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工业智造到数字医疗 这家成立125年巨头的转型之路能否取得成功?

2017
11/27

+
分享
评论
贝壳社
A-
A+
通用电气公司(General Electric Company,简称GE),是全球数字化工业巨头,迄今已发展125年,也是全球知名技术和服务的跨国提供商,业务遍布世界百余个国家,在世界强企排名中位列第22名。

作者丨张楠

通用电气公司(General Electric Company,简称GE),是全球数字化工业巨头,迄今已发展125年,也是全球知名技术和服务的跨国提供商,业务遍布世界百余个国家,在世界强企排名中位列第22名。

GE公司从诞生就自带光环,其前身是成立于1878年的爱迪生电灯公司。其与中国的生意往来也可追溯到1906年,当时在沈阳建立第一家灯泡厂,之后相继问世第一台电烤箱、热感应炉等,由此打开电子生活的便利时代。现在GE涉足领域涵盖工业方方面面,从航空、医疗、发电、能源、运输、金融到虚拟互联网、数字化技术等简直包罗万象。

转型医疗拭目以待然而,近年来,百年老企GE的发展似乎陷入蹒跚低谷,前任CEO杰夫·伊梅尔特力推工业互联网,尤其是数字工业概念,为此大张旗鼓地砸重金布局研发,然而事与愿违,大规模地消耗性投资并未带来太多回报,而且长期入不敷出也引发投资者的极大不满。

为此,今年8月GE终于按捺不住,开始了上层高管大换血的调整策略,首先是更换CEO,必然成为影响GE今后命运的转折点。可以说,在经历传奇CEO韦尔奇、“败家”掌舵人伊梅尔特,这家历经跌宕起伏的世界巨头重整河山待后生,终于迎来第三代高管约翰·弗兰纳里(John Flannery)。

据悉,弗兰纳里自2014年起担任GE医疗的总裁兼首席运营官,在此之前他曾是GE业务发展部门的高级副总裁、GE印度的总裁兼首席运营官及GE金融集团的高管。“GE董事会选择了一个具有全球运营经验并具备强大的学习能力的管理者来担任这个重要的职位,”GE高级副总裁及人力资源总监Susan Peter曾在博客上写道,“John在GE集团30年的工作历程中体现了其强大的领导和激励能力,并且展示了作为管理者特有的思维和钻研力,以及适应多业务发展的协调能力。

虽然GE通过切换领导人,想重启改革键,但未来前途如何,需拭目以待,弗兰纳里曾对外表示,将削减或清算“一些消耗投资与管理资源却无大幅增长前景的业务”。面对残酷竞争,“GE数字”在2020年的收入预期从150亿美元下调至120亿美元,未来GE重点将聚焦在电气、航空、医疗等现有客户的产品销售上。 

GE大中华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段小缨曾表示,GE在中国会更多聚焦产品研发,而不是基础性研究,证实了GE对中国技术中心的战略调整。而媒体此前报道,自今年2月GE中国的研发一把手陈向力低调离职之后,上海研发中心已逐渐裁员或转岗员工。

段小缨坦言,GE今天的业务组成已发生巨大变化,“由过去电力、可再生能源,航空,医疗、油气和运输六大业务板块,新增加了增材制造(例如3D打印)和先进制造(机器人)两大业务”。

简单地说,GE将从研发向生产迈进,从单纯投入更看重产出效益,在实体工业中凸显科技创新技术,尤其是互联网、IT、数字化科技的融合应用,以提高工业制品的智能化、自动化与智慧化。

今年7月GE公布了2017财年第二季度的财报,财报显示其营收额为296亿美元,虽然营收不及去年同期330亿美元,但依然超预期,且考虑到去年以来的重大转型,GE的业绩表现依然获得外界理解与认可。

据华盛证券报告,按部门来看,今年二季度,GE工业部门营收和利润分别同比下滑2%和4%,其中医疗健康营收额达47亿美元,收入排行第二,且同比上升4%,可见其医疗部门运营状况良好,还是富有前景的。

紧盯中国医疗市场目前来看,GE医疗集团主营业务是医疗诊断成像和临床系统,药物发现产品以软件分析,云解决方案等技术服务。重点布局有两大类,一是旗下聚焦临床应用产品的GE医疗集团(GE Healthcare),二是科研探索为主的GE生命科学,研究生命科学的前沿新知。

GE医疗集团涉足医学成像、软件和信息技术、患者监护和诊断、药物研发、生物制药技术、运营解决方案等多个领域,旨在为专业医务人员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在中国市场,GE医疗拥有7000多名员工,并建设几大全球生产基地,在北京建有CT扫描系统、磁共振成像系统和X光成像系统工厂,在上海有生命科学基地,在无锡建有超声和患者监护仪设备工厂,在桐庐建有滤纸生产基地。此外,主要生产磁共振磁体的天津生产基地正在建设中。

据了解,GE医疗以系统先进的医学影像成品闻名全球,超声、PET/CT、MRI、X射线等系列产品一应俱全。

今年2月,GE医疗发布全新超高端的CT设备Revolution CT Xtream Edition。这款新品最大优点是能通过一次扫描获得低剂量下的高清解剖与功能图像,大幅提高医疗效率、帮助医生进行精准诊断,有效应对心血管、脑卒中、癌症等重大疾病挑战。

结合中国疾病国情,心血管、脑卒中、癌症绝对在国内具有庞大患病人群。比如,我国心血管患者人数超过3亿,死亡率高达40%; 我国每年脑卒中死亡人数超过150万,死亡率为22.8%;最后是疾病死因之首的癌症,我国平均每天有1.2万人新患癌症、7500 人死于癌症。针对癌症,虽然有不少精准医疗手段试图以疾病早筛早诊为目标,但现阶段癌症诊断往往还离不开影像诊断,必须综合多项检验结果才能下定论。所以不断创新、迭代新的影像产品将是GE未来发展的必然选择。

重视中国市场的GE还从女性健康入手,推出集成筛查、诊断、活检定位三大功能一体的“三合一乳腺机”,并在今年9月于北京专门召开推介会,宣布全新数字乳腺X线摄影产品Senographe Essential 正式登陆中国。

据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2017年公布的《中国女性生理健康白皮书》,乳腺癌被认定为中国职业女性健康的第一杀手,所以GE顺势推出的创新乳腺机,不得不说很好地迎合了国内市场,满足中国患者的需求。

GE医疗大中华区首席市场营销官王飚表示,“三合一乳腺机整合了GE宝石CT迭代断层影像技术、乳腺功能诊断方面的创新,能够以更精准、清晰的成像更早发现乳腺癌微小病变,为乳腺癌的筛查和早诊早治带来全新利器。”

为推动新产品顺利深入中国市场,未来五年,GE还将与中国国家癌症中心形成战略合作伙伴,从统一乳腺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标准与指南、创新技术临床应用、医师培训、义诊和公众教育等多维度展开合作,不难理解,其合作对象将囊括政府、医疗机构、公益组织、企业和媒体等,共同推广精准、安全、有效的乳腺癌筛查方式,助力“健康中国”战略实施。

作为全球知名品牌,GE医疗产品在国内一直以来占据不小份额。国内高端医疗影像设备基本被外资垄断,美国GE、德国西门子以及荷兰飞利浦占据前三位,这三家公司也被称为 GPS。2015 年,GPS 在我国 CT 设备市场份额超过 85%,MRI 设备超过 90%,可见具有明显优势,即便政府大力倡导发展中国制造,实现进口替代,但毕竟距离真正实现还是需要时间的。数据显示,全球医疗影像设备 2013 年达到 302 亿美元,预计到 2020 年达到 490 亿美元的规模,其中到 2020 年中国占据12%的市场,即 58.8 亿美元。另外,2016 年我国医疗费用支出为 46345 亿元,其中医学影像市场规模约 4600 亿,预计到 2020 年有望超 6000 亿元。可想而知,巨大的市场红利将吸引GE继续在中国深耕,不断开拓新领地。

智能制造的主旋律在医疗器械领域,全球掀起关于大数据、人工智能的热潮,如何在医疗器械中融入新科技,是每个企业思考的创新方向。段小缨认为,过去的实业公司和现代IT公司并非对立关系,互联网时代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将是水乳交融、虚实合一的亲密关系,纠结两者孰轻孰重,或许根本就不是问题的关键。

实际上,GE早在十多年前就已将人工智能融入机器设备和各工业制造中,尤其是航空行业,过去GE技术人员通过监听声音和检查仪表监测飞机发动机等设备运转情况,如今,公司运用人工智能技术提前预测飞行故障。据悉, GE早在2011年花费了10亿美元以收集和分析机器传感器数据,所以有望借助该技术在2020年之前成为世界顶级软件供应商之一。

GE对人工智能领域的重兵布阵还体现在豪气收购两家人工智能企业。2016年11月,GE宣布收购了两家人工智能高科技公司BitStewSystems和Wise.io,以强化和拓展Predix云平台,为GE的工业制造带来的相关大数据集,这有助于推动人工智能在工业领域的应用,为电厂、航空发动机和医疗等领域提供智能解决方案。

据报道,BitStewSystems和Wise.io这两家公司在大数据集和机器学习技术方面都卓有成效。特别是Bit Stew Systems公司,成立于2005年,已经做了大量工作,包括收集和分析电力公司,石油和天然气公司,航空等行业的传感器数据,客户包括BC Hydro,Pacific Gas&Electric,以及苏格兰与南方能源公司。

如今,在强调“虚实结合”理念的指引下,GE还将人工智能、数字化引入医疗领域。在GE医疗最新出具的白皮书报告,《大数据、分析及人工智能——医疗的未来在于此》中提到医疗行业本身复杂得像一个宇宙,但直到现在,医疗拥抱数字技术却是迟缓和落后的,医疗需要数字化的变革力量。

报告指出,不论美国还是全世界,都存在医疗成本高居不下,效率低下的问题,如今数字医疗正日益彰显它的力量。

GE所指的数字医疗不是电子病历,而是基于多模态数据的高级分析;使用传感器、App和远程监测提供连续的临床信息的“医疗物联网”;指的是能让临床医生在家里、在诊室或在数千公里以外访问或获取他们诊治患者或与其它国家的医疗专家合作所需信息的“医疗云”。

所以,“机器”将成为医疗团队的重要部分,例行的、流程化操作将实现自动化,让医生更关注复杂危重病情;深度学习平台帮助医生诊断治疗,其次,账单、文档和管理等行政流程也能自动化,解放医生有限劳动力,最后数字医疗还能兼顾和覆盖更多患者,让更多患者得到便捷高效的治疗和康复;

本白皮书还列举了一些真实案例,证明将数字工具纳入工作流程和患者医护过程会给临床和经营效果带来诸多益处。比如在迪拜,紧急医疗技术人员使用Google Glass实时视频与现场临床医生沟通,而在通往急救的路上,还让医疗团队提前为病人到来做好充足准备和早期护理;2015年多伦一家医院就耗费15.9亿美元建设数字医院,患者能在数字显示器上预约就诊,并佩戴实时追踪监控的设备,住院期间的药房、洗衣、订餐等功能服务完全自动化

还有一家著名医院,约翰霍普金斯医院(Johns Hopkins Hospital)同样运行类似NASA的中央指挥部,能预测性分析医院运行情况,指挥部有22个高分辨率屏幕,能实时监控医院14个地方的图像和数据流,感知并提前告知工作人员可能风险,还能降低住院患者意外发生率,及病房感染率等。

数据显示,约翰霍普金斯医院自从2016年2月开放中心以来,医院手术室占有率减少70%,从急诊室转接患者的时间降低了30%。

这份报告从侧面佐证GE对大数据、人工智能领域的浓厚兴趣与远见卓识,由此可见,GE在新领导上任后,其重心可能从数字工业逐渐转向数字医疗,势必会加大医疗领域的技术创新投入,但至于未来成效如何,还有待时间验证。

GE不仅看重临床应用,还将眼光前置到科研领域,早专门成立GE生命科学部门,隶属GE医疗分支业务。主营能力是生物制药创新技术、体外成像试剂和体内诊断,再生医药、细胞治疗等精准医疗领域的前沿研究。其为客户提供生命科学的基础研究工具,以及药物发现与开发服务,并帮客户建立上下游的生物工艺全生产链,此外提供科技支持,如质量监测、法医鉴定等。

和GE重视中国市场发展的整体战略一致,GE生命科学部门同样和国内各企业建立紧密友好关系,今年3月,GE与再鼎医药建立国际领先的生物大分子药物中试生产示范基地,此前还与上海和元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正式签署基因治疗战略合作协议,这也是紧跟中国政策,在2017年1月印发《十三五生物产业发展规划》后迅速反应,与国内企业携手,把握基因技术发展契机,开拓中国基因治疗全新局面。

那么究竟GE在时代巨变的漩涡中能否再创辉煌,目前还难下定论,一切只能交给时间做评判。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由“健康号”用户上传、授权发布,以上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不代表健康界立场。“健康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转载、侵权等任何问题,请联系健康界(jkh@hmkx.cn)处理。
关键词:
巨头,智造,医疗,人工智能,GE,癌症,技术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 医生交流群 加入
  • 医院运营群 加入
  • 医技交流群 加入
  • 护士交流群 加入
  • 大健康行业交流群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剩余5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