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雪涛:医生的科研工作与临床工作并不矛盾

2017
12/25

+
分享
评论
搜狐健康
A-
A+
一直以来,关于医生应该如何对待临床和科研工作的话题始终备受关注。不少医生专注于临床,每天面对数量众多的病人,根本无暇参与科研工作。

作者 | 吴施楠

来源 | 搜狐健康

一直以来,关于医生应该如何对待临床和科研工作的话题始终备受关注。不少医生专注于临床,每天面对数量众多的病人,根本无暇参与科研工作。而一些从事基础或应用研究的医务相关工作者,又基本完全与临床工作相脱离。因此,有观点认为,对于医生来讲,科研和临床之间存在矛盾,不能兼顾。

不过,在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院校长曹雪涛看来,科研和临床并不矛盾,而是相辅相成的。

没有科研思维,很难成为“帅才”

很多人都知道美国的梅奥诊所临床诊疗能力很强,但少有人知道,在科研领域,它也是“大牛”。曹雪涛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从医院的诊疗服务和医疗质量来看,科研和临床是分不开的,医疗水平高和科研能力强是相一致的。

“过去我们评价一所医院发展得好不好,看的是它的规模和门诊量。但纵观世界医学领域,医疗服务质量的提升,很大程度上依赖科技创新的能力和力量,依赖于新技术的应用。”曹雪涛说,引导医院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深层次的意义是在带动医疗质量提升。

对于医生来讲,也是如此。在曹雪涛看来,如果没有科研思维,医生凭借高超的临床救治能力可成为匠才,但很难成为大师之将,更难成为具有领军能力的帅才。

医生可根据自身能力选择合适的科研方式

虽然道理都明白,但面对每天看不完的病人,不少医生朋友还是觉得难以平衡临床工作和科研工作。对此,曹雪涛认为,应该首先转换人们对医学研究的认识。

能力有强有弱,不可能要求每个医生,特别是不同专业类型的医生都完成相同的科研任务。而且科学研究和科技创新有很多方向,实验室基础研究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临床药物研究,临床观察研究,队列分析研究,以及对不同疗法的效果观察、疗效区别研究等,甚至一些不明现象、新发病例,门诊大量病例的分析,和社区合作的人群干预实验等,都是可以考虑的方向。

“这些都是临床医生需要想到的,世界上很多著名医学期刊发表的文章有不少都是临床研究。”此外,曹雪涛还指出,精准医学、新型医学技术、生物学工程、辅助器械、手术机器人和护理自动化体系的使用等方面,在我国很多都是空白,临床医生可以基于此寻找医学生长点,融入大潮流。

当然,曹雪涛不建议要求医生去做科研,而是建议积极鼓励有能力的医生从事相应的科学研究,条件不具备时也可以寻求合作。

有数据显示,2007年到2016年,中国医学科技论文发表45.62万篇,数量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位。对于“以论文论英雄”的现象,曹雪涛指出,在医院里做科研,“最后一公里”如何推进是需要考虑的。“科研成果转化要有实施的力度,现在太多成果写篇论文就结束了。但在临床实践中把现有知识转化成生产力、转化为救治病人的能力的潜力仍然有待发掘。”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由“健康号”用户上传、授权发布,以上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不代表健康界立场。“健康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转载、侵权等任何问题,请联系健康界(jkh@hmkx.cn)处理。
关键词:
曹雪涛,科研,医生,医学,临床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 医生交流群 加入
  • 医院运营群 加入
  • 医技交流群 加入
  • 护士交流群 加入
  • 大健康行业交流群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剩余5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