018
01/15

+
分享
评论
时空之旅
A-
A+
当生命没有了呼吸,什么能让生命再来一次?没错,上呼吸机或能救人一命。假如患者肺脏失去了氧合能力,假如患者心脏不足以维持血液循环,那又当如何?

【引言】当生命没有了呼吸,什么能让生命再来一次?没错,上呼吸机或能救人一命。假如患者肺脏失去了氧合能力,假如患者心脏不足以维持血液循环,那又当如何?ECMO(魔肺)此时登场献艺,临危受命、大显身手。问题是:时刻命悬一线的疑难重症病人,仅仅靠设备和技术就能复苏如前吗......

生命是什么?

古代一位智者说:

生命只在呼吸间。

言简意赅,

道出了生命的真谛,

呼吸

健康正常人,

呼吸和心跳息息相连。

垂危之人,

气若游丝、心似死灰。

现代医学如此发达,

有没有一种仪器能够替代

濒危病人的呼吸

甚至让危重病人“起死回生”

这种“神器”已经诞生,

临床应用却并非那么轻松,

而是需要

重症医护人员全身心全天候的

精心照护

也就是传说中的“最高境界”

“人机合一”

到底是什么如此神奇?

那就是今天小编要重点介绍的

“体外膜肺氧合”技术

ECMO

其核心设备就是“膜肺”

功能强大到不可思议

被很多医护人员赞为“魔肺”

——编者 2018.01.13

一、ECMO是什么?

ECMO带来的是“浴火重生”

ECMO是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的英文简称,其核心设备就是“体外膜肺”,也就是以此替代了人体内肺脏的呼吸换气功能,让氧气源源不断地输送到身体各处。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ECMO技术代表一家医院、一个地区甚至一个国家的危重症急救水平,可能为疑难重症患者带来生命的奇迹。

2016年12月,苏大附一院总院急诊ICU开始将ECMO技术应用到临床危急症病人抢救。机器引进,人员规范培训为ECMO的顺利开展做好了铺垫。

ECMO发展历经临床考验

任何一门医疗新技术,

都不是一蹴而就,

ECMO探索之路很漫长。

最初构想起源于第一例体外循环,

但始终突破不了仅维持数小时的时间限制。

直到1972年,

Hill报道3天的体外循环成功抢救外伤患者,

ECMO开始走向实用。

随着医疗和机械技术的不断发展,

ECMO生命支持时间不断延长,

成人疗效不断提高,

逐渐广泛地用于临床危重症急救。

甚至,

一些医疗中心将ECMO装置定为,

救护车基本配置,

让ECMO走向院前,

更好地发挥急救功能。

ECMO工作原理

人非草木,孰能无心无肺

人体静脉血中富含二氧化碳,

ECMO将人体静脉血引流至体外,

经膜式氧合器清除二氧化碳并实现氧合,

再由驱动泵将氧合血液回输至体内。

一来一往、周而复始,

ECMO替代的不仅仅是肺脏的呼吸和换气,

还起到类似心脏“泵动”全身血液循环的功能。

简言之,

ECMO能辅助人体呼吸和血液循环,

为重症患者心肺功能恢复和疾病治疗

赢得宝贵时间。

甚至,

在ECMO时可合并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

替代受损的肾脏清除代谢废物。

人体有五脏,

ECMO可替代其三,

心、肺、肾,

正可谓临危受命、化腐朽为神奇!

二、ECMO临床应用如何?

迄今,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和呼吸科ICU已能熟练操作ECMO技术,可为有适应征的患者带来新生的希望。千言万语莫如让事实来讲话,单是总院已收治6例ECMO患者,成功完成2例ECMO患者的安全转运,成功救治2例极危重病人。其中一例患者一次使用ECMO时间长达17天,另一例使用ECMO为7天。特别是,第二例患者成功下机后不久即可自主进食、下床活动了。

或许有人会说,ECMO成功率并不是很高。是的,这就是骨感的现实,尽管设计者理想很丰满。医者不是神,任何医疗设备更不是神,ECMO患者大都是病情极其危重的临终病人,能挽救其中1/3已经很难得了。“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ECMO设备和技术在医护人员手中就成了某些患者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1.有ECMO日子的点点滴滴……

夜深人静,ECMO患者旁的医护人员丝毫不敢懈怠,为了更好的护理患者,减少交接班次数,重症科室排了日特护班和夜特护班,12小时一换班。对ECMO患者而言,2小时一次ACT,血凝常规监测,随时调整抗凝方案;4小时一次动脉血气,根据血气结果调整ECMO参数及呼吸机参数。每分每秒的监护,就是护士分分秒秒的守候,在ECMO旁不间歇的守护,护士同家属一样在渴盼“生命奇迹”。

护士在ECMO旁是24小时的守护

2.极高危ECMO病人的“转运”

如果说危重患者在重症监护室,在医护人员持续地精心照护下,不时地创造生命奇迹已属不易;有些患者因病情诊疗需要转运,对任何医护都是一个高难度的挑战。

在苏大附一院,至今重症医学科收治的6例ECMO患者中,有两例病人带着ECMO和IABP成功转运,可谓做到“移动生命支持”,多么不可思议!

ECMO患者成功转运,离不开前期的充分评估,仪器和药物的准备;转运中医护人员的密切配合,对病情变化迅速精准判断和及时抢救。科主任和护士长正确指挥,医生和护士团队协作最关键。

步步惊心的移动照护

ECMO患者的转运

3.难掩救治成功的喜悦

医护人员昼夜不息的救治和护理,第一例ECMO救治的沈奶奶“满血复活”了。

还记得刚入科时的沈奶奶,诊断:重症肺炎,呼吸衰竭,肝功能不全,低蛋白血症。病情危重,意识不清,气管插管接呼吸机辅助通气,循环依赖血管活性药。

12月16日行ECMO,一周ECMO治疗后,患者成功撤离ECMO,肺部情况好转,顺利脱离呼吸机。

现在的沈奶奶已经能自主进食,每日在医生和护士的悉心指导下进行功能锻炼,已经能够下床活动啦。每每沈奶奶对我们竖起大拇指的时候,大家心中都充满无限的喜悦。

悉心的日常护理

患者自主进食

每日两次“骑自行车”

三、ECMO支持为多科协作治疗原发疾病争取时间

以患者为中心,多学科联合诊疗(MDT)是国家卫计委当前要求各医院大力推行的一种诊疗模式。ECMO救治自然离不开多学科联合诊疗,而且将MDT做到了极致,其中重症医学科与心脏大血管外科等对ECMO操作起着最为关键的作用。

打破学科及科室壁垒,全院多学科大会诊,重症医学科、心脏大血管外科、呼吸内科、心血管内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消化内科、肿瘤科、麻醉手术科、康复医学科、临床营养科等(根据患者病情不同会诊科室有差异)。顶级专家密切协作,相关科室高度融合,奔着同一个目标,攻克医学难关,从死神手中夺回患者宝贵的生命,ECMO功不可没。当然,多学科协作救治危重患者,有时困难重重,一定离不开院领导班子及医务部、护理部等职能科室的大力支持。

建立满足患者病情需求的联合诊疗模式,以更好的医疗服务救治危重患者,正是医院领导赋予重症科室的神圣使命,也饱含着患者家属对医护协作“妙手回春”的无上渴盼。

ECMO技术临床应用花絮,让感动继续......

护理人工作写照与自我激励

经历着,

努力着,

成功了,

喜悦了!

每一次小小的成功,

都承载着我们医护的点滴进步。

前进的步伐从未停歇,

护士长的朋友圈印证着我们跨过的每一步。

ECMO凝聚着

技术、团队、爱心和希望

ECMO对患者,

是生命,

是每一次的心跳,

是每一次的呼吸,

是生与死之间的桥梁。

ECMO对医生,

是汗水,

是24小时的待命。

ECMO对护士,

是寸步不离的守候,

是生命里珍贵的青春。

ECMO对医院,

是新技术的挑战,

是医护团队协作的典范,

是重症医学水平不断进步的标志!

ECMO

誉为“魔肺”实至名归,

对适用患者恰如“冬天里的一把火”,

对医护考验的是临床应变和执着守护。

ECMO

隐含的

是学科、管理、人文和新生,

凝聚的

是技术、团队、爱心和希望。

作者: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总院 急诊ICU 时芳 殷琼花 医务部李世刚修订再创作

编辑:苏大附一院医护之窗(医务部 李世刚)

审核:方琪教授(国家卒中急救地图工作委员会 秘书长;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副院长 )

校对:医务部(医务管理处) 韩焕菊 尹颖  护理部 施小青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由“健康号”用户上传、授权发布,以上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不代表健康界立场。“健康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转载、侵权等任何问题,请联系健康界(jkh@hmkx.cn)处理。
关键词:
ECMO,魔肺,传奇,医护人员,患者,护士,重症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 医生交流群 加入
  • 医院运营群 加入
  • 医技交流群 加入
  • 护士交流群 加入
  • 大健康行业交流群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剩余5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