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病,到底应该挑“医院”还是挑“医生”?

2017
11/30

+
分享
评论
宣晟远程会诊
A-
A+
鱼和熊掌往往不可兼得。好口碑的医生和综合实力强的医院,到底哪个对患者更重要?熟悉自己病情的医生换了单位,患者该怎么办?慢性病患者、肿瘤患者、疑难杂症患者,就诊选择时又该有哪些不同的侧重?

导读:鱼和熊掌往往不可兼得。好口碑的医生和综合实力强的医院,到底哪个对患者更重要?熟悉自己病情的医生换了单位,患者该怎么办?慢性病患者、肿瘤患者、疑难杂症患者,就诊选择时又该有哪些不同的侧重?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有必要了解病人选择两者的原因各是什么——

我们看病为什么只认大医院?

看病到大医院,毫无疑问是近年很多患者通行的做法。大医院平台完善,硬件设施好,最关键的是,大医院在过去几十年的计划经济时代,几乎集中了所有的精英医生。看病找大医院,在一定的环境下,显然是个明智之举。

首先,支付制度的作用。

有不少疾病本来可以在门诊解决,可就是因为支付制度,变相使得医院和患者通过住院解决。另外,患者看病的自由度也许是全世界最自由的,因而在看病费用并非很贵的情况下,患者不在意医保的报销比率。在美国,全自费的医疗比有保险的医疗贵3-10倍;在中国,「看病贵」的原因不在于医生的服务价格。

第二,「盲目」相信大医院的能力。

毕竟中国人「先敬罗衣后敬人」的文化根深蒂固。同时,医院按等级技术准入的堡垒也是造成患者相信大医院的原因。

第三,越大的医院确实也吸引了越有能力的医生。

因为除了大医院,医生没有更好体现自己能力的平台。医生的服务价格与价值相差太大,因而医生在「薄利多销」,通过其他服务来弥补也正是由于小医院「有能力」的医生被抽空,「首诊在社区」为人诟病。

第四,「有本事」的医生离开医院开诊所确实不容易。

除了医院的平台优势之外,即使不需要太多硬件要求,办一个诊所也是很艰难的。以上四点,决定了患者在有限的医保报销额度下,一次性地去寻求大医院的服务。

另一种声音:有病就该找医生!

「看医生」和「看病」是同义词,说的是身体有「问题」。从医疗模式的发生与发展来看,不管是生理、病理还是心理的,患者都是找医生,医生在哪里,患者就到哪里去。即使在医学发展最古老的中国,也是如此——有病找医生!

进入移动互联时代,信息获取的扁平化、便捷化和精准化也在改变人们的就医方式,“认庙不认人”“大庙小和尚”正在迅速成为历史,医生正在建立个人品牌。

就像十根手指各有短长,医生也是个个自己的有特点:有人临床能力特别强;有些实验室做得特别深;有人专精于某一点,是某个亚专业的顶尖高手;有人则熟稔相关专业,从点到面捭阖纵横,制定的诊疗方案缜密而完备。所以大医院还真不是每一款都适合病人的就诊需求。

同时,近年国家高瞻远瞩,看到了公立大医院对医学人才高度垄断与集中,管理机制相对僵化等弊端,看到了老百姓看病难的疾苦,提出了多项举措盘活医疗机制,鼓励优质医学人才良性流动,让优质医疗资源患者更加可及。比如,鼓励医生多点执业,大力建设互联网医疗,鼓励民营与外资机构进入医疗领域,满足多层次的医疗需要。

这诸多措施逐步发挥了作用,最显著的变化就是好医生和大医院的关系变得不那么紧密了。好医生可以通过远程会诊在医生集团,在互联网医院,在签约的外资/民营医疗机构等患者便利的场所为患者服务,而不仅仅限于在大医院坐诊。找好医生看病,也不一定要去大医院。事实上,好平台好硬件随处有,而好医生不常有。只要患者有认可的医生,可以一直跟着医生走,始终享受称心的高品质医疗服务。

那么,看病到底应该挑“医院”还是挑“医生”?让我们再一起来看看医生是怎么说的——对硬件没要求可“跟”医生

老病号总看某位医生,忽然医生换了工作单位,该不该继续找这位医生呢?跟,以前的医生比较了解患者的情况,适合以调药为主的治疗;不跟,适合对治疗硬件有需求的患者。

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心血管外科主任、上海市医学会心血管外科分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分会常委徐志云教授表示,“老病号”是跟着医生走还是留在医院继续治疗,要根据诊疗过程的实际情况来具体分析。徐教授说,如果某家医院有其他医院所没有的设备仪器,而这种设备又是治疗自己疾病所必需的,那患者就没有选择的余地,只能选择在这家医院就诊;如果患者只是需要系统常规治疗,比如慢性病等,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则应该选择对自己病史、病情比较了解的医生就诊,这样也更容易产生医患间的感情和信任。

医院和医生影响患者选择的因素无非是技术和态度两个方面,有时候患者坚持选择某位医生,未必是想完全治愈疾病,对于无法治愈的疾病,患者在心理上得到慰藉、病情上得到缓解,也就解决了问题。

肿瘤患者应该先找“庙”

肿瘤患者就诊是选专科医院还是有经验的专家?其实,包括肿瘤在内的很多疾病不是一个专家就能解决的,需要团队作战,故推崇多学科综合治疗。

肿瘤患者首先选对‘庙’,然后再从庙里找有经验、会念经的‘和尚’。肿瘤患者出现症状或者查体发现疑似肿瘤之后,首次诊断应该到专科医院听取专业医师的意见。有根治和延长生存希望的患者在专科医院治疗更有意义。

现在很多肿瘤患者到了专科医院开始托关系找医生,其实包括肿瘤在内的很多疾病不是一个专家就能解决的,需要团队作战,推崇多学科综合治疗。所以我认为看病应该先找‘庙’再找医生。

初诊看主治医生就可以了

对于有疑难杂症、需要专家分析确诊的情况最好认“庙”,在明确诊断后就要找有经验的“和尚”再做系统治疗,毕竟了解这些疑难杂症的“和尚”并不多。

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心血管外科韩庆奇教授说,做医生应该做一个聪明的医生,做患者也应该做一个聪明的患者。由于现在基层医院和大医院没有了以前的三级转诊制度,不需要一级一级筛查病人,确实存在很多不需要到大医院治疗的患者挤到大医院,不仅浪费了医疗资源,也可能导致一些真正需要到大医院看病的患者挂不上号,耽误了宝贵的治疗时间。因此,生命体征平稳、病情稳定的患者应该先从基层看起,危急重症患者则应该直接到大医院就诊。

韩庆奇教授说,出现了疑难杂症,需要到大医院治疗,也不一定非要先找大专家,初诊看主治医生就可以了。大医院的主治医师都经过住院医师的正规培训,如果他解决不了问题,自然会把这位患者介绍给相应的上级医生,如果门诊筛查不出来,患者就必须住院治疗。

很多专家专科能力强,但由于太专了,对伴随疾病的处理不一定很精。现在对于疑难重症患者,特别强调多学科会诊,便于从不同的思路去指导治疗的方向。因此,疑难重症患者一旦确诊,可以到大医院制订治疗方案,待病情稳定后再转回基层医院,如果再碰到问题,再回大医院。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由“健康号”用户上传、授权发布,以上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不代表健康界立场。“健康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转载、侵权等任何问题,请联系健康界(jkh@hmkx.cn)处理。
关键词:
医生,医院,看病,患者,医疗,肿瘤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 医生交流群 加入
  • 医院运营群 加入
  • 医技交流群 加入
  • 护士交流群 加入
  • 大健康行业交流群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剩余5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