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汝石:共享医疗的模式在我国还未完全成熟

2017
11/07

+
分享
评论
搜狐健康
A-
A+
究竟医疗可以共享的是什么呢?什么样的模式才能让医生“拎包入驻”?

作者 | 博德嘉联医生集团·谢汝石

来源 | 搜狐健康

最近,共享医疗成为了大家探索的另一个医疗的新模式。究竟医疗可以共享的是什么呢?什么样的模式才能让医生“拎包入驻”?身边很多朋友都在与我讨论这些问题。而我的回答是支持Medical Mall(医疗商城)模式的发展,浙江省大胆支持这个模式的发展是医疗改革中的又一个里程碑,但我们不会去执行或者投资。因为在我看来,在中国,这样的模式还没有完全成熟。

首先,我们国家的政策法规,尤其对诊所或者门诊的法规还存在“高墙”。试想一下:一个诊所需要占地300平方米以上,医生、护士、技师、药师都要齐备,需通过环评消防验收。虽然每一个诊所在这样的Medical Mall里面省去了报批的藩篱,但是500万—1000万的初始投资,维持日常的运营,并不是一般的医生可以做的。这还能说是“拎包入驻”吗?

最近我有一个师妹准备开设一家美容医院,我问她最少投资多少钱?她说最少1000万。虽然她信心满满,但最后还是被各种各样的前置审批给拦住了。那为什么国外的家庭医生做得那么好?因为国外的诊所没有“规模”要求,一个医生、一个助理和一张桌子就可以开业。而且国外的医生继续教育渠道相对完善。

第二,中国的医生大多没有个人品牌。不可否认,我们很多专家都是躲在“大庙”里面。“没有大庙,一定没有机会出大和尚”,由于我们的医疗体制过于集中,我们的医生多数集中大医院里面,由于种种原因,医生的服务精神、商业意识、个人品牌都很淡薄。如果就靠一个人去“拎包”创业,估计能够获得客人的医生不多。

第三,现在门诊机构的审批条件很严格,但对于医生个人医疗行为规范的监督却依然有缺失。如果是每一个人都在一个商场里面开设诊所,服务规范很难统一。如果商场里出现“害群之马”,那就很可能“殃及池鱼”,甚至全军覆没。

第四,医疗共享的不只是物理空间和设备,还需要有服务、后勤、辅助检查、手术室、互联、麻醉、重症医学、学科之间的互助。

共享时代,我们乐于看到上述多方面做出的改变和支持,也更希望主管部门改变既往只监督机构,而忽视个人能力和行为监督的方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由“健康号”用户上传、授权发布,以上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不代表健康界立场。“健康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转载、侵权等任何问题,请联系健康界(jkh@hmkx.cn)处理。
关键词:
谢汝石,医疗,模式,医生,诊所,共享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 医生交流群 加入
  • 医院运营群 加入
  • 医技交流群 加入
  • 护士交流群 加入
  • 大健康行业交流群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剩余5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